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监国(2)
朱由榔回到文华殿,看到了陶万悟和另一书生打扮的老者在等自己。
“陶公,一路还顺利?”朱由榔上前,抓着陶万悟的胳膊亲热地问道。
“托王爷的福,一路顺风顺水。王爷,这位就是张镜心张大人。”陶万悟向朱由榔介绍那位老者。
张镜心,字孝仲,号湛虚,磁州(今河北省磁县)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任知县、礼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军务、兵部尚书等职。当甲申之变时,曾千里奔走以避战乱。
“罪臣张镜心拜见桂王殿下!”张镜心率先施礼拜见。
“免礼,湛虚公何出此言?”
“先帝殉国,臣尚苟活,罪一也;臣曾保荐左良玉,但左贼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臣识人不明,罪二也。”
“湛虚公,留有用之身,光复大明,为先帝报仇,非罪也。左良玉之事,罪不在你,勿要自责,快请坐,坐下说话,陶公,您老也坐下吧,怎么才一年不见,生分了这么多?”
“生分倒不至于,可王爷现在已是监国,已经非同往日。”
“哈哈哈,陶公,要是连你都与孤生分,那这个监国,孤不做也罢。”
“桂王殿下,您万万不能有此种想法,大明当下,只有殿下监国才光复有望,臣为大明,为大明万万百姓恭贺殿下监国!”陶万悟还没来得及说话,张镜心马上施礼说话了。
“唉!要不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的百姓,为了祖宗留下的基业,孤做个逍遥王爷多好!好了,不说这个了,湛虚公,孤想请你出任吏部尚书,不知湛虚公能奉诏否?”朱由榔说起了正事。
“殿下,臣多谢殿下厚爱,只是臣已经远离朝堂一年有余,朝中众臣的情况业已陌生,况且,由臣出任天官,恐难服众。”
“湛虚公不必谦虚、推让,湛虚公素有知人之名,由湛虚公出任吏部尚书孤非常放心。”
“既然殿下如此抬举,臣领诏谢恩!”
“好,孤心甚慰!湛虚公,孤已下诏,任命吴甡为首辅,贺逢圣为次辅,郑三俊、宋一鹤、史可法入阁,对湛虚公的任命诏书孤准备通过内阁,这样对湛虚公也有好处。湛虚公,孤让内阁开始构建朝廷组织框架,这个只是暂时的,孤想待光复京师,甚至肃清大明境内的清兵以后要考虑重新任命官吏,那个时候才是湛虚公发挥才干的时候,放心,不会太久,过几日孤就要亲率大军光复京师,两个月内即可肃清境内清兵,这段时间,除日常公务外,湛虚公要多多考虑如何整饬吏治。”
“臣领命。”
“还有,湛虚公,吏部左侍郎一职孤已有人选,只是暂时不能上任,你心里有数即可。”
吏部左侍郎这个职位朱由榔准备留给生继勇,但生继勇目前太忙,还不能到任。
“臣遵命。”张镜心没反对。
“好,湛虚公一路辛苦,孤让人安排湛虚公休息,明日朝会,湛虚公一定参加。”
“谢殿下,臣告退。”
待张镜心出去,朱由榔看着陶万悟,把陶万悟看得心里发毛。
“殿下,老朽脸上有脏东西?”实在忍不住了,陶万悟开口问道。
“哈哈哈哈,陶公,和您开个玩笑。陶公,这次让您来京,是想让您出任朝廷户部尚书,您意下如何?”
“殿下莫开这种玩笑,老朽一个举人,且从未做过官,如何担此大任?殿下不要消遣老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