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黄瓜的豆角 作品

第224章 光明与黑暗的终极对决

洞穴顶的碎石砸在郭清肩头上时,他正攥着阿宝后领往洞口拖。

那孩子的小短腿磕在凸起的岩石上,疼得抽抽搭搭,可攥着他手腕的手却死紧,像只受了惊的小兽。

“清哥!“小梅的尖叫混着石块崩裂声炸在耳边。

郭清余光瞥见她被云中鹤护在身侧,药囊早不知掉在哪儿,发辫散了一多半,发梢沾着碎石渣。

云中鹤的剑还在嗡鸣,剑尖凝着层青白气,在幽绿光里像根烧红的铁条——这是他从未见过的状态,往常那柄剑总静得像潭水。

“孝景!“郭清咬着牙喊,刀鞘撞在洞壁上发出闷响,“锁魂柱断了怎么会这么大动静?

不是说那巨手只是引子?“

“引子破,封印松。“残神的声音带着电流般的刺响,“这底下压的是百年前江底的怨气——当年鲥鱼节沉船,三百多口没捞着全尸的。“

阿宝突然抬头,被冷汗黏在前额的碎发下,眼睛亮得反常:“清哥,我听见好多人哭。“

话音未落,洞穴深处传来骨节错动的声响,比之前密了十倍。

郭清后颈的寒毛全竖起来,他看见石壁上的幽绿正顺着裂缝爬,像有生命的藤蔓,所过之处岩石“滋滋“冒青烟——那是被怨气腐蚀了。

“跑!“他拽着阿宝往前扑。

洞口的缝隙比刚才宽了一倍,月光漏进来,照得众人影子歪歪扭扭。

李三水跌在最后,火把早灭了,他摸索着去扶洞壁,却摸到一手黏腻——是幽绿的怨气,正顺着他指尖往胳膊上爬。

“救命!“李三水尖叫着甩胳膊,可那东西越甩越紧,眨眼间爬到他肘弯。

郭清反手抽出刀,金光劈在他胳膊上,怨气“嘶“地缩回石壁,李三水瘫坐在地,胳膊上留着道青紫色的印子。

“走!“郭清踹了他屁股一脚,“再磨蹭就喂怨魂了!“

出洞的瞬间,山风灌进领口,郭清打了个寒颤。

回头看时,整座山都在抖,洞口的岩石“哗啦啦“往下掉,很快封死了退路。

阿宝扑到他腿上,小脸埋在他衣襟里抽噎:“清哥,洞...洞没了。“

“没了好。“云中鹤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抱着小梅,姑娘的额头撞在他肩头上,正拿帕子捂着渗血的伤口。

月光下,他的剑还在嗡鸣,剑刃上凝着层黑雾,“那洞里的东西,比之前的水祟凶十倍。“

李三水扶着树直喘气,忽然指向山脚下:“看!村里的灯!“

郭清顺着望过去。

他们所在的山离村子不过二里地,此刻村里的灯火却比往日暗了许多,几处房檐下的灯笼泛着幽蓝,像被泼了墨。

他心口一沉——那是怨气入村的征兆。

“得赶紧回去。“他蹲下来抹掉阿宝脸上的泪,“阿宝最勇敢了,能自己走吗?“

孩子吸了吸鼻子,用力点头,却悄悄攥住他的衣角。

回村的路走得很慢。

云中鹤背着小梅,李三水扶着腰一瘸一拐,阿宝攥着郭清的衣角,每走两步就要抬头看他一眼。

山风裹着若有若无的呜咽声,像极了阿宝说的“好多人哭“。

郭清摸了摸腰间的刀,刀鞘里传来孝景的轻响:“怨气在扩散,得找根。“

“根?“

“锁魂柱断了,但怨气总得有个聚处。“孝景的声音沉下来,“百年前沉船的尸骸,应该还在江底。

可刚才洞里的怨气...更像有人刻意聚了它们。“

郭清脚步一顿。

他想起四喜染水祟时,那孩子说看见“穿青衣服的叔叔“蹲在河边笑;想起鲥鱼节捕鱼时,江面上突然翻起的黑浪;想起洞穴里那团幽绿影子睁开的眼睛——所有线索串起来,像根扎进肉里的刺。

“是有人在养怨。“他低声说。

云中鹤脚步微滞:“你也这么觉得?“

“刚才在洞里,那怨气冲着李三水去的。“郭清摸了摸李三水胳膊上的青印,“普通怨气没这么强的目的性。“

李三水打了个寒颤:“我...我就是个打鱼的,招谁了?“

“可能不是招谁,是你命里带火。“小梅突然开口。

她不知何时醒了,靠在云中鹤背上,指腹蹭着自己腕间的朱砂痣,“我小时候跟师父学过看相,你眉骨带红,是火命。

怨气属阴,最喜欢啃火命人的阳火。“

李三水的脸瞬间白了:“那...那我是不是得躲着?“

“躲不了。“郭清拍了拍他肩膀,“要躲也是它们躲我们——等找着养怨的根,一切都消停了。“

进村时,村口的老槐树正在掉叶子。

平时这树绿得冒油,此刻叶子却干得像纸,风一吹“沙沙“往下掉,落了满地枯黄。

几个村民蹲在树下,见他们回来,立刻围上来:“清哥儿,山里是不是闹邪祟了?

我家娃刚才说看见窗户外有影子!““我家灶火灭了三次,怎么都点不着!“

郭清扫了眼人群。

四喜的爹挤在最前面,怀里抱着缩成一团的四喜——那孩子刚被驱过水祟,此刻又在发抖,小手指着郭清背后:“叔...叔叔背后有影子。“

众人顺着看过去。

月光下,郭清的影子比平常长了一倍,末端像被什么扯着,泛着幽绿。

“回我家说。“郭清扯了扯领口,“把信得过的都叫上。“

他的小院不大,堂屋的八仙桌挤了七个人:云中鹤、小梅、李三水、四喜爹,还有两个常帮他跑腿的年轻后生。

烛火在风里晃,把众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群张牙舞爪的怪物。

“锁魂柱断了,压着的怨气跑出来了。“郭清把刀搁在桌上,刀鞘还带着洞里的潮气,“但怨气不会自己聚成气候,得有个引子——或者说,有个人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