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符 作品

第132章 世上最好的武功,便是救人

冬至来临。.5?d/s,c*w¢.?c?o′m? 三清诞乃是全真的重要节日,持续数日的盛典。

清晨鸣钟击鼓,道长诵经请神,开启法会。

主殿举行祭拜仪式。

供奉香、花、灯、果、茶等五供,诵读《三清宝诰》等经文。

献寿词、焚疏文,为信众祈求福寿安康。

各派高功讲经说法,道教音乐演奏武术表演。

其后就是信众的互动环节,上香礼拜,领受福物。

其他两位师兄安排信众的食宿和其他道友的法务分工。

老道长和门内高功,则是与其他友观的道友探讨经典。

也算是一个大型的学术研讨,探讨经典,丹道或宫观管理经验。

龙门派的三清诞完全开放。

普通民众均可参加观礼,无需特殊身份,生理期女性均可参加。

只要保持安静勿大声喧哗,忌手指神像,尊重一些规矩便可。

陆沉舟跟随大师兄义诊,从旁协助。

有时候部分道观也提供中医义诊,养生指导积攒功德。

山下有很多村落,都是道教的信众。

寒冬带来的湿冷,最易诱发陈疾。

龙门观遵循多年惯例,开坛施药。

地点设在道观山门内,影壁之后一处宽敞的抱厦下。

此地既能遮蔽风雨,又因影壁阻隔。

避免了香客的过度打扰,自成一方清静。

几张厚重结实的长条木桌拼凑起来,权作诊台。

几只硕大的黄铜药炉在角落一字排开。

炉膛里炭火正旺,炉上药铫“咕嘟咕嘟”地翻滚着。

浓郁苦涩的药气蒸腾而起弥漫开来。

与道观内常年的香烛气息激烈地碰撞交融,形成一种奇特,既庄严又入世的味道。

大师兄无念道长,端坐于诊台中央。

面前摊开几本纸页泛黄的医书,几卷银针,一个脉枕。?鸿¢特¨小′说·网- .首′发,

他便是这临时医馆的主心骨。

陆沉舟垂手侍立在无念身侧稍后一步的位置。

他今日的职责是——司药。

记录脉案、照方抓药、照看炉火、研磨药材。

天色刚亮,山门刚开,抱厦下便已有了人影。

多是山下村落里的山民,穿着厚重的打着补丁的棉袄。

他们安静地排着队,偶有低声的咳嗽或压抑的呻吟。

眼神里混杂着对道长的敬畏和对病痛的恐惧。

“道长,俺家婆娘....”

一个黝黑壮实的汉子挤到前面。

声音粗嘎,带着浓重的口音。

“开春就咳,夜里咳得睡不着。心口也憋得慌...您给看看!”

他身后,一个裹着头巾,面色蜡黄的妇人被搀扶着。

无念道长微微颔首,示意妇人坐下。

伸出枯瘦而稳定的三指,轻轻搭上妇人枯槁的手腕。

他眼帘微垂,凝神细察。

抱厦内一时寂静。

只闻妇人粗重的喘息和药铫中滚沸的声响。

陆沉舟立刻拿起墨笔,在粗糙的草纸上悬腕待命。

片刻,无念道长收手,转向小师弟,声音不高字字清晰。

“脉象浮紧而数,沉取无力。舌苔白腻,痰鸣漉漉。”

“此乃风寒束表,引动宿痰,肺气壅塞,久而伤及心气。”

“拟用小青龙汤,宣肺散寒,温化寒饮,兼以强心。”

陆沉舟凝神,笔尖在纸上迅速移动,留下清瘦劲挺的字迹。

“麻黄三钱,桂枝三钱...”

他未发一言,只将写好的方子双手呈给大师兄过目。

无念目光扫过,微微颔首。

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8*1*y.u.e`s+h~u¢.\c?o,m-

岐黄之道需沉浸数年甚至一辈子,才能有所建树。

师弟过目不忘的本领,真让他好生羡慕。

“另取生晒参须二钱,单煎浓汁,药成后兑入。”

这后一句,显然不是对陆沉舟的补充,而是对这贫苦之家的一点额外体恤。

陆沉舟领命,转身走向药柜。

那是由几只巨大的樟木箱拼成,抽屉上贴着泛黄的药名标签。

他动作麻利而精准,如同精密运转的机括。

药配好,用粗黄的桑皮纸包成方正的一帖。

送走这位善信,无念又继续替下一位诊脉。

“师傅...”

怯生生带着哭腔的童音响起。

一个衣衫褴褛,约莫五六岁的男孩被一个同样瘦弱的妇人紧紧牵着。

男孩一只小手死死捂着腮帮子,小脸肿得老高。

泪痕混着泥土在脸上划出几道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