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抢养猪场(第2页)
“养过!”刘局长赶紧接话。
“八九十年代是省外贸定点猪场,后来改制黄了,但水电路都是现成的。
“他们县长说,只要我们定在那,马上启动‘三通一平’,所有手续三天内办结,还能申请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给我们盖职工宿舍。”
王磊突然笑出声:“昨天去阳山县,他们更夸张。”
“县委书记带着全县二十多个村支书在路口等我们,每个村支书手里都捧着土样,说他们的红壤土最适合种猪饲料。”
还当场拍板,要是我们去,全村青壮年都来打工,工资比县城低两成。”
“工资不能低。”李军把笔往桌上一放。
“我们要建标准化养殖场,工人得经过培训,月薪至少比当地平均水平高五成,还要上五险一金。”
“这是肖总特意交代的——让跟着我们干的人,都能体面挣钱。”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传真机突然响起来,吐出一张盖着红色公章的文件。
王磊跑过去一看,突然叫起来:“内蒙古的乌拉特后旗发来的!他们说愿意把靠近边境的一片戈壁滩划给我们.”
“那里年平均气温零下二度,天然就是冷链仓库,还说边防部队能帮我们巡逻,保证安全。”
商平凑过去看,眉头慢慢皱起来:“太冷了也不行。猪舍的供暖成本会飙升,而且戈壁滩的沙质土壤保水性差,处理粪污的压力太大。”
他指着地图上湖南的一片沼泽地,“我倒是觉得洞庭湖边缘的南县可以考虑,那里是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旁边就是粮食主产区,玉米和豆粕的运输成本能降三成。”
“可是那里会不会有血吸虫?”李军突然想起什么,翻出南县的资料,果然在注意事项里看到一行小字:部分区域为血吸虫疫区。
“他们县长说了,愿意请省疾控中心的人来做全面消杀,所有费用县里承担。”
刘局长补充道,“还说可以把周边五个行政村整体搬迁,给我们腾出足够的防疫空间。”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吊扇在头顶呼呼地转。
李军看着地图上那些被红圈标记的贫困县,突然想起姐姐李薇说过的话:“肖总让我们养猪,不只是为了赚钱,是想让这些穷地方能跟着富起来。”
他拿起笔,在湖南南县、青海玉树、新疆阿勒泰、四川大巴山、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贵州毕节、陕西榆林、江西井冈山、黑龙江三江平原、云南怒江峡谷这十个点上,重重地画了圈。
“通知这些地方的负责人,”
李军把笔一放,声音透着斩钉截铁,“下周一各派一个能拍板的人来总部开会,带三样东西:一是土壤检测报告。
李军进入角色的进度相当快。
“二是近五十年的气象数据,三是搬迁安置方案。”
“我们不只看条件,更要看诚意——谁能把老百姓的安置工作做好,谁能保证防疫措施落地,我们就把场子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