持禾 作品

第147章 安裕召见太医,太后交代后话(第2页)

大皇子尚幼,群狼环伺。

若他此时倒下,江山便会在眨眼之间,再易他人之手。

他自知早些年亏空了身体,但却也没想到经此疫病后,身体尽然孱弱至此。

当时昏迷中,他竟然依稀见到了仁昱皇贵妃和父皇携手而来。

想来若不是宜妃的血强行将他拉回人世间来了解这尘缘,他可能当时就去了。

他忽地站起身来,动作太猛,身形微晃,险些跌倒。

高福顺就在殿外候着,一听动静连忙掀帘而入。

却见安裕扶着书案,一手压住胸口,脸色苍白得如同死人。

“皇上!”

“朕无事。”

安裕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

高福顺吓得连忙俯身。

“奴才这就去请成太医回来......”

“不必。”

安裕冷声打断。

“朕的情况,朕自己清楚”

“可皇上您……”

高福顺一惊,眼眶泛红,却不敢劝。

他知道,一旦皇上下了决心,便如山崩石裂,无人可撼。

“传旨。”安裕沉声道,“让礼部尚书,成王即刻入宫议事。”

慈宁宫内,香烟缭绕。

佛堂中,一炉静香正在慢慢燃尽,袅袅青烟萦绕在空中,似轻似重,若有若无。

太后身着素缟,跪坐于蒲团之上,双手合十,唇中低诵着《往生经》的尾句。

她的声音极轻,几不可闻,却极其平稳,如同心中早已无波。

香案前那尊鎏金观音像,在烛光下泛着温柔光泽。

一如过往无数个清晨与黄昏,见证着这位叱咤后宫三十余年的女人,如何从盛年走至暮年。

芷兰低垂着头跪在侧边,神情恭敬,眉间却压着明显的忧色。

纸灰落尽,最后一段经文焚成灰烬。

室内终于恢复安静。

良久,太后才开口,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

“皇帝那边,可有动静?”

芷兰闻言轻轻摇头,

“回太后娘娘,皇上昨夜只处置了邢答应,之后就一直在御书房处理朝政。”

“宜妃那边也只得了几样赏赐。”

太后没有出声,眉眼微敛。

空气仿佛骤然凝固,只有香灰轻落的沙沙声作响。

过了许久,芷兰才鼓起勇气试探着道。

“太后娘娘,若是再与皇上低头议和,或许……或许事情还有转圜……”

她话音未落,太后的手便轻轻一抬,打断了她。

“芷兰。”

太后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沉冷。

“哀家与皇帝之间的母子情分,从那一刻起,早就断了。”

她睁开眼,目光清明,望向烛火的方向,似穿过了漫漫时光,直达那段无法回头的过往。

“如今他不动哀家,不过是因为手头还有更紧要的事罢了。”

“等他腾出手来……”

她语气极轻,像是在述说一个旁人的命数,而不是自己的。

芷兰心中一震,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能垂头默默垂泪。

太后却忽而低低一笑,那笑声不带喜意,反倒像是一种苍凉的自我嘲讽。

“相比之下,小十三在地下,倒已等哀家等得倦了。”

这句话一出,屋内气氛顿时沉如死水。

芷兰喉头一哽,忍不住道。

“太后娘娘,十三皇子在世时,最是念着您,若他有灵,定不愿见您如今这样……”

“住口。”

太后淡淡开口,声音依旧不高,却截断了一切劝慰的可能。

芷兰一惊,连忙跪伏在地。

“奴婢只是心疼娘娘……”

“你出宫去吧。”

太后忽然出声,语气微顿,竟透出一丝前所未有的疲惫与苍凉。

芷兰面色一变,连连磕头,声音颤抖。

“太后娘娘,奴婢不走……奴婢自进宫便跟着娘娘,哪儿也不想去,只想陪在您身边。”

太后看着她,目光中微有动容,却终究只是一声叹息。

芷兰却已泣不成声,只跪在地上摇头。

太后仿佛没有再看她,只望着观音像。

仿佛终于卸下了所有的权威、母仪、荣耀与怒意。

只余一个年老疲惫的女人,静静地向神明祈祷最后的安宁。

窗外风声起,吹落帘角。

佛堂内香烛微跳,太后的背影孤清如山。

一如她今生最后的落座。

于佛前,于静夜,于苍凉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