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谜题(第2页)
他看得很仔细,速度却很快。手指划过一行行墨迹,目光如鹰隼般捕捉着异常的数字。
果然。他发现,不仅是猴三听说的那些营头,几乎所有禁军部队,近三个月的饷钱发放都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少则半月,多则数月。
发放的数额虽无短缺,但日期全然失去了以往的规律。
而教阅所账上记录的一笔用于更新少量训练器械的款项,请批至今已月余,仍标注着待拨付。
书吏见刘然盯着那待拨付的批注,忙解释道:“刘供奉明鉴,非是小的们办事不力,实在是近来户部那边卡得紧,各项用度都慢了许多……”
刘然合上账册,面无表情点头道:“知道了。京畿重地,饷银发放关乎稳定,延迟终非长久之计。”
书吏唯唯诺诺:“是,是,刘供奉说的是。”
离开教阅所,刘然的心更沉了几分。
猴三的消息得到了部分印证。
禁军饷银延迟并非个案,而是普遍现象,连教阅所这点微末款项都被卡住。
国库的窘迫,看来已影响到京畿最核心的武装力量。
身为禁军头领,高俅对此不可能不知情,却依旧沉默,他是在等待什么?还是已与蔡京达成了某种默契?
傍晚回到何府,刘然将福伯唤至书房。
“福伯,”刘然声音低沉道:“让
福伯一怔:“郎君?”
“日常采买,路过那些茶肆酒坊,耳朵放开些即可,听到什么便是什么,不必再刻意引导或追问。”刘然目光沉静的看着远方道:“尤其,不要再触碰任何关于仓廪、漕运、官员争吵的话题。”
他顿了顿,补充道:“若有人问起,便说主人喜静,不闻外事,小厮们也只是讨生活,不敢多嘴多舌。”
福伯立刻明白,郎君是担心过于主动的打听会引起反向注意,立刻躬身:“老奴明白,这就去吩咐他们,把嘴巴闭紧,只听不想不问。”
“嗯。”刘然颔首。
信息的碎片已收集得足够多。
虽然依旧模糊,但大致的轮廓已然显现:一场因西南战事而引发的财政危机正在发酵,蔡京集团可能想借此推动某事,而危机本身已经开始动摇京畿的稳定。
他现在需要做的,不再是冒险收集更多信息,而是沉下心来,分析这些碎片的含义,推断出可能的走向,并为自己规划应对之策。
他再次拿出那小小的桑皮纸条和细笔,却没有写下新的关键词,而是在之前那些词汇之间,画上了一些箭头和问号,试图勾勒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漕运严→仓廪闭?→米价涨?劾军费→度支吵→国库空→营饷迟暗雇民夫?
→西南方向?(蔡京意图?)祥瑞→主进兵→耗巨费(起因)
每一个箭头都代表着一种推测,每一个问号都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他盯着这张简陋的关系图,眉头紧锁。
风暴的前兆已经如此明显,而朝堂上的诸公,还在为祥瑞和革新争论不休。
那位天资聪慧却任性的官家,是否真的了解他脚下的这座帝国都城,正在悄然发生着什么?还是在刻意在放纵?
刘然收起纸条,吹熄了灯,独自坐在黑暗中。
窗外,汴京的夜,依旧繁华喧嚣,却又仿佛危机四伏。
他需要更亮的眼睛,才能看清这迷局。
也需要更稳的心,才能在这暗流中,守住自己的方向。
下一步,该如何走?他需要等待下一个信号。
一个来自朝堂,或来自市井,能让他验证某些猜想的信号。
在黑暗中,他的感官变得异常敏锐。
他仿佛能听到这座城市沉重的呼吸声,以及那呼吸声下,隐藏的不安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