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水的鱼大仙 作品

第811章 注定不凡的一天(第2页)

没办法,那两条路实在是太过……

为此,阿苏尔的海军力量已经全面动员,各家族也纷纷调派自家商船支援军务,共同承担起这支军团的跨海运输任务。

与此同时,在奥苏安东部的外环,艾萨里昂的父亲——莫拉里昂,已着手动员伊瑞斯王国的预备役部队。

目前,现役军团中的一部分兵力已进入柯思奎境内,与柯思奎王国那支为数不多的常备陆军完成会师。此联合部队由艾德安娜的父亲——达罗兰亲自统帅,正朝查瑞斯王国的边境推进,以完成包围塔尔·阿查尔的战役任务,牵制查瑞斯王国的主要军力。

另一部分的现役军团则仍在等待转运的机会,而部分预备役部队被编入不同的军团,正在接受整编与训练,另一部预备役则保卫南北伊瑞斯的安全,稳定局势。

而今天的阿瓦隆王国也格外喧嚣,森林深处,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爆发。虽然规模不大,却如同山雨欲来前的第一声惊雷,令人警觉。(这段后面倒序,随便讲讲,不展开)

此时,达克乌斯仍滞留于风拂平原;而马雷基斯则跟在引渡船的后面,目的地是死亡岛。

昨天,杜鲁奇的主力部队抵达的时间,比埃尔达莉娅原先预估的稍慢一些。上午的时候,也就是杜鲁奇完成登陆仅仅一个小时之后,一队又一队的黑暗骑手出现在塔尔·乌斯维城市边缘地带,显然,他们担负着拦截与侦查的任务。

所以,她的判断是准确的,再不离开,就再无脱身的机会。

一直到中午过后,杜鲁奇的主力军团才缓缓逼近塔尔·乌斯维的城墙之下。那是一支兵力规模达到两万的大军,由加尔罗斯·戈德里奇统领的第十四集团军中的第105大军团组成。他们行动沉稳,秩序井然,步伐带着厚重的压迫感。

埃尔达莉娅在城墙上的众士兵注视下,单骑出城,直面加尔罗斯本人,与其展开谈判。这场谈判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随后她平静地返回了城市。

再过半个小时,塔尔·乌斯维的城门缓缓开启。杜鲁奇陆军的前锋部队随即鱼贯而入,开始逐步接管城市。

没有阅兵,也没有夸张的耀武扬威,而是沿用了他们在洛瑟恩时期所建立的成熟模式:杜鲁奇士兵直接接手城防体系,而黑骑士们则协同阿苏尔士兵一同维稳,维持市区内的基本秩序。同时,另一批士兵则迅速展开了工程作业,他们必须架桥,以建立连接艾里昂王国与阿瓦隆王国的交通线,为后续的战事铺设通路。

事实上,在杜鲁奇昨日登陆时,他们便采取了两翼同步登陆的战术部署:在凤凰河与沉香河的出海口两侧同时登陆。

第十四集团军下辖的第104大军团在阿瓦隆王国境内完成登陆,他们肩负的任务与第105大军团不同,不负责修建塔尔·乌斯维所在河段的桥梁,而是负责在凤凰河与沉香河的汇流处修建大量桥梁,以实现战略联通。

今天,当所有物资和装备基本就位,完成集结后,这支部队终于发出了。

塔里恩丹给予多里恩的任务是占领并防守这片关键半岛,建立可靠稳固的登陆场与战略节点,并沿着蜿蜒曲折的凤凰河构筑一道有效的防线,以阻击那些可能从内陆方向奔袭而来的查瑞斯与阿瓦隆联军。

至于,如何具体阻击敌军的进军路线,怎么进行战术展开和作战部署……

塔里恩丹并没有作出详细安排,亦未给出模板化的指令,而是交由多里恩自行斟酌,灵活发挥,按照当下的实际战场态势与敌我态势,自主决定战术与行动计划。

这种授权式的战略安排,既体现出马雷基斯对军官们的信任,也反映出当前杜鲁奇高层决策的现实主义风格。

沿着河建立防线,之后与河对岸的敌人大眼瞪小眼。

这种被动挨打式的战略模式,根本不在目前气势正盛、斗志昂扬的杜鲁奇陆军选择范围之内。

当前杜鲁奇部队士气高昂,从最上层的恐惧领主,到最基层的士兵,人人都求战若渴,渴望军功,渴望积分与军团内的晋升资格,渴望一切能证明自己、获取荣耀的机会。

因此,负责防守任务的加尔罗斯在得到多里恩的授权后,几乎没有迟疑,理所当然地将其集团军下辖的一支大军团部署在了凤凰河对岸。

他采用主动出击、攻势防御的方式,以进攻代替固守,将整个战场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力求在第一时间内就遏制敌军的推进意图。与此同时,另外两支大军团则部署在艾里昂王国境内。

毕竟,正如所有合格的军事统帅所熟知的那样——『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这一信条不仅在其他文化体系中屡试不爽,在经历过漫长战争洗礼的杜鲁奇军队中同样奉为圭臬。正确的军事理论,是跨越世界、跨越文明的共通法则。

更重要的是,部署在河对岸的大军团并非是处于孤立无援、背水一战,只能破釜沉舟的绝境。

他们背后有强大的支援体系,一旦需要,艾里昂王国内的部队可以迅速通过舟桥跨越河流,配合河对岸的部队展开协同攻势,打出包围钳形攻势;而在遭遇重大威胁或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河对岸的部队也可以利用舟桥迅速撤回艾里昂境内,完成战略转移与重新集结。

不仅如此,在紧急情况下,施法者们可以用法术冻结部分河段水面,制造临时通路,使整支军团实现快速机动。

这些手段,给予了前线部队极大的战术弹性和心理保障,也让战场形势时刻保持在杜鲁奇的掌控之下。

但冷静、果断,充满信心的加尔罗斯在几轮推演后,不认为阿苏尔军队能在不动用大量巨龙,或不依靠大型魔法的前提下,在这样一场杜鲁奇精锐重兵布防、兵力密集的局势中占到丝毫便宜。

如今,登陆场已经初步建成并进一步扩大,特种驳船架设完成,部队与后勤物资正以稳定节奏源源不断地卸载上岸,一座前沿基地正在迅速生长。

毫无疑问,整个战区的战略基础已逐步稳固。

当下,多里恩的军衔已是高阶恐惧领主,手中掌握着一支编制严整、战斗力强悍的二十万大军,下辖九个满编的大军团,组成三支能胜任任何作战任务的集团军。这三支集团军分别是:他亲自率领的第四集团军、由加尔罗斯统领的第十四集团军,以及目前仍驻守在艾希瑞尔的第二十一集团军。

此次行动的陆地部分,由多里恩的部队负责。

随着加尔罗斯的第十四集团军下辖两支大军团完成登陆,他所率领的第四集团军也迅速展开登陆作业。

按照部署,最先完成登陆的部队将会在半岛与大陆的左连接处构筑封锁防线,以阻击艾里昂方向来袭的敌军进入半岛。

战略上,这是一道极为关键的防线,是杜鲁奇整个战役部署中的第一个门槛。

若艾里昂的部队不愿正面强攻,试图绕行,则只能冒险进入森林之中进行复杂绕道。

但遗憾的是,一旦他们选择这种看似聪明的办法,最终出来时,将会迎头撞见第十四集团军下辖的另一支大军团。

不过,当前这支大军团尚未完成卸载,仍在船上等待着。

而第四集团军登陆的第二支大军团,则会如既定计划般,稳步推进,朝着塔尔·帕拉图进发。与此同时,那些在最初并未参与主力登陆作战的舰队,已经脱离庞大的海上编队,转向绕行半岛,从海路悄然向塔尔·帕拉图进发。

一旦这支大军团成功就位,封锁住陆路要冲的那一刻,就是塔尔·帕拉图被杜鲁奇占领的那一刻。

而第四集团军的第三支大军团,也就是整次登陆中,最后一波下来的大军团则肩负着另一项不容忽视的战略任务——他们将负责对整个登陆场进行全面的扩建与稳固。

从构筑新的营地,到修复和新建物资运输线,从布设重火力阵地,到建立战时指挥枢纽,他们正一步步把这个原本只是前线临时落脚点的地方,转化为一个可长期驻扎的大型军港与战区总部,将半岛转化为杜鲁奇的进击、屯兵地。

每一块石砖的叠加、每一寸土地的夯实,都是杜鲁奇铁蹄向纵深推进的又一重准备。

也就是说,到了今天,杜鲁奇与阿苏尔之间的第一次正面战斗,却仍然没有爆发。

战斗迟迟未至,令杜鲁奇海军将士们的心情格外地愉快——因为我没有战斗的机会,你也没有。

但其实,今天,历史还是迈出了它应有的一步。

杜鲁奇与阿苏尔的第一次战斗,终究还是爆发了。

只不过发生的地点不在艾里昂王国的北方半岛,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