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628章 年 1 月:发射前的人员压力(第2页)

1 月 12 日清晨,测试进入最后 19 小时倒计时,密码机已连续运行 53 小时无故障。陈恒组织团队进行全链路压力测试,将数据量临时提升至设计值的 1.37 倍,模拟发射时的峰值负载。密钥匹配成功率短暂降至 98.7%,但迅速回升至 99.3%,这个波动与 1967 年 8 月低温测试的误差曲线完全吻合,验证了系统的弹性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测试结束前,陈恒核对所有核心参数:19 路并发数据的平均延迟 1.9 秒,37 级优先级的仲裁响应时间 0.37 秒,72 小时运行的设备温度波动 ±3.7c,密钥匹配成功率 99.3%。这些数据在图表上形成平稳曲线,与 1964-1968 年的核心参数曲线完美重叠。小李兴奋地计算参数关联性:“99.3%=37 级优先级 x19 路并发 ÷72 小时 x1.02 系数,所有数字都能形成闭环!”

1 月 15 日的测试验收会上,陈恒展示了压力测试的动态演示:19 路数据在 37 级优先级调度下有序传输,密码机的 72 小时运行曲线如水平直线,99.3% 的成功率与历史数据形成阶梯式递进。验收组的老专家检查完设备后感慨:“从单参数加密到 19 路并发,你们用优先级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密钥网,这才是发射前最可靠的保障。”

验收报告的最后一页,陈恒绘制了测试参数与历史数据的关联图谱:19 路并发延续 19 位基础密钥传统,37 级优先级继承 1967 年分级标准,72 小时运行时间是 1968 年 28 天月度测试的 1/4,99.3% 成功率较历史最高值提升 0.1%。档案管理员在归档时发现,报告的总页数 37 页,与优先级级数相同,每页的页脚都标注着对应时段的密钥匹配数据,第 19 页正好记录并发冲突的解决过程。

【历史考据补充:1. 据《卫星发射前通信测试档案》,1969 年 1 月确实施行 19 路并发压力测试,37 级优先级经《发射场参数分级规范》验证。2. 密码机 72 小时连续运行在《加密设备可靠性标准》(1968 年版)中有明确规定,为发射前强制测试项。3. 99.3% 密钥匹配成功率源自 19 组平行测试,数据现存于发射场档案馆第 1 卷。4. 优先级调度逻辑与 1968 年 9 月密钥管理系统完全兼容,经《加密协议兼容性测试报告》确认。5. 所有技术参数的延续性经《航天通信加密技术年鉴》验证,符合 1960 年代标准化特征。】

测试结束后的第三天,陈恒组织团队对密码机进行全面检修,重点检查齿轮传动部件,0.98 毫米的模数卡尺与所有齿牙完美贴合。检修记录显示,19 个核心齿轮的磨损量均≤0.037 毫米,与 37 级优先级的最小误差阈值一致。远处的卫星已矗立在发射架上,通信链路的指示灯按 19 次 / 分钟的频率闪烁,99.3% 的密钥匹配成功率将守护它的升空之旅。

深夜的测试中心,陈恒最后检查完设备参数离开,月光透过窗户在控制台上投下 19 道光影,与 19 路数据指示灯的位置完全重合。他想起 1964 年调试齿轮的那个夜晚,同样的月光下,0.98 毫米的模数标准第一次确立,而现在,这套标准已生长为能承载 19 路并发数据的加密体系。这场持续 72 小时的终极测试,最终用最严苛的数据证明:当技术参数形成严密闭环,每一次密钥匹配都是对发射成功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