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对抗(2)(第2页)
“不是孤要堵塞言路,但无论奏疏也好,当庭上奏也好,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这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看着一帮言官毫无依据地胡说八道甚至诋毁、诬陷他人,就是所谓的广开言路、勇于纳谏吗?
在孤看来那就是笑话,是奸臣糊弄昏君的说辞!
以事实为依据,以律例为准绳,所奏观点无论对错,孤都不怪罪,今天孤有言在先,今后凡弹劾他人者,都需要有证据,无证据弹劾他人即为诬陷,当堂革职问罪。
评议朝政之奏,不仅要依据事实提出问题,还要有分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最重要的是立场,不要拿着朝廷的俸禄、用着朝廷给你的权力,却把屁股做歪了,把立场搞错了,那叫以权谋私!”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张奎再次高喊。
“臣郑三俊有奏。”
“讲。”
“殿下,既然市价斗米670钱,朝廷有米为何还要以每石米二两钱银子的价格出售,直接以斗米100钱的价格出售给百姓不好吗?殿下,斗米670钱的价格,已经没有多少百姓买得起了,何必要与那些不良商人斗气而让百姓受饿呢?臣恳请殿下下诏,让户部按斗米100钱的价格出售。”郑三俊奏道。
“哦,郑大人仁义,但是,郑大人,按你的方法,不会有多少百姓能买到便宜的米,因为户部掌握的米铺有限,就是日夜不停地营业销售,所能售出的米也有限,而那些人会疯狂地采买户部放出去的米,到米价真地稳定下来时,那些不良商人也没什么损失,就等于放任那些不良商人。不给那些人一些教训,那些人是不知道疼的,不打疼他们,他们会经常抬高物价祸害百姓。郑大人放心,孤还有别的办法,你且看结果吧。”
退朝后,朱由榔叫陶万悟到了文华殿。
“陶公,除了朝堂上说的事之外,您还要让那300辆四轮马车再次出动,划分好片区,直接到街头巷尾售米给百姓,但每笔交易最多5升,价格就是升米10钱,售米的同时做好宣传,告诉百姓谁在抬高米价,告诉百姓,朝廷平抑物价的决心!”
“嗯,这个办法好,一边卖高价米给那些缙绅,一边卖低价米给普通百姓,还给那些缙绅以朝廷并没有多少粮食储备的假象,好!”
“让那些马车售米一日,之后停上一两日,然后再出去售米。还有,陶公,看样子抓到的那些罢市的店主并不是主角,要尽快弄清楚主角是谁。”
“已经清楚了,这次抬高米价的主要有六家,以松江徐家为主,其实和几年前攻击我们施粥转移难民的是同一批人。”
“和我预料的一样,徐阶扳倒了严嵩这个大贪官,成了首辅之后却放纵家人侵占了十几万亩田地,呵呵,真弄不清徐阶到底是忠是奸了。听说徐家还有很多纺织作坊,还从事海贸,呵呵,等打完这一粮食战争,找机会把他家的纺织作坊吃下,海外贸易就更好说了,让朱桦朱杉策划一下,看看怎样吃了他!”
和朱由榔预想的一样,300辆马车走街串巷售粮到户却单笔最多限购五升精米的行为,让以徐家为首的缙绅们误以为朝廷在虚张声势,竟然加大了对户部所放出的米的采买力度,六月初五、初六两天,户部放出去的500万石米,被他们如数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