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天颜将至
皇帝欲召见刘然的消息,如同一声无声的惊雷,迅速传遍了汴京权力核心的各个角落。
这消息越过宫墙,穿过街巷,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悄然流动,惊动了每一双窥探时局的眼睛。
皇城司、蔡京、郑居中乃至林灵素……各方布下的耳目,几乎在同一时间,通过不同的渠道,捕捉到了这一非同寻常的动向。
对于他们而言,深宫中的一丝风吹草动,往往预示着朝堂上的惊涛骇浪。
蔡京府邸。
卯时初刻,天色未明,蔡京就已端坐书房。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苍老的面容。他手持商君书低声晨读着。
这是他他保持了近五十年的习惯,无论何日,都会在天色未亮时,起床晨读。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三声轻叩,吴储的身影从中出现:“太师,宫内传出确凿消息,官家已命梁师成安排,将于三日后在延福宫召见刘然,似有让其为瑞鹤图题跋之意。”
蔡京执书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翻过一页。
他沉吟片刻,指节轻轻叩着花梨木书案,发出笃笃的轻响。
“题跋御画?”蔡京忽然轻笑一声,放下书卷,“官家倒是好兴致。这是要将祥瑞之用,发挥到极致啊。”
烛光下,蔡京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慢慢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渐明的天色。
“好啊,官家此举,正合我意。西南战事迟迟未决,若得此天兆助威,必能振奋军心。”
他转身吩咐:“让余深、薛昂立刻来见我。官家召见,这是天大的恩宠,也是关键一步。刘然此番应对,至关重要。需得有人好生提点他一番,面圣之时,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须得清清楚楚。”
吴储躬身应诺,却又迟疑道:“太师,那刘然毕竟是个武人,若是在御前失了分寸...”
蔡京微微一笑:“失分寸?那倒未必是坏事。官家如今最喜率真之人,若是太过工巧,反而落了下乘。只需让他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便是。”
“属下明白。”吴储会意,悄无声息地退入渐明的晨曦中。
蔡京独自立于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朝堂激荡之时,与刘然这个突然闯入汴京权力视野的边军结合,似乎一切都恰到好处,仿佛天意如此。
“刘然...”蔡京轻声自语,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但愿你不要辜负了这番天意。”
......
郑府书房。
郑居中一夜未眠。消息传来时,他正对着一幅巨大的西北边陲地图出神,旁边烛台烛泪堆叠,显是枯坐已久。
闻讯,他猛地转身,衣袂带风,脸色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凝重无比。
“终于来了!”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压抑的急切,“官家此举,是要将那刘然彻底钉死在幸进祥瑞的柱子上!”
他快步走到案前,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划过:“一旦御前奏对合乎上意,再题跋御画,其名份便再难动摇!届时,蔡京借他之势推动西南战事,将更加名正言顺,如虎添翼!”
郑居中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西南的位置:“蔡元长好算计!以祥瑞之名,推动朝堂与市井,如此下去,舆论岂不是就是他掌中之物!”
想到这里,他不免焦虑地踱步,“绝不能让蔡元长如意,完全掌控那刘然面圣的节奏。必须在此之前,让刘勉之听到另一种声音。”
随之他骤然停步,眼中闪过决断,对着心腹道:“立刻!持我的名帖,去请秘书省校书郎李纲李伯纪先生过府一叙!要快!”
心腹家人领命欲去,郑居中忽想到什么,立即叫住:“且慢!告诉李校书,就说...有要事相商,关乎国运。”
选择李纲,因其身居清要,声望颇高,且以刚直敢言、忧心国事著称。他虽并非自己核心党羽,但由他这般人物出面点醒刘然,反而正正好,更显分量。
在心腹离去后,郑居中独自站在书房中,望着渐亮的天色,长长叹了口气。
......
通真宫
林灵素于晨课中也得知消息。殿堂内香云缭绕,经诵声声。他正身着紫色法衣,盘坐于蒲团之上。
听到弟子低声禀报后,他面无表情,继续诵念经文,仿佛一切皆在预料之中。但微微颤动的眼角,却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
诵经完毕,他缓缓睁开眼,目光深邃:“官家要见他?”
“是,师尊。据说还要让他在瑞鹤图上题跋。”弟子恭敬回道。
林灵素不语,手指轻轻捻着拂尘。
皇帝对刘然的兴趣似乎在他意料之中,但此刻也不由感到一丝微微的惊喜,仿佛自己无意中布下的一着闲棋,忽然间看到了搅动风云的潜力。
“师尊,是否要加派人手,继续散播道法庇佑、祥瑞契合之言?”弟子低声询问,试图把握这看似大好的时机。
林灵素闭目片刻,方才淡淡道:“不必。静观其变。待其召见之后,再看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