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众人听说宝琴以她平日里游历过的各省内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每首诗里还暗藏着一件物品,都觉得这构思新颖巧妙。大家争着看,只见诗是这样写的: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众人看完,都啧啧称奇,赞叹不已。宝钗率先开口说道:“前八首在史书中都能找到依据;后两首却没有考证,我们不太明白,不如另外再作两首。” 黛玉赶忙阻拦道:“宝姐姐你也太拘泥、太做作了。这两首虽说在史书中没有考证,咱们虽然没看过那些野史外传,不了解底细,但咱们难道连两本戏都没看过吗?就是三岁小孩也知道,何况咱们呢?” 探春也附和道:“这话在理。” 李纨接着说:“况且宝琴原本就去过这些地方。这两件事虽然没有确切考证,但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之人故意弄出这些古迹来迷惑人。比如说那年进京的时候,单单关夫子的坟,就看到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的事迹,都是有确切记载的,怎么会有这么多坟呢?肯定是后人敬爱他生前的为人,或许是从这份敬爱中衍生出来的,也未可知。再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以来有些有名望的人,坟也不少,没有考证的古迹就更多了。如今这两首诗虽然无据可考,但说书唱戏,甚至求签的签文上都有批注,无论老少男女,从俗语口头中都能听到。而且又不是看了《西厢记》《牡丹亭》这类词曲,怕看了邪书。这没什么妨碍,就留着吧。” 宝钗听了,这才不再坚持。
大家猜了一会儿,都没猜对。
冬天白昼短,不知不觉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众人便一起去吃饭。这时,有人向王夫人回禀:“袭人的哥哥花自芳来说,他母亲病重,想见女儿。他来求恩典,接袭人回家看看。” 王夫人听了,说道:“人家母女一场,哪有不让她去的道理。” 随即就把凤姐叫来,把这事告诉了她,让她酌情处理。
凤姐答应后,回到房中,便让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缘由。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叫一个跟着出门的媳妇,你们两个人,再带上两个小丫头,陪着袭人去。外头派四个年纪大、会跟车的。要一辆大车,给你们坐;再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周瑞家的答应了,刚要走,凤姐又说:“袭人是个懂事的,你告诉她我的话:让她穿几件颜色鲜亮的衣裳,多包一包袱衣裳带着,包袱也要弄得像样些,手炉也要拿个好的。临走前,让她先来让我瞧瞧。” 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果然见袭人穿戴整齐来了,两个丫头和周瑞家的拿着手炉和衣包。凤姐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十分华丽;再看她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套着青缎灰鼠褂。凤姐笑着说:“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赏你的,倒也不错。只是这褂子颜色太素了些,现在穿着也冷,你应该穿一件厚毛的。” 袭人笑着说:“太太就只给了这件灰鼠的,还有一件银鼠的。说等过年的时候再给厚毛的,现在还没拿到呢。” 凤姐笑着说:“我倒有一件厚毛的,我嫌风毛出得不好,正打算改呢。也罢,先给你穿吧。等过年太太给你做的时候,我再要回来,就当你还我了。” 众人都笑着说:“奶奶就会说这话。平日里大手大脚的,不知道背地里替太太补贴了多少东西,真的是补贴得都没法说,又哪里会跟太太算账。偏这会儿又说这种小气话打趣。” 凤姐笑着说:“太太哪里能想到这些。说到底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脸面。没办法,我自己吃点亏,把大家打扮得体面些,宁可我落个好名声。要是一个个都像‘烧糊了的卷子’似的,别人先笑话我当家把人弄得像叫花子一样。” 众人听了,都感叹道:“谁能像奶奶这样圣明!对上体贴太太,对下又疼惜下人。”
正说着,只见凤姐让平儿把昨天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给了袭人。又看袭人带的包袱,只有一个弹墨花绫水红绸里的夹包袱,里面只包着两件半旧的棉袄和皮褂。凤姐又让平儿拿出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包袱,还让包上一件雪褂子。
平儿去拿了出来,一件是半旧的大红猩猩毡的,一件是大红羽纱的。袭人道:“一件就已经很贵重了。” 平儿笑着说:“你拿这件猩猩毡的。把这件顺便拿出来,让人给邢大姑娘送去。昨天那么大的雪,大家都有衣服穿,不是猩猩毡的,就是羽缎羽纱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多整齐。就只有她穿着那件旧毡斗篷,越发显得缩肩驼背,可怜兮兮的。现在把这件给她吧。” 凤姐笑着说:“我的东西,你私自就拿去送人。我一个人花还不够,再加上你这么大手大脚的,可真好!” 众人笑着说:“这都是奶奶平日里孝敬太太、疼爱下人。要是奶奶平日里小气,只看重东西,不顾及下人,姑娘哪里还敢这样。” 凤姐笑着说:“所以说,还是她最懂我的心思,能明白我三分。” 说着,又嘱咐袭人:“你妈要是好了就罢了;要是情况不好,就只管住下,派人回来告诉我,我再另外派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用人家的铺盖和梳头的用具。” 又吩咐周瑞家的:“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规矩,也不用我多嘱咐了。” 周瑞家的答应道:“都知道。我们到了那里,肯定会让他们家的人回避。要是住下,肯定另外要一两间内房。” 说完,便跟着袭人出去了,又吩咐准备灯笼,然后坐车前往花自芳家,这里暂且不表。
这边凤姐又把怡红院的两个嬷嬷叫来,吩咐道:“袭人恐怕回不了家,你们平日里知道那些大丫头,哪两个懂事,派她们到宝玉屋里值夜。你们也要好好照看,别由着宝玉胡闹。” 两个嬷嬷答应着去了,不一会儿回来报告说:“派了晴雯和麝月在屋里,我们四个人原本就是轮流负责值夜的。” 凤姐听了,点头说:“晚上催他早睡,早上催他早起。” 老嬷嬷们答应了,便回园子去了。不久,周瑞家的果然回来给凤姐送信说:“袭人的母亲已经去世,她不能回来了。” 凤姐向王夫人汇报了情况,一面派人去大观园取袭人的铺盖和梳妆用品。
宝玉看着晴雯和麝月把东西收拾妥当送去后,晴雯和麝月都卸去残妆,换了裙袄。晴雯只在熏笼旁围坐着。麝月笑着说:“你今天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 晴雯说:“等你们都忙完了,我再动也不迟。有你们在一天,我就享受一天。” 麝月笑着说:“好姐姐,我去铺床,你把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把上头的插销插上,你的个子比我高些。” 说完,便去给宝玉铺床。晴雯叹了口气,笑着说:“人家刚坐暖和了,你就来捣乱。” 此时宝玉正坐着发愁,心里想着袭人的母亲不知道是死是活,忽然听到晴雯这么说,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插上插销,进来笑着说:“你们暖和吧,都弄好了。” 晴雯笑着说:“终究暖和不了多久,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 麝月说:“难为你还想着!他平日里又不用汤婆子,咱们这熏笼上暖和,不像那屋里炕冷,今天可以不用。” 宝玉笑着说:“这么说,你们两个都在那上头睡,我这外边没人,我怪害怕的,一晚上都睡不着。” 晴雯说:“我在这儿睡。麝月到外边睡去。” 说话间,已经二更天了,麝月早已放下帘幔,移灯点香,服侍宝玉躺下,两人才去睡觉。
晴雯舒舒服服地待在熏笼旁,麝月则在暖阁外面。三更过后,宝玉在睡梦中喊起了袭人。连着叫了两声,没人回应,他自己醒了过来,这才想起袭人不在家,忍不住笑自己糊涂。这时晴雯已经醒了,笑着喊麝月说:“连我都醒了,她守在旁边居然没听见,真是像在挺尸一样。” 麝月翻了个身,打着哈欠笑道:“他叫袭人,跟我有什么关系!” 接着问宝玉:“怎么啦?” 宝玉说:“我想喝茶。” 麝月赶忙起身,身上只穿着红绸小棉袄。宝玉说:“披上我的袄子再去,小心着凉。” 麝月听了,随手就把宝玉起夜时披的那件貂颏满襟暖袄披上,下地到盆里洗手,先倒了一杯温水,拿了大漱盂过来,让宝玉漱了口;然后才从茶架上取了茶碗,先用温水涮了涮,再从暖壶里倒了半碗茶,递给宝玉喝;自己也漱了漱口,喝了半碗茶。晴雯笑着说:“好妹子,也赏我一口呗。” 麝月笑道:“你还得寸进尺了!” 晴雯说:“好妹妹,明晚你别动,我服侍你一整夜,怎么样?” 麝月听了,只好也服侍晴雯漱了口,倒了半碗茶给她喝。麝月笑着说:“你们俩别睡,聊会儿天,我出去走走就回来。” 晴雯笑道:“外头有个鬼在等着你呢。” 宝玉说:“外头肯定有大月亮,我们聊天,你尽管去。” 一边说,一边咳嗽了两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麝月打开后门,掀起毡帘一看,果然月色皎洁。晴雯见她出去了,就想吓唬她一下。她向来比别人身子骨壮,不怕冷,也不披件衣服,只穿着小袄,蹑手蹑脚地走下熏笼,跟在麝月后面出去了。宝玉笑着劝道:“小心冻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晴雯只是摆摆手,随后出了房门。只见月光如水,突然一阵微风吹过,晴雯只觉得寒意透骨,不禁打了个寒颤,心里暗自想着:“怪不得人家说热身子不能吹风,这一冷起来还真要命。” 她正准备吓唬麝月,就听见宝玉在屋里大声喊道:“晴雯出去了!” 晴雯赶忙转身回到屋里,笑着说:“哪就能把她吓死?就你老是这么婆婆妈妈的!” 宝玉笑道:“倒不是怕吓着她,一来怕你冻着了不好;二来她要是没防备,免不了大喊一声,万一吵醒了别人,人家不说咱们是闹着玩的,反倒说袭人刚走一夜,咱们就神神叨叨的。你来把我这边的被子掖一掖。” 晴雯听了,就上前掖了掖被子,伸手进去暖了暖,宝玉笑着说:“好冷的手!我说会冻着吧。” 这时,他又看见晴雯两腮红扑扑的,像涂了胭脂一样,用手摸了摸,也是冰凉的。宝玉说:“快进被窝里暖一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