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508章 默许(第2页)

皇帝的轻笑声和那句心忧国事,如同一声模糊的号令,通过梁师成这座无形的桥梁,迅速而隐秘地传遍了汴京权力的核心圈层。

对于蔡京而言,这意味著默许和鼓励。

官家不反对争论,甚至期待看到详议的章程,这说明他推动此事的空间很大。

他立刻在都堂直房召见了王黼、余深、薛昂等人。

“官家之意已明。”蔡京语气平稳,眼中却闪烁着精光,“心忧国事,好一个心忧国事。那便是认可我等亦是出于公心。详议章程,便是要看我等能否拿出足以说服人、也能让官家满意的方案。肇明。”

“下官在。”薛昂立刻应声。

“你联络台谏,继续造势,文章要做得漂亮,紧扣祥瑞、新法、强军,但言辞可稍缓和些,不必过于咄咄逼人,要显出我等是务实建言,而非党争攻讦。”

“是。”

“原仲你负责与户部、兵部、工部中我们的人通气,开始草拟详议的方案细则,尤其是关于清查空额、汰弱留强、军械制造调拨、钱粮节省估算的部分,要做得细致,数据要漂亮,要让官家一看便觉有利可图,有法可依。”

“明白。”余深应道。

蔡京的手指再次无意识地捻动玉珠:“记住,所有条款,务必框定在文官职权范畴之内,涉及战阵指挥、将领任免之处,一概模糊处理或推给枢密院按旧例。我们要的是统筹之权,是核查之权,是钱粮物资经过我们之手的机会,绝非兵权本身。此乃要害,切不可忘!”

“太师放心!”几人纷纷点头,深知其中利害。

对于郑居中、邓洵武等人而言,皇帝的态度则显得颇为暧昧,甚至令人不安。

他们聚在枢密院的一间值房内,气氛凝重。

“心忧国事?”张康国冷哼一声道:“官家这是……坐山观虎斗吗?还是真的被蔡元长的祥瑞之说和革新之言打动了?”

郑居中花白的眉毛紧锁:“恐怕兼而有之。官家乐见臣下有所建言,显盛世气象,但未必深究其中险恶。一句详议,便将踢了回来。蔡元长必然借此大做文章。”

刘正夫忧心忡忡:“若是详议,蔡元长党羽遍布各衙,恐怕……”

张康国脾气火爆些:“难道我们就坐视他们炮制出一个祸国殃民的章程来?”

“自然不能!”郑居中断然道,“他蔡元长会详议,我们就不会吗?邓知事,你执掌枢密,对军中弊病、边关实情最为了解,立刻组织人手,针锋相对,草拟一份奏议,详陈革新之弊,尤其是当下边情紧急、不宜妄动之理!数据要实,言辞要恳切,要让官家看到眼前的危险!”

他又看向其他人:“我等亦要联络门生故旧,尤其是言官,不能让他们一边倒!要指出蔡京此举名为强国,实为揽权敛财,祸乱朝纲!即便阻止不了,也要最大限度制约其条款,不能让他为所欲为!”

而本非他们盟友的邓洵武,此刻也不由一叹。

对于高俅这类观望者,皇帝的态度则让他们更加谨慎。

高俅回到殿前司衙门,屏退左右,独自沉思。

“心忧国事……详议……”他琢磨着梁师成悄悄递来的话:“官家这是要看两虎相争,或者……几虎相争?也好,且让他们先去咬。蔡元长想要动禁军的肥肉,也没那么容易。老子就在这儿看着,谁的价码开得合适,谁更能让官家满意,我再下注不迟。说不定,还能从中捞点好处……”

他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在可能的革新中,为自己麾下的禁军多争取些粮饷装备,或者在新设的衙门里插上一脚。

而对于此刻正身处漩涡边缘的刘然而言,他虽未直接得到宫中的消息,但何蓟通过自己的渠道,以及拜访的李纲、何粟等人带来的朝争消息,都让他清晰地感受到风暴的临近。

他依旧日常例行公务,回到何府就闭门谢客。

但在书房中,他面前铺开了纸笔,并非书写奏章,而是开始默默梳理自己对禁军、边军的了解,思考各种可能遇到的诘难以及应对之策。

皇帝的态度暧昧,意味着他这把刀可能很快就要被各方势力拿起,砍向不同的目标。

他必须更锋利,也更谨慎,既要保持自身的价值,又不能彻底沦为任何一方的私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