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郑府(第2页)
他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语速极快却清晰无比:“立刻去做几件事:第一,你我现在就分头手书,遣绝对可靠的心腹家人,连夜送至御史台张克公,以及知枢密院事邓洵武府上!
“不必详述,只言蔡元长为揽边功,罔顾法度,夜叩吏部,擅授禁中荣衔,其心叵测,请他们明日朝会,务必死谏!尤其要点明带御器械一职,非同小可,绝非宰相可私授,务必激起清流愤慨,引发陛下对蔡元长擅权的警觉!”
“第二,”郑居中目光灼灼,“明日一早,不等蔡元长的赏赐队伍出门,我等联络好的御史,立刻上奏!奏章不要直接攻击刘然,反而要大力褒奖其湟州之功,但重点在于请朝廷厚恤所有湟州阵亡将士家属,重赏青山寨及周边血战之全体边军!”
“要强调此乃万千将士用命、边民泣血支撑之功,绝非一人一时之勇!将功劳摊薄,分摊于众!同时,可风闻奏事,暗指刘然年少骤贵,恐非朝廷之福,易生骄矜,需暂加观察,徐徐任用,不可遽然置于高位,尤不宜近侍禁中!”
“第三,”他眼中寒光更盛,“针对蔡元长、朱勔借西南战事和祥瑞之名加征赋税、盘剥商贾之举,搜集苏州、两浙路最新民怨实情,明日一并具本上奏!要让陛下知道,所谓的‘祥瑞’背后,是江南百姓卖儿鬻女、是商贾破产逃亡、是遍地饿殍!看他蔡元长这‘祥瑞’,还祥不祥得起来!”
刘正夫一边听,一边急速思索,眼神渐渐亮了起来,仿佛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缝隙。郑居中的策略清晰而老辣:一是挑起朝争,利用规则和清议反击;二是分化功劳,削弱刘然的独特性;三是直指祸源,将民怨与“祥瑞”直接挂钩。
“郑公此策甚妙!尤其这分摊战功、厚恤军民之议,堂堂正正,任他蔡元长也难直接反驳!”刘正夫抚掌低语,但随即又忧道:“只是…陛下如今一心求功,恐未必肯听…”
“听不听,在官家。说不说,在我等!”郑居中斩钉截铁,脸上带着一种殉道般的决然,“为臣子者,尽忠谋国,岂能因圣意难测便缄口不言?即便触怒天颜,也好过坐视奸臣祸国,江山倾覆!刘公,此刻已非计较个人得失之时了!”
他站起身,走到书案前,迅速铺开纸笔,开始挥毫书写。
刘正夫看着郑居中瘦削却挺直的背影,深吸一口气,仿佛也被这股决绝之气感染,重重点头:“好!我这就回去书写!纵然粉身碎骨,也要撕开蔡元长这伪饰太平、欺君罔上的画皮!”
说到此处,郑居中又想起一事,他看向刘正夫道:““还有一事,此子绝不能让童贯利用!”
“刘然此人,勇则勇矣,然其心性未明。他若真是一心求功名之辈,投靠童贯确是捷径。但观其湟州所为,又似有恤下之心……或许,尚存一丝良知未泯。”
“郑公是想……?”刘正夫微微皱眉。
郑居中冷笑一声,“他不是何灌的弟子吗?何灌虽与童贯不睦,但终究是陛下一手提拔,与蔡元长也算若即若离。你立刻修书一封,以你个人名义,派人火速送往熙河路,交给何灌。不必多言,只将今日汴京之事,蔡、童二人如何争抢其弟子,如实告知即可。何灌是聪明人,他知道该怎么做。”
刘正夫眼睛一亮:“妙!由何灌出面告诫刘然,远比你我直接插手要好得多!师徒之情,总胜过外人挑拨。”
随即两人不再多言,各自伏案疾书。书房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