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御驾亲征

贺兰山缺。

北魏王都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唯有值夜的宫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魏帝元继批阅完最后一份奏折,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正欲起身就寝,忽听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陛下!”

“八百里加急战报!”

那声音尖锐刺耳,划破了夜的宁静。

元继心头一紧,手中的茶盏差点脱手。

他认得这是御前侍卫统领拓跋珪的声音。

若非十万火急之事,绝不会在此时惊扰圣驾。

“宣!”

元继沉声道,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龙案。

殿门被猛地推开,拓跋珪几乎是跌进来的。

只见他面色惨白,额头上满是汗珠,手中捧着一封血迹斑斑的战报。

在他身后,兵部尚书穆策踉跄着跟进来。

官帽歪斜,衣袍凌乱,显然也是刚从睡梦中被叫醒。

“陛下...”

拓跋珪跪倒在地,双手高举战报,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

“草原大败....”

魏帝猛地站起,龙袍袖口带翻了案上的砚台。

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拓跋珪面前。

一把夺过那封战报,信封上“十万火急”四个朱红大字。

刺得他眼睛生疼。

元继的手指微微发抖,他深吸一口气,撕开封印。

战报上的字迹潦草不堪,显然是在极度慌乱中写就。

“臣南征副将慕容定顿首死罪。

四月初八,我军于赤水河谷遭遇大汉主力。

血战三日,全军全军覆没。

大帅元术战死,臣身负重伤,仅率百余骑突围。

大汉铁骑已越过边境,正向北进犯。

臣万死难辞其咎,唯望陛下速发援兵...”

元继两眼发黑。

十万大军!

那可是北魏最精锐的士兵,

是他亲自点将派出的部队!

元术更是他最为倚重的将领,号称常胜将军。

“这不可能....”

元继喃喃自语,声音干涩得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一定是谎报军情...”

“元术呢?他人在何处?”

穆策匍匐在地,额头抵着冰冷的地砖。

“回陛下...元帅...的尸首刚刚运抵京城....”

“什么?!”

魏帝一声怒吼,震得殿内烛火摇曳。

他猛地将战报掷在地上。

又一把抓起案上的青瓷笔洗狠狠砸向殿柱。

一声脆响,价值连城的御用瓷器顿时粉身碎骨,碎片四溅。

“废物!都是废物!”

元继面色铁青,额头青筋暴起。

“十万大军!整整十万大军啊!”

“就这么没了?”

“朕的江山,朕的子民,就这么被你们这些饭桶葬送了!”

穆策抖如筛糠,只能以头抢地。

“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元继大步走到穆策的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

“你确实该万死!”

“当初是谁力荐元术挂帅?”

“是谁保证三月内必能平定大汉?”

“现在呢?十万将士埋骨他乡。”

“大汉铁骑即将北上,你让朕如何向天下交代!”

穆策面如死灰,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魏帝怒极,一把将他推开。

他踉跄着跌坐在地,官帽滚落,露出花白的头发。

“陛下息怒...”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老丞相贺兰庭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进殿内。

他年近七旬,本已告病在家。

听闻战报后却不顾家人劝阻,连夜入宫。

元继看到老丞相,怒气稍敛,但眼中的痛苦却更加明显。

“你都知道了?”

贺兰庭缓缓跪下行礼:“老臣刚得知消息,特来见驾。”

他抬头看向皇帝,浑浊的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陛下,此刻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当务之急是调兵遣将,阻截大汉南下。”

“同时安抚民心,稳定朝局。”

魏帝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老丞相说得对,但胸中那股怒火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他转身走向御座,每一步都沉重如铅。

坐下后,他看向殿中三人。

惶恐不安的穆策,满面忧色的贺兰庭。

以及仍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拓跋珪。

“传旨!”

元继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平静。

但在这平静之下,却掩盖着别样的不安。

“即刻关闭九门,全城戒严。”

“调集京畿所有驻军,死守京城。”

“八百里加急传令各地驻军火速勤王。”

“另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痛楚。

“厚葬元术,以国公之礼。”

“其余阵亡将士.....”

“待战事平息后,再行抚恤。“

贺兰庭微微颔首:“陛下圣明!老臣还有一言...”

“讲。”

“此次大败,非一日之寒。”

贺兰庭缓缓道:“近年来边关军备废弛,将领贪腐成风。”

“元术虽有过失,但根子还在朝廷。”

“老臣恳请陛下借此机会,整饬军务,革除积弊。”

元继沉默良久,终于疲惫地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