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调整政策
第1244章调整政策中国向来就有以农为本,无农不稳的说法,农业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没有农业出产,那么整个国家的国民就连饭都吃不饱了,更谈什么发展。
现在宋国的农业人口数量严重不足,仅仅不到五千人从事农业,这个比例实在是低的吓人。要知道在大明本土,哪怕是这些年大明大兴工商,可农业的人口比重依旧占有绝对地位,就算在江南这些商业发达地区,农业人口比例也远超过工商,这是实实在在的数字。
而在宋国却是相反,农业人口反而成了少数。而且移民所分配的土地中大部分都未能开垦出来,就这样白白摆着浪费着。哪怕就算是开垦的农田,所获得的产出也根本支撑不起整个宋国暴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现在宋国的粮食很大部分还是从本土或者通过和南方的欧罗巴移民地交易而来的,以此来弥补需求,无法自给自足。
之所以会是这个缘故,关键就在于金矿的存在。因为金矿的发展虽然给宋国短时间带来了巨大财富,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移民来到这边。可同样是因为金矿,使得来到这里的移民很大部分并没有甘愿种地为业,而是拿了安置的土地后带着家人跑到金矿那边淘金去了。
想想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靠着种地又能获得多少收益呢可淘金却远比种地强太多了,运气普通的话,一年淘金下来的收益就是种地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假如运气好,幸运捡到了大块的狗头金的话,那么一夜暴富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种例子不是没有过,最初淘金的人中就有好几个成了有钱人的,就连现在也时常有人在金矿那边获得大收益的。在这种情况下,谁甘愿去辛辛苦苦种地呢淘金不好么
随着淘金的火热,就算不爆富的人日子也比种地强太多了,而且这些钱来的容易,也使得他们起钱来大手大脚,从而促进了新京商业的进一步繁荣。
现在新京城中随处可见的娱乐场所包括酒楼什么的几乎日日客满就是如此,只要进去仔细看看就能明白,来的客人大部分都是通过淘金发了财的。
这些人挥金如土,有钱就夜夜笙歌,如此一来新京怎么可能不繁荣再加上新京的人口越来越多,本身就无法自给,更需要大量的物资进口,更进一步使得新京的商业迅猛发展,可这一切完全都建立在金矿存在的基础上,一旦未来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王爷,您就不想想,万一哪天金矿再也挖不出金子了呢没了金子,宋国也就没了收益,到时候非但那些人失了营生,宋国也失去了收入来源。此外,依靠金矿得到的收益终究是飞来的财富,这些财富一旦用完了,宋国还能依靠什么呢”
“到时候连粮食都不足,假如一时间大明本土运不来粮食,又或者南方的欧罗巴人中断供给,宋国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难道王爷您就不觉得惊心么”
朱敏澄一时间无话可说,他沉着脸翻阅着孙镐给他的这本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许多数据。这些数据的出处在一旁备注的清清楚楚,除此之外还有孙镐亲自摸查得来的数字,一笔笔一处处,让他触目惊心。
一直以来,朱敏澄都信心满满,自觉得他是大明最有本事的王爷,甚至在这两年中因为宋国的高速发展更让他感觉到了一个假象,那是治国根本不像自己父皇所说的那么难嘛。自己的宋国仅仅牛刀小试,就被他治理的如此之好,假如自己不是次子而是嫡长子的话,说不定他就能取代太子哥哥成为储君,等日后登基为大明皇帝,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大明肯定比在父皇手中更为强盛。
但今天孙镐这番话和拿出来的证据如同一盆凉水直接浇在朱敏澄的头上,让他从飘飘然的幻觉中猛然清醒。
一直以来,他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就连他手下的官员也没想到,更没人为此提醒他这些。
假如不是孙镐,他绝对不会考虑到这些,更不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正如孙镐说的那样,他的宋国看似繁荣强大,可这一切完全就是空中楼阁,一切都是建立在畸形之上的。
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成就宋国的金矿存在,一旦金矿被开采完了,那么必然会产生崩塌。哪怕金矿还没开采完,随着移民的数量继续不断增加,农业始终无法自给的话,一旦大明那边的供应出点问题,再加上南方欧罗巴诸国殖民地中断供给,宋国肯定会出大事。
想到之前大明因为天灾人祸爆发的内战,朱敏澄就不寒而栗,他可不想自己的宋国也因为粮食的问题爆发内乱,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他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堂堂大明亲王,外封的藩王居然因为国民没饭吃导致叛乱最终灭国,假如这样的话,就算是死了,他朱敏澄又有什么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呢
“这……这……。”脸色大变,朱敏澄双手不由得微微颤抖起来,他下意识闭上眼睛,似乎看见了繁华的新京城已陷入一片火海,他这个宋王一身血污面临叛乱的国民的恐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