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515章 致信湟州 (下)

湟州,兰湟路弓箭手提举司衙门。书房内,灯烛通明。

何灌独自坐在案前,那三封来自京城巨擘的书信,并排放在桌上,如同三块灼热的烙铁。

他先拆开了郑居中的信。

郑相公的书信,文辞恳切,先是对何灌经营湟州、巩固边防的功绩赞誉有加,随即笔锋一转,切入正题。

信中详细分析了朝廷当前面临的困境:国库空虚,而蔡京一党为迎合上意,妄启西南边衅,更欲借祥瑞之名抽调西北精锐,此乃动摇国本之举。

他恳切言道,西北防务关乎天下安危,绝不可因一时之虚名而自毁长城。

信中虽未明言要求何灌做什么,但字里行间,希望他能以边帅身份,上疏陈明利害,反对抽调西军,稳住西北大局的意图,昭然若揭。

最后,郑居中还隐约提及刘然处境,称刘然年幼,京华风波恶,恐非久居之地,还需仲源多加看顾引导,关切之余,亦有联手之意。

何灌放下信,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郑居中所言,正是他心中所忧。

接着,他拆开了童贯的信。

童太尉的信,语气则截然不同。通篇带着一种上位者的威严和不容置疑。

信中以领六路边事的统帅身份,首先嘉勉了他在湟州的政绩,随即强调西南平叛乃陛下钦定之国策,关乎天朝颜面,凡我戎行同仁,皆应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信中暗示,湟州新招刺之弓箭手,训练有成后,或可听调协援,以建功立业。

话说的漂亮,但背后的意思很明白:要么服从调遣,纳入他的体系,未来或有好处。

要么,便是违逆圣意和军令。

信末,童贯还顺便提及刘然,称尔徒刘然,简在帝心,乃西军之荣,仲源教徒有方,他日同殿为臣,亦是一段佳话,拉拢与施压之意,交织其间。

何灌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童贯这是直接要将手伸进他辛辛苦苦组建的兰湟弓箭手了!

最后,他拆开了蔡京的信。

蔡太师的笔迹圆融老辣,内容更是绵里藏针。

信的开篇,便是满纸的祥瑞、天意、圣心喜悦,盛赞刘然之功乃官家圣德格天所致,更是仲源平日教诲有方,忠义之风熏陶所致。

紧接着,便大谈开拓西南、经略燕云乃陛下雄图大略,正值用人之际,像他这样的大才,不应局限于湟州一隅,当有更大作为。

信中许诺,若西北事定,湟州模式成功,必当力荐他入枢密院,参赞军国大事。

至于刘然,蔡京表示定当看顾,并暗示其年少英锐,稍加磨砺,未来前程不可限量,只要顺应天意即可。

整封信,如同一个精心编织的罗网,以名利前程为饵,试图将他两师徒彻底纳入其政治轨道。

何灌将信纸重重拍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利诱!赤裸裸的利诱!

蔡京这是要将他何灌连同弟子刘然,一起绑上他邀宠固权战车!

书房内一片死寂,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何灌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与压力。

三方来信,三种立场。

童贯领六路边事,权势滔天,刘仲武等西军宿将已纷纷投靠。

自己若明确拒绝,必然遭到排挤打压,日后粮饷、器械、乃至军功叙录,必将处处受制。

可若顺从……他何灌岂不沦为为一阉人爪牙?

蔡京的意图则更加深远,画下一张巨大的饼,诱他以师徒前程为赌注,投身于一场巨大的政治冒险。

郑居中一派虽看似站在稳妥一边,但年近五旬的他,又非稚子,怎么猜不到,其目的也多是为了党派利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