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兮 作品

第170章 德国人的算盘

"继续你们的固态电池研究,当我们的‘雷达’,盯着斯坦福实验室,有好项目就告诉我。"

孟远顿了顿:”预算翻倍,人员你们自己招。唯一的要求——技术共享,数据互通。"

汤姆森眼睛亮了。

*鱼儿上钩了。*孟远心里暗笑。

*给你权力?想得美。给你钱去烧,烧出成果是我的,烧不出来正好让董事会看看,还是中国团队靠谱。*

"还有一件事。“

孟远补充道,”为了更好地协同,我会派一个技术督导组常驻硅谷。"

"当然,只是协助,不干涉你们的研发自由。"

汤姆森的笑容僵了一下,但还是点头:"没问题。"

督导组?那不就是锦衣卫吗?在座的中方高管都憋着笑。

会后,财务总监追上孟远:"孟总,给硅谷翻倍预算,董事会那边……"

"花小钱,买太平。二十个人能翻什么天?但如果现在不给甜头,他们铁定要闹。"

"再说了,"

孟远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做研发的,只要沉迷在实验室里,就没工夫想别的。"

财务总监恍然大悟:"高,实在是高!"

三个月后。

硅谷团队确实招了不少人,实验室也扩建了。但每个关键岗位旁边,都有个“技术观察员”。

欧洲中心已经拿下了众特的定制订单,营收喜人。

而中国总部,牢牢掌控着所有核心技术的最终决策权。

某次全球视频会议上,汤姆森兴奋地汇报:“我们的新型固态电解质取得突破!"

"太好了!"

孟远第一个鼓掌,“技术资料共享到总部,我们立刻组织量产可行性评估。"

汤姆森还想说什么,但发现孟远的要求很合理。

散会后,秘书小王佩服地说:"孟总,您真是算无遗策!"

孟远摆摆手:"什么算无遗策,不过是上辈子被坑多了,学会了先下手为强。"

他望向窗外,自言自语:"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但主导权必须在我们手里。"

"这个时代,机会太多了。"

“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

与此同时,德国那边。

远新集团欧洲中心负责人,德籍高管伊莲娜的表情像是吞了只苍蝇。

"孟总,众特的施密特就是一块花岗岩。"

她在视频会议里抱怨道,

"我们把所有技术认证、供应链方案都摆出来了,他还是那句话——我们要看到更多诚意。"

言下之意,价格还得降。

"我们的报价已经比韩国对手低了5%。"伊莲娜揉着眉心,"他这是在敲竹杠!"

孟远看着屏幕里的得力干将,笑了笑:

"伊莲娜,别急。德国人的严谨是刻在骨子里的,尤其是在汽车这种百年产业上,他们不相信ppt。"

他关掉视频,对秘书说:“订去慕尼黑的机票,越快越好。”

“另外,让总部研发中心,把低温衰减数据模型准备好。”

两天后,众特集团总部大楼。

采购总监施密特靠在宽大的皮椅里,带着德式特有的矜持与傲慢。

"孟先生,欢迎来到巴伐利亚。但我想提醒你,这里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心脏,我们只和最顶级的供应商合作。"

老狐狸,想给我下马威?

孟远不动声色,将一份文件推了过去:

"施密特先生,我知道贵司最新的产品,在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下,首次充放电的电芯活性衰减会超过18%,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