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邀约
福伯应声退下,脚步声渐远。
书房内空气凝滞,何藓急促的呼吸声清晰可闻,何蓟的手指仍紧紧抠着椅背上的雕花,指节泛白。
刘然脸上那丝浑不在意的淡笑并未褪去,他整了整本就平整的粗布衣襟,对何家兄弟道:“既是辛都护相请,岂能让人久候。大哥,二郎,随我一同见见这位贵客吧。”
何蓟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惊涛,沉声道:“自当同去。”他深知此刻绝不能露怯,何府虽根基不深,却也不能任人小觑。
何藓也定了定神,尽管脸色依旧有些发白,却也挺直了腰杆,紧随刘然与兄长身后。
三人行至前厅,来人已在此等候。
只见厅中立着一名约莫三十五六岁的汉子,并未穿官服,而是一身玄色劲装,外罩一件半旧不新的皮坎肩,腰束革带,脚踏快靴。身形不算极高,却异常精悍,肩宽背厚,站姿如松,双手骨节粗大,拇指上套着一个硕大的铁扳指,微微摩挲着。
他面容粗犷,皮肤黝黑,显然是久经风沙磨砺,下颌留着短硬的胡茬,一双眼睛锐利如鹰,正毫不避讳地打量着厅中陈设,眼神里带着军伍中人特有的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
见刘然三人出来,他目光立刻扫过,精准地落在为首的刘然身上:“我是王进,忝为辛都护帐前指挥使,奉都护之命,特来拜会刘指挥使!”
此人声音洪亮,震得厅堂微有回响。
刘然闻言,王进行的却是平级稍带敬意的军中礼节,但隐隐透着一股审视的味道。
对此,刘然神色淡然拱手还礼道:“王指挥使远来辛苦。不知辛都护遣指挥使前来,有何见教?”
王进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与他黝黑的面庞形成鲜明对比,但这笑容并无多少暖意,反而透着直来直去的剽悍:
“刘指挥使快人快语,那我也就有话直说了,辛都护远在熙州时,便已听闻刘指挥使在湟州青山寨力挽狂澜的壮举!阵斩敌酋,提振军心,实乃我西军近年来少有的悍勇之功!辛都护常言,如今军中就需要刘指挥使这般敢打敢拼、锐气十足的年轻才俊!”
王进话语里满是赞赏,但落在何蓟耳中,却品出几分别的意味,这隐约的感觉,令他二人兄弟眉头不由微皱起。
刘然微微一笑,仿佛没听出弦外之音:“辛都护过誉了。青山寨之胜,乃是将士用命,上下一心之功,刘然不敢贪天之功。辛都护镇守熙州,威震西陲,方是真正的国之柱石,刘然钦佩已久。”
王进哈哈一笑,大手一挥:“刘指挥使过谦了!功劳就是功劳,我西军汉子,不兴文官那套虚的!”
“辛都护昔日便听闻刘指挥名讳,但那时军务缠身,一时无法抽身,唯有日后再说。”
“如今湟州安定,得以回京复命,又闻刘指挥使入京,本欲在前几日亲自设宴为你接风洗尘,奈何又有要事,而今终有空闲,故特命我前来,代他呈上名帖。”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制作考究的名帖,双手递上。那名帖并非普通纸张,而是压着暗纹的厚实桑皮纸,边角以银线镶压,显得郑重其事。
“都护明日于府中备下薄酒,一是为刘指挥使庆功,二是久仰刘指挥使风采,渴望一晤。还望刘指挥使务必赏光!”
王进目光灼灼地盯着刘然,语气虽是在邀请,却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意味。
刘然双手接过名帖,触手微沉,他略一沉吟,并未立刻答应,而是道:“辛都护厚爱,刘某感激不尽。只是刘某初入京师,诸多琐事未定,明日是否得暇……”
王进立刻打断道:
“刘指挥使不必顾虑!都护吩咐了,一切以刘指挥使方便为准。若明日不便,后日、大后日亦可!都护说了,此番定要与刘指挥使把酒言欢,畅谈西北军事!”
王进说的极为得漂亮,实则已将刘然的推诿之辞堵死,若再推脱,反倒显得刘然不识抬举了。
何蓟在一旁暗自皱眉,这王进看似粗豪,言语间却步步紧逼,极有章法。
刘然目光微闪,便顺势颔首:“既如此,辛都护盛情,刘某却之不恭。明日,刘某定当准时赴约。”
“好!爽快!”王进抚掌大笑,“那我便如此回禀都护了!明日,恭候刘指挥使大驾!”
目的达到,正事既毕,王进又寒暄了几句,目光在何蓟、何藓身上扫过,笑道:“何知州镇守兰,湟州,劳苦功高,两位郎君亦是青年才俊,何府门楣光耀,令人钦羡。我不便久扰,就此告辞。”
刘然三人亦客气相送,直到将王进送至前院门廊,看着他那魁梧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何府沉重的的大门再次缓缓合拢。
直到王进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府门方向,前厅内的气氛依旧凝重。
何藓第一个按捺不住,急声道:“勉之兄!你怎能如此轻易就答应了他?这分明是宴无好宴!”
何蓟的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挥手屏退了左右伺候的仆役,压低了声音,语气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勉之,你可知这辛叔詹是何等人物?此事大不简单!”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说出什么极沉重的事情:“你可知,在崇宁四年,童太尉与王厚王将军收复湟州的那场大战中,辛家兄弟便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人物!”
“那辛叔献以河州将身份领军南路,而这辛叔詹,则以熙州将身份领军北路!两路大军,如钳形攻势,相互协同,辛叔献固守河州,辛叔詹则镇守熙州,皆是咽喉要地!此二人乃是童太尉极为倚重的臂膀,更是童太尉刻意扶持,用以联结西军将门与…与内侍权宦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