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521章 秦桧(第2页)

秦桧当然听说了所有的流言,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紫宸殿那场争论的冰山一角。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股针对刘然的风潮来得太快、太猛,市井与太学的呼应过于默契,背后定然不简单。

秦桧是个极其聪明且谨慎的人。

深知在局势未明之前,贸然表态乃官场大忌。

尤其是牵扯到祥瑞、兵制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蔡京、郑居中乃至更深势力的博弈,更是步步惊心。

于是,他打了个哈哈,语气轻松却不着边际:“诸位年兄忧国忧民之心,桧深感钦佩。兵制革新乃国之大事,自有官家与诸位相公深谋远虑。我等身为太学生,潜心圣贤书,关注朝政自是应当,然亦当明辨是非,谨言慎行,不可人云亦云,徒逞口舌之快,辜负了朝廷栽培之意。”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学生们听了,有些失望,觉得博士过于圆滑,并未给出他们期望的支持或明确的指摘。

但秦桧的身份和笑容,又让他们无法反驳。

“博士教诲的是。”几个学生只得拱手应道,但脸上的不服之气并未消散。

秦桧微笑着点点头,借口还有事务,便转身离开。

转身之后,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一双眼睛变得深沉而锐利,露出了深深的思索之色。

他缓步走在太学的青石板路上,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学生们的激辩和市井间听来的流言蜚语。

秦桧将各种信息在脑中飞快地过了一遍:刘然……边将……祥瑞……似乎有人刻意扶持……但同样朝中同样有人明显反对……如今这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手法娴熟,针对性强,绝非自然形成。

是哪一派的手笔?他们惯用清流舆论,但这次市井层面的运作又似乎超出了他们的常用套路。

或是这所谓新政的政敌所为?

甚至是……那位当朝太师?意欲试探风向,或者……弃子?

秦桧轻轻摇头,信息太少,难以判断。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风波绝不会轻易平息。

那个叫刘然的边将,此刻正被推向风口浪尖,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和牺牲品。

“骤登高位,蛊惑圣听,贻害百姓……”秦桧在心中默念着太学生加诸刘然头上的罪名,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这些帽子扣得又大又狠,真是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啊。

他抬起头,望向太学外汴京城繁华的天空。

这座城市的政治水,果然深不可测。

自己刚刚踏入仕途,必须更加谨言慎行,步步为营。

而对于这场因刘然而起的风波,他决定暂时冷眼旁观,看看这滔天巨浪,最终会将那条看似幸运实则凶险的祥瑞之舟,冲向何方。

清议的力量与市井流言正式合流,以太学为中心,向外辐射出更具道义色彩的批判声浪。

如今刘然面临的,已不仅仅是市井的怨愤,更是来自书生群体为民请命、为国除奸的巨大压力。

汴京的舆论场,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