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御驾亲征(第2页)
“朕知道了。”
“你们先退下吧,朕要一个人静一静。”
待众人退出,殿门关闭。
元继终于卸下了帝王的面具。
他颓然靠在龙椅上,闭上眼睛。
但眼前却不断浮现出那些画面。
十万大军出征时的旌旗招展。
将士们意气风发的面容,百姓们夹道欢送的场景。
而现在,都成了塞外枯骨。
登基十七年来。
他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自问无愧于天地祖宗。
可如今,十万将士因他的决策而丧命。
这罪孽,如何能赎?
他起身走到窗前,推开雕花的窗棂。
夜风扑面而来,带着初秋的凉意。
远处的灯火星星点点,那是无数百姓安睡的家园。
而很快,大汉的铁蹄就会踏碎这份宁静。
“朕...真的配做这个皇帝吗?”
元继喃喃自语。
忽然,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从身后传来。
他回头,看见贺兰庭不知何时又回到了殿中,正扶着柱子喘息。
“丞相?你怎么...”
“陛下...”
贺兰庭艰难地直起身子。
“老臣...老臣放心不下。”
元继快步走过去扶住老人:“你的病...”
“无妨。”贺兰庭摆摆手,目光炯炯地看着皇帝。
“陛下,老臣知道您此刻心中所想。”
“但请记住,帝王之责,不在不犯错,而在知错能改。”
“当年武宗皇帝也有草原之耻,但厚积薄发,终成盛世。”
元继苦笑:“朕非太宗,如今北魏也非太康年间可比。”
“正因如此,陛下更不可自暴自弃。”
贺兰庭的声音虽弱,却字字铿锵。
“北魏需要您,天下百姓需要您。”
“此刻退缩,才是真正的昏君行为。”
元继凝视着这位三朝元老。
看着他因病痛而佝偻的身躯,看着他眼中不灭的忠诚与信念。
忽然感到一阵羞愧。
是啊,十万将士已逝。
但他还有千万子民需要守护。
“丞相....”
他握住老人枯瘦的手:“朕明白了。”
贺兰庭露出欣慰的笑容,随即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元继连忙唤来太医,亲自扶着老丞相到偏殿休息。
安置好贺兰庭后,他独自来到御花园。
夜已深沉,一弯残月挂在天边,洒下清冷的光辉。
他在一株古柏下驻足,仰望着满天星斗。
十七年前。
他就是在这里,在先帝灵前发誓要做一个明君。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立志要超越历代帝王。
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而如今...
元继深吸一口气,忽然对着虚空说道。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元继今日立誓。”
“必竭尽全力,保我北魏江山。”
“草原之仇,必报!天下百姓,必安!”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御花园中回荡。
惊起几只栖息的夜鸟。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
魏帝回到紫宸殿,换上朝服,戴上了冕旒。
面容虽然疲惫,眼神却已恢复了往日的锐利。
“传旨。”
他对侍立一旁的太监总管说道。
“即刻召集六部九卿,朕要亲自主持朝议。”
太监总管躬身应是,正要退下,魏帝又叫住他。
“等等....”
“去告诉御膳房,准备些热粥小菜。”
“大臣们连夜赶来,想必都饿了。”
太监总管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奴才遵旨。”
当大臣们陆续赶到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皇帝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威严。
虽然眼下的阴影透露着他一夜未眠。
但那股令人敬畏的帝王之气,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元继环视殿中众臣,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想必都已知道草原战事。”
“十万将士血洒疆场,此乃朕之过也。”
众臣闻言,纷纷跪地。
“陛下...”
元继抬手制止了他们。
“但此刻不是追究责任之时。”
“大汉北上在即,朕决定亲征。”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贺兰庭不顾病体,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臣请...”
“丞相不必多言。”
元继坚定地说:“朕意已决。”
“十万将士为朕而死,朕岂能安坐宫中?”
“陆沉舟都敢亲自挂帅,朕焉能让天下人耻笑。”
他站起身,冕旒上的玉珠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传朕旨意,即日起。”
“太子监国,贺兰庭、穆策辅政。”
“京中防务由拓跋珪全权负责。”
“朕亲率禁军三万,南下迎敌。”
殿中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皇帝的决心所震撼。
片刻之后,贺兰庭率先跪拜。
“臣...遵旨。”
“愿陛下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其他大臣纷纷跟随。
元继点点头,目光越过众人。
望向殿外渐渐明亮的天空。
这一次,他不会再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