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想赢?先拿回话语权!(第2页)
汤姆森的确专业。在他的运作下,公司拿下了欧洲几家顶级车企的合作意向书。
在德国设立了办事处,全球员工也从最初的十几人扩张到了三百人。
不过,成功有时候比失败更危险。
随着公司日益壮大,汤姆森和他带来的那帮“职业经理人”团队,开始不满足于只当一个“管家”。
他们看着中国总部那边,不断传来的惊人产出和销售数据,心态渐渐失衡。
在他们眼中,硅谷才是宇宙中心,他们才是推动公司前进的“大脑”,而遥远的中国,不过是拥有廉价工程师和庞大市场的“工厂”。
孟远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暗流。
养了半年,翅膀硬了,终于要开始争食了。
他看着汤姆森每周发来的,越来越多地强调“硅谷价值”的报告,心中冷笑。
也好,是时候给这些骄傲的孔雀们,上一堂真正的全球战略课了。
于是,当汤姆森在下一次全球高管会上,正式提议将“全球研发总部”迁至硅谷时,孟远知道,摊牌的时刻到了。
他靠在椅背上,看着投影仪前意气风发的汤姆森,嘴角勾起了一丝冷笑。
这帮老外,收购才几个月就想夺权?上辈子我见过的套路,比你吃过的汉堡还多。*
“汤姆森先生说得有道理。”孟远慢悠悠开口,\"硅谷确实人才济济。\"
汤姆森眼睛一亮,以为自己要成功了。
\"不过……我有个问题想请教。\"
孟远起身走到世界地图前,拿起红笔。
“假设我们在硅谷设立总部,”
他在美国西海岸画了个圈,“那么当北京时间上午9点开会时,硅谷是几点?\"
\"呃……晚上6点。”汤姆森愣了愣。
\"那欧洲呢?“孟远又在德国位置画了个圈。
\"凌晨2点。”旁边的德国技术总监弱弱地说。
孟远放下笔,转身面向众人:
“所以按汤姆森先生的方案,我们开个全球会议,要么亚洲熬夜,要么欧洲熬夜。\"
\"可以调整会议时间……”汤姆森还想争辩。
\"问题不在时间。“孟远打断他,”问题在于,谁是中心,谁就掌握话语权?\"
会议室突然安静了。
孟远走回座位,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
\"这是上个月的全球销售数据。中国市场占比42%,欧洲35%,北美23%。\"
\"汤姆森先生,您觉得总部应该离最大的市场近一点,还是离最小的市场近一点?\"
汤姆森脸色微变。
但孟远还没说完:“更重要的是,固态电池的量产技术在哪?\"
\"在……在国内。”技术副总小声回答。
\"一千多名核心研发人员在哪?\"
\"国内。\"
孟远摊手:”所以,我们是把一千人搬去硅谷容易,还是把你们二十个人的团队融入我们的体系容易?\"
汤姆森彻底没话说了。
这时,一直沉默的欧洲区总裁施密特突然开口:
\"孟总,我支持您的观点,但硅谷团队确实有独特价值。\"
\"当然。\"
孟远立刻接话,\"所以我的方案是——三极联动。\"
他重新站到地图前,
“中国总部,负责战略决策和产业化。这里有最完整的产业链,也有最大的市场。”
“欧洲中心,贴近客户做定制开发。德国大车企都在那,我们要第一时间响应他们的需求。\"
\"至于硅谷……”他看向汤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