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真常应物
星河璀璨,晨起推窗。′j′i¢n\r?u~t-a,.~c′o.m¢ 入目已是白茫茫一片混沌。
鹅毛般的雪片被朔风裹挟。
狂乱地抽打着千年古观的青灰瓦檐。
天地间,唯余风雪呼啸。
然三清殿内烛火通明,隔绝了门外的酷寒与喧嚣。
巨大的青铜香炉中,上等的沉水香静静燃烧。
青烟笔直上升,凝而不散。
今日也是三年一度的玄门清谈法会。
虽值风雪阻途,受邀的几家道门宿老与全真龙门派渊源深厚,依旧如约而至。
殿内云集着十数位道长。
他们或鹤发童颜,仙风道骨。
或面色沉凝,目光如电。或宽袍大袖,气度雍容。
各自代表着正一道、南宗金丹派、云游散修等不同法脉。
道袍颜色各异,深青、靛蓝、云白、玄黑。
在烛光下交相辉映,如同汇聚了一池沉静的深水。
殿中央,龙门派掌教玉衡子端坐主位蒲团。
他须发皆白,唯有一双眸子深邃如古井,映着跳跃的烛火。
他身前矮几上,并无经卷法器。
只摆着一柄拂尘,尾端雪白的麈尾丝。
根根分明,垂落如瀑。
法会已近尾声。
殿内气氛庄严肃穆。
唯有烛火燃烧的细微声和悠长深沉的呼吸吐纳声。
方才一番关于坐忘与心斋的精微论辩。
言辞玄妙,引经据典。
玉衡子目光缓缓扫过殿内诸人,微微侧首。
声音平和清越,如同玉磬轻击,穿透殿内的寂静。
“诸位道友,玄谈精妙,大道至简,不在玄言。”
“来时风雪阻途,难得诸位道友齐聚。”
“贫道新收一弟子,入门日浅,心性尚算澄净。”
“其擅长音律歌舞,权作抛砖引玉,为法会添一尾声。”
“也为诸位道友洗去些许风尘劳顿。”
道教讲究文武双全。¢d¢a¨w~e-n¨x+u′e′x*s¨w!.~c/o?m,
除了刀剑拳脚之外,道教的乐曲演奏更是一绝。
常用笙、箫、古琴等传统乐器,《步虚韵》《白鹤飞》等道乐广为流传。
“这几日偶尔听闻,后院仙乐袅袅。”
一位赤眉道长微微捋须说道:“原来是玉衡道兄的高徒。”
另一位慈祥的坤道接话:“近日门下弟子也说,听了一首仙曲。”
“惊为天人,念念不忘。”
“劳烦玉衡师兄引荐一二了。”
玉衡道长摆摆手,只觉得有些头疼。
“什么高徒不高徒,此子顽劣...哎...不提也罢。”
“还劳烦诸位道友多多指教了。”
引荐彼此的徒弟,指教一二,这都是很正常的流程。
师兄弟四人闲来无事便是斗曲。
大师兄擅长琵琶,二师兄擅竹笛,三师兄擅唢呐。
陆沉舟的手艺是家传的二胡。
修行枯燥无味,唯有彼此斗曲增加些乐趣。
但是今日却没有往日那般热闹。
仅有道道木鱼响起。
那声音不高,甚至没有刻意模仿经文应有的顿挫韵律。
它异常平缓,异常清晰。
每一个字都如同深谷幽潭底部浮起的水泡。
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浸润万物的质感,最纯粹的清响。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仅仅两句,如同两道无形的涟漪。
瞬间扩散开来。
撞在殿外每一个人的心上。
那赤须道长眉头猛地一跳。
仙姑派观主握着玉柄拂尘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
连那邋遢老道浑浊的眼珠里,也闪过猝不及防的愕然。
这不是他们熟悉的任何一部道门经典。
这经文...闻所未闻。
然而,这闻所未闻的句子。¨白.马¢书!院+ !更.新`最_全+
却带着一种直指本源、撼动魂魄的力量。
它没有玄奥的术语堆砌,没有繁复的义理铺陈。
只有最朴素的天地与人心。
更令人心悸的是诵念者本身。
那声音里蕴含的,是一种近乎绝对的。
从灵魂深处透出来的“静”。
众人都矗立门外,细细聆听,生怕错过了后文。
陆沉舟的声音继续流淌。
平稳得如同海面深流,不起任何波澜。
玉衡子也是眉头紧蹙,这并不是全真的唱韵。
这么说吧。
正一道友念完都吃饭去了。
全真道友还在琳~~~琅~振~~~。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