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演兵场(3)
接下来又演示了刺刀训练,就是拿枪刺草人,主要是展示训练方法;还有对抗,对抗的时候没用枪和刺刀,而是用木棒,长度1.66米,和上了刺刀的枪一样长度,对抗的双方都穿戴盔甲,木棍一端包上棉花,粘上白粉,刺中会在对方盔甲上留下印记。
演习进行了一上午时间,下午才是重点:各级指挥员讨论心得,研究战阵战法。
连长以上的指挥员103人加上黄维之、朱檀和朱由榔聚集在一座大房子里。
“上午的演兵大家都看了,当时就议论纷纷,都有什么想法呀?大家这么多人,肯定有各自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看法会对将来大家带兵打仗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来想着大家分头讨论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聚在一起讨论了,目的就是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武器,研究出一套或几套阵战方法,大家都说说吧,畅所欲言,不怕说错!”朱由榔开始发动。
“这有啥好商量的,有这样的神兵利器,不管打谁,随便怎么打都能获胜!”一个大嗓门说道。
“就是。”
“就是...”
附和者甚众。
“这成什么话?不管什么样的军队,不管拥有什么样的兵器,都需要有合适的战法,否则还要我们这些将领做什么?”又一个声音响起,把前面的声音压了下去。
“好,施琅,说说你的看法。”朱由榔点将。
大家没看错,就是那个曾是郑芝龙手下,随郑芝龙降清为康熙收复台湾的施琅。
施琅是福建泉州晋江龙湖镇衙口人,生于1621年,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祖父时家境较为宽裕,到了父亲施大宣的时候开始衰落,但施大宣尚义持正,乐善好施,所以在乡里名声很好。少年时代的施琅学书不成,所以放弃去学剑和兵法,几年前被奉命四处收罗人才的陶万悟招至衡阳,在格物学院讲武堂学习两年,表现出色,被派招募训练海军陆战队,现在已经是一名营长了。
“王爷...”
“等等。”朱由榔马上打断施琅,然后严肃地说道:
“在这里强调一下,从现在起,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再叫我王爷,而是叫我少爷,直到条件许可本王通知大家为止,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大家立即站立并同时喊道。
“好,都坐下吧,施琅你继续说。”
“少爷,我观上午那火炮杀伤力极大,可如果敌军队伍分散,恐怕效果就没这么好了吧?还有,这种火炮要是在舰船上用,命中率会怎么样?”
“好,很好!施琅能想到所在部队如果应用这些火器的效果,这很好。我们这种小钢炮,是专门为步兵和骑步兵设计的,更准确地说是为步兵或骑步兵当中的炮兵准备的。所以,我们在注重射程和杀伤面积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便于携带,这种炮在行军时分成三部分,每部分不超过10斤,战士们无论是背负在身上还是扛在肩上、绑在马背上都不耽误行军。我们的炮兵队每旗12人,配备2门小钢炮,6人负责携带火炮,其余人负责携带炮弹;5旗为一排,配备10门火炮、标配67人;5个排成一个连,满员350人、配备50门小钢炮;一个步兵营配一个炮连三个步兵连,步兵连满员200人。步兵营还设有侦查排、卫生队、警卫队等直属部队,再加上营部,这样满员大约在1200人。三个营组成一个团,加上直属部队及机关、后勤人员,一个团拥有4000人左右。这是目前我设计的步兵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