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大不易(1)(第2页)
“好的王爷,尽管控制住付长史齐刚和管事太监杨守春以后做事要麻烦一些,但这两年朝廷官员已经不像往年一样了,朝中大臣公干路过衡州按例前来拜见桂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奴婢小心应对,不会出什么问题,王爷放心好了。”
“那就好,你办事,我放心。还有,宋建,你亲自安排几个郎中随我同行,虽然朱檀的手下有专业的医务兵,但他们擅长的是清创、包扎、处理伤口等等,处理疑难杂症的水平不一定够,带几个郎中能够安心一些。哦,还有,让郎中把常用药材都多打包一些,我们用的那种特制蚊香出征时要多带点,大员蚊子厉害,不做好防范,很有可能引发疫情。”
“好的王爷。”
一行人很快到了永明格物学院。
明代曾经流行书院。
明初时,宋元留存的书院,多被改建为地方学校和社学。
成化、弘治以后书院逐渐兴复。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以书院倡邪学下令毁天下私创书院。
嘉靖十七年以书院耗费财物、影响官学教育再次禁毁书院。到嘉靖末年,内阁首辅徐阶提倡书院讲学,书院得以恢复。
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掌权,在统一思想的名义下下令禁毁全国书院。其去世后,书院又开始盛行。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造成了“东林书院事件”。崇祯帝即位后书院陆续恢复。期间书院总数达到2000所左右,其中新创建的有1699所,出现了陈献章、王守仁等学派。明朝的书院分为两类:一种重授课、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同于官学;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在此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后者多为统治者所禁毁。
格物学院与同时代的书院有本质的不同,他是朱由榔设立的‘技校’和‘大学’的综合体。
进了学院大门,一行人走向处于学院西北角的院长办公室。
明代书院的负责人叫“山长”,格物学院负责人称‘院长’以示区别。
进了院长办公室,院长王朝聘以及王廷聘、王介之、王参之、王夫之几人正翻着新印的教材并讨论着什么。
王朝聘看到朱由榔,马上就要施礼。
“免礼吧,王院长,你们一家快聚齐了,难得船山也在,怎么还没去岳麓书院?都坐下吧,我们聊聊。”
王家在衡州算是望族,王夫之(又名船山)后世更是大大有名。(有兴趣的可自行查找资料,免得被喷灌水)王朝聘字逸生,一字修侯,学者称武夷先生,少时从本乡大儒伍定相学天文、地理、经史、财赋、兵戎,后从学江右王门之邹守益,承东廓之传,以真知实践为学,提倡以诚意为省察密用,学务克己,敛华就实,不为苟难。
历史上王朝聘中秀才后,七试乡闱不第,仅两副秋榜,目睹科场黑暗,遂绝意仕途,以讲学论文、莳药灌畦、深居简出、教授弟子为乐。毕生研究《春秋》,颇有心得,晚年以授三子王夫之,夫之作《春秋家说》。清军进入衡阳,在仓皇避兵时逝世,遗命其棺梓不要入城市,以避满人“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