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
第71章 新生儿可自由跟随姓氏
男人们心中很是不平,天幕下的女子们却是心中感动。
甚至之前还多有犹豫,不愿脱离后宅的女子们此时也不禁有些意动。
安乐大帝对他们竟然那般的良苦用心,而他们之前却不懂她的心,是不是有些太不识好歹了?
于是意外的这一次在新的法规出台后,愿意离开后宅的女子比之原本的天幕世界要多上许多。
……
【改变了婚姻制度后便轮到了姓氏制度的改革。】
天幕下原本就深受打击的男人们此刻更是太阳穴一疼,他们有一种预感,这接下来的话会更让他们无法接受。
【在第一期时up主就已经介绍过,武皇女子之身为帝的最大障碍是宗族制,而宗族制根本的便是那个姓氏。】
【在过去的数千年间,只有男性可以传承姓氏,而女性无法传承姓氏。虽然也有少数家庭因为没生下儿子只有女儿,会选择招赘,让姓氏能传承下去,但这本质也是另一种男性才能将姓氏传承下去。】
【而这也是不少父母长辈眼中女儿远远不如男儿的原因之一,哪怕那个时候女子也能跟男子一样参加科举,外出做工,养家糊口,但一个“姓”就让女子天然不如男子了。】
【他们认为女子早晚要嫁人,然后便成了别人的家的人,而儿子哪怕再不成器,但是他能将姓氏传承下去,那就是整个家族的希望。甚至在不少人眼中,儿媳都算作是自家人,但女儿却不是。】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自然要给予女子冠姓权。】
男子们心中涌出一阵不详的预感,那“安乐大帝”该不会直接下令让所有人都跟母姓吧!这可不成!
如果她要将事情做得这般决绝的话,任凭天幕如何花言巧语,他们都不可能再信天幕的话,这冠姓权是他们男人最最重要的东西!
要是“安乐大帝”连这都要抢的话,那他们将忍无可忍也无需再忍,全天下的男人都得联合起来反对
武皇则是心头一动,她登基以来可谓是深受这冠姓权之害,自然想看着那挡着她传承江山的“陋习”赶紧被终止。
只是她同时理智地意识到,这怕是动了男人们的根了,他们必然不会坐以待毙。
而且这“男子才能传承姓氏”怕是全天下男子的共识,想要像之前那般离间不同阶层的男人们怕也没那么容易。
这天下一半的人若是动了起来,不管皇位上坐着的人有再大的功绩怕也不能置之不顾啊!
未来的李云乐又要如何应对呢?
突然间武皇脑海中想起了之前李云乐回禀她解决皇位传承的方法,等等,该不会是……
这时,天幕也道出了“安乐大帝”的具体措施。
【安乐大帝下令,新生儿的父母可以经过商议后自由地决定新生儿的姓氏,而这也就意味着新生儿可以随母姓、父姓,甚至是编造出来的姓氏。而孩子成年后,也可以去官府自由地更改自己的姓氏,名字。】
这条规定一出,天下自然又是一片哗然。
男人们长舒了一口气,这似乎比他们预计的要好得多?至少没有强行不准孩子不能跟着父姓不是?
但旋即他们又反应了过来,他们这脑子可真是被天幕给打压得有些太过不自信了。
他们怎么还能庆幸?如今让孩子能够跟着母亲姓就已经从他们身上割肉了好吗?!
于是不少聪明的男人们很快就开始飞快分析起了这项政策。
让父母自己决定孩子的姓氏?他们男子可是一家之主,再加上社会传统,难道商量出来的结果还有别的?定然是跟着他们父亲姓啊!
除非哪个男子不顾自己的尊严,才会答应让孩子随母姓,但这可能吗?
这么一来这条规定是不是太过温和,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用啊!
那些男子们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便转而思考另一条。
孩子成年后可以自由更改姓氏,他们还能改成既不随母姓也不随父姓?这也太荒谬了吧!
真的会有人蠢成这样吗?
要知道姓氏从来都不只是个简单的代号,姓往往代表着无数的家族资源。
如果人自动放弃了自己的姓氏,以如今的风气,哪怕有着血缘上的联系,恐怕家族也不会再在那人身上浪费资源了。
这些政策听起来都十分的荒谬,也不知道是那安乐大帝太过天真没有料到?还是有别的打算?
武皇心中则是了然了一部分,但又同时有些困惑。
随父姓是千年来的风潮,再加上男子们掌握着远比女子多的多的生产资料和权力,李云乐自然不可能选择硬刚的。
哪怕她颁布法令强行让新生儿随母姓,且不提会引发男子们怎样的不满,那也是没有社会基础的。
毕竟大多数女子在家庭中都还处在从属地位,他们连自己的命运都难以决定,更何况是自己孩子的姓氏呢?
而让父母自己决定孩子的姓氏虽然的确不能彻底改变社会上随父姓的风气,但至少为那些只生下了女儿的有钱家族提供了一条出路。
那些本就打算招赘婿传承家族的家庭,这可是瞌睡送上了枕头,这都省下让赘婿改姓的步骤了。
而且如果不需要所有的孩子都跟着女方姓的话,他们也以从孩子中挑选一、两个跟着他们姓。
这样的话,他们是不是就不用像之前那般招赘低自己许多层级的人,而是跟稍微弱一些甚至是持平的男子成婚!
当然一开始这么做的人定然只是少数人,毕竟敢第一个吃螃蟹的都是少数。
但随着女子赚到了更多的钱,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后,定然会有家族意识到一个有能耐的女儿比废物儿子要有用的多。
再加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新生儿随母姓,这些有儿有女的家庭也会逐渐心动,于是随母姓的风潮便能从只有女儿的大族逐渐蔓延到有儿有女但儿子并不成器的家族之中。
当然这个过程很慢,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男女在冠姓上也没有达到真正的平等,因为这一条件达成也需要女子比男子优秀数倍。
但这至少已经撕开了一道口子,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密不透风。
武皇在心中点了点头,旋即开始思考最后那句。
她与男子们也生出了同样的感受,这也太荒谬了吧?这简直将姓氏视作儿戏了!
只有李云乐大概理解未来自己为何要这般做,她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让姓氏混乱,如果哪一天所有人都不再在意姓氏,那么宗族制还重要吗?
当然李云乐知道要想发展到那个程度,还差得远,哪怕是她上辈子的时候,真的能不在意姓氏的人也是少数中的少数。
但这不妨碍她从现在就开始给大家暗搓搓的洗脑嘛!洗得多了总有一部分人会当真,而整个社会也会更快地发展到那个程度。
不过这终究还是太远了,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在尽可能在不引起男人们的激烈反对下开随母姓的口子。
她对天幕上的情况很是有信心,她知道必然有聪明人能猜到这是钝刀子割肉,但他们那一盘散沙很难真的联合起来反对她。
只是如今她的目的似乎要被天幕给和盘托出了,这可该如何是好?
第72章 你们这是默认争不过女子了?
李云乐心中有些担忧,而天幕则依旧在不急不缓地讲述着。
【这条举措一出,天下又一片哗然,毕竟冠姓权在那时十分重要。男子们自然也不是蠢笨之人,他们很快意识到这些举措是在针对他们!】
【不少男子们在之前的婚姻制度改革上本就憋着气,如今更是忍不了。而且有了之前的前车之鉴,他们知道这政策是在针对他们男子,虽然政策看起来相较于之前很是温和。】
【不得不说这次那些男子们终于聪明了一回,也团结了一回,一起上书反对姓氏改革。】
【很快各大官员的上书以及百姓的联名信便呈到了安乐大帝的面前,那些书信中可谓是义正言辞,什么这样会导致社会上的家庭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等等之类的话术可谓是不绝于耳。】
【甚至还有人语气十分强硬地在早朝上谏言,直言哪怕安乐大帝生气要杀了他他们也要直说,安乐大帝这么做是将他们男子逼上绝境!他们之前忍了又忍结果换来的却是越发苛刻的对待,希望安乐大帝能够考虑他们男子的处境,如果安乐大帝真要将事情做绝了,那他们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这可谓是赤裸裸的威胁了!而其余的男性朝臣们虽然没有发声,但也没有明言反对,显然心中都是这么想的。】
【当然我们安乐大帝也不是怕事的,被人一威胁就怕,而且当时女性高官也已经有了许多,甚至好几个都担任宰相、副相之位。她们见男人们竟然如此地团结反对他们女子拥有冠姓权,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理。于是也纷纷进言,状告那上书的大臣是在威胁君上,藐视皇权,希望安乐大帝能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就在两方人马剑拔弩张之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那进言的大臣竟是当着所有人的面撞向了殿中的柱子,原来他竟是意图死谏来逼迫安乐大帝!】
天幕下,男人们心中很是激动。
好好好!他们终于团结起来反抗那“安乐大帝”的暴政了!
他们就说他们好歹也都是大男人,怎么就被“安乐大帝”带着那些女子打压成这样?
虽说天幕里讲述的那些大臣没能如他们想要的那般强硬对抗“安乐大帝”,但至少还是反抗了!
而且这“死谏”虽说听着有些懦弱,但效果往往比激烈反抗还要好上许多。
若是那人真死了,那就是铁骨铮铮的铮臣!
不管怎么样,那“安乐大帝”的名声都不会好了。哪怕她强行推动那项政策,天下百姓也会在心中嘀咕那项政策是不是真的好。
不然怎么可能会有大“忠臣”以死反对呢?
就跟当初乐工安金藏为了证明当时已经被降成皇嗣的李旦清白而剖腹自证后,武皇也不得不退步表示相信李旦。
当然若是那人没死也无伤大雅,反正态度已经在那了。
女子们则是沉下脸,他们中有许多人不懂政治,但他们却知道男人这般反对的肯定是大大有利于他们女子的事。
可恶的男子们!安乐大帝只是想要赋予她们和男子们同样的权利罢了,结果他们连这点东西都不想给!
就他们男人们能团结吗?她们女子也一样能团结起来!
这一刻无数女子在心中下定决定,不管结果如何,他们都要坚定地支持“安乐大帝”!
而还有少部分已经受过良好教育,出身高贵且尚未嫁人的女子们当即找到了自己的父母,提出未来自己要争取冠姓权。
哪怕之前他们还觉得没什么必要,现在看到男子们的反应这般激烈此时也已经反应了过来。
姓氏必然是好东西,不然男子们为何会那般剑拔弩张?
李云乐脸色也有些难看,好家伙这人怎么把相隔快千年的大明文臣的手段学了过来?
这些人说来没什么大本事,但动不动以死来威胁皇帝也实在是令人恶心。
当然客观上来讲其中还是有不少的确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忠臣,但到了明朝后期“死谏”却是大大变了味,仿佛成了文臣们刷功绩的手段了。
而且他们往往只是提出问题,但却提不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谓是人人都想做下一个魏征,但是没几个有魏征的本事。
皇帝还向来顾忌自己的名声不敢对他怎么样,毕竟在那些人心里死了还能青史留名,反倒是成全了他。
每次看到这段历史时李云乐恨不得化身皇帝直接将那些人拖下去斩首,然而她也比谁都清楚,只要皇帝不是破罐子破摔了,那就不可能对他们做什么。
也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如何应对,不会也被那人给道德绑架了吧?
但很快李云乐便否认了这个想法,她从来不是那么在意自己名声的人。
她若是那般在意名声,她恐怕就不会推动那么多的改革。
毕竟改革必定会动一大批人的利益,而被她动了利益的人必然会反对她。
他们没办法推翻她的统治,那就肯定要在名声上污名化她,将她打成所谓的“暴君”,就跟历史上大多数进行了重大改革的有为皇帝那般。
只是她若是真不管不顾让那大臣去死,似乎又有些便宜了他,真真是如何处理都很恶心人。
罢了,听听天幕中未来的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吧。
那时的她应该也已经七八十岁了,想来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了。
这般想着李云乐也不再纠结,专心听起了天幕。
【不得不说这一招真是狠毒,那大臣的做派简直是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位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为了匡扶帝王不正之举,连自己性命都不顾的忠臣一般。但实际上嘛,我们都知道这就是男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狗急跳墙了。】
【当然那一刻对于朝上的安乐大帝还有女官们的确很不好受,用当时还在安乐大帝身边当女官的大唐著名女宰相李冶在笔记中所说,当时她们那些女官都看呆了,毕竟那些男子平日里自诩坚强,结果这个时候竟然一哭二闹三上吊,寻死威胁皇帝!因为太过震惊,他们一时间都忘了去阻止那位官员。】
【但也幸好那官员也并没有真正豁出性命的勇气,看似撞得凶猛但在撞上柱子的那一刻脚步顿了一顿,于是呢他虽头破血流,晕倒在地,但是在太医的抢救下还是保住了性命。】
【不过其余男大臣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天赐良机,他们开始疯狂谏言,甚至还有朝臣声泪俱下地控诉了起来。
“陛下,臣等知道您是女子之身,所以对女子更加体恤,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也不能不顾整个天下,不顾长久以来的社会传统,只为了一己之私就引起社会混乱啊!难道臣的同僚用自己的命都不能唤醒陛下吗?如果陛下一意孤行,那臣等也只能跟那位同僚一般以死明志了!”】
【这人说完当即跪下,而其余男性大臣们也跟着跪了下来,齐声大喊,“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臣等愿以死明志!”】
【总之这番作态之下可谓是将安乐大帝架住了,仿佛安乐大帝不采纳的话就是年老昏聩,听不进臣子们的谏言。】
【这时包括李冶女官们都感受到了男性朝臣们的压迫,纷纷担忧地望向坐在御座上的安乐大帝。】
【李冶在笔记中是那么形容她当时的感情的,她很害怕安乐大帝顶不住压力而退步,放弃即将赋予女子的冠姓权,但也知道不论谁面对天下一半人的反对都难以顶住。况且在安乐大帝当政期间她已经大大地改善了女子的生存环境,给了女子们从前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权力。】
【所以哪怕安乐大帝真的妥协了她也能够理解,毕竟哪怕是皇帝也从来都不是为所欲为的。】
天幕下,男子们顿时兴奋不已。
好好好!只要能让那些女子们不开心他们就开心了。
女子们此时的心情也一如那天幕中的李冶一般,虽然不愿见到安乐大帝妥协,但更体谅安乐大帝此时面对的来自天下半数人的压力。
不少女子重重地叹了口气,然后在心中安慰自己。
女子的权益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争取来的,他们未来能获得那么多的东西已经足够幸运了,他们应该满足了。
而就当女子们心生绝望之时,天幕上安乐大帝的反应却是出乎了他们所有人的意料。
【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此时端坐在御座上的安乐大帝却是老神在在,望向台下跪着的朝臣们仿佛只是看向蝼蚁。】
【半晌后她才冷笑道,“朕竟然不知朕千挑万选出来的大臣们不仅无能还没自信,朕何曾说过不准孩子跟着父亲姓了?朕只是说让你们自由商定,你们就觉得自己争不赢女子们了?”】
【这问话一出,当时情绪十分激动的大臣们直接石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天幕下的男人们:……我们也快石化了。
李云乐则是差点笑出了声,男人最看重的是什么?当然他们那虚无缥缈的自信心啊!他们怎么可能承认自己争不赢女子呢?
第73章 立储
【半晌后,那些朝臣们才终于回过了神。他们自然不能回答他们没有信心跟女子比,毕竟男人的自尊心大家懂得嘛。让他们承认不如其他男子都很难,更何况是让他们承认不如女子。】
【但他们若是回答他们有信心那也踏入了安乐大帝设置的圈套,毕竟他们既然有信心,又何必再去反对这项政策呢?他们刚才的表现就仿佛是笑话般了。】
天幕下的男子们也很是窘迫,哪怕他们知晓李云乐最终是想夺走独属于他们男子的冠姓权,但此刻也再难以去反对了。
毕竟这句质问已经通过天幕传到了全天下,只要他们敢出声反对,他们定然便会被其他人耻笑他们是害怕自己比不过女子了。
可恶可恶!
当然更多“自信”的男人们则是在心中安慰自己,没事的,哪怕真实行了那项政策,但最多也是那些底层男人们倒霉。
他们可是一家之主,将家中收拾得妥妥帖帖,谅他们的妻子也不敢跟他们争夺冠姓权。
【总之这件事就以这么一句问话结束了,毕竟那些大臣们都支支吾吾不敢回答。安乐大帝自然也懒得搭理他们直接颁布了旨意。】
【其实那些男大臣要是愿意继续搏上一把实际上还是有翻盘的可能的,但怎么说呢真正有话语权能说得上话的男子几乎都有比较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内心并不觉得自己真的会失去冠姓权,之前的反抗也不过是基于男性本能的反抗,但是缺乏不顾一切抵抗的决心。】
【所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毕竟安乐大帝只需要想如何赋予女子相对平等的权力,而男人们操心的可就多了。】
【从之前的例子大家都已经看出来了,男人们看似是一个利益整体,但是因为内部阶级分化,利益诉求不同等等的缘故,他们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用些小手段就能够分化他们。】
被戳中心事的男子们再次无言,能不能少揭他们的老底啊!
女子们则是会心一笑,果然,不管实力相差多么的悬殊,能获得胜利的永远都是那些团结在一起的人。
他们女子从前受到了太多的压迫,无路可退,这样反倒能激发出他们的团结一致的决心。
而这一刻,天下女子们的对未来的心也逐渐坚定了起来。
纵使前方再多艰难险阻,只要他们目标一致,一起奋斗,未来总会比现在要好。
……
【接下来安乐大帝更是趁热打铁更改了女子和男子拥有同等继承财产、爵位的权力,当然男人们自然依旧是十分不满。然而因为有了之前两次的遭遇,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之前撞柱差点死了的大臣在痊愈没多久后便被安乐大帝安排去开发非洲,顺便搜寻之前逃到非洲沙漠中的阿拉伯帝国皇室的余孽。】
【用安乐大帝的话就是,“朕十分感动于他的忧国忧民,所以自然要让这样的人才担当重任,非洲这样急需开发的地方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然而非洲实际的状况大家都清楚,虽然经过几代人的改造,非洲依旧分布着大量的沙漠。又因为气候太过炎热,传染病也比其他地方多一些。当时的岭南和东南亚地区都已经被
【多种因素下,非洲的经济发展依旧不如其他地方,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非洲发展。】
【咳咳,大家可想而知那名大臣去到非洲后面临的状况,据说刚到后就上吐下泻拉掉了半条命,全靠随身携带的抗生素保住了一条命。可谓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那位大臣一共在非洲当了15年的地方长官,期间他工作十分努力,想要立功让安乐大帝看见召他回中原。只可惜只可惜安乐大帝国事繁忙,再加上那时年岁渐大,早已经忘记了遥远的非洲还有一个被她发配的大臣。】
【直到他65岁病重之时给当时的皇帝上书,希望能够准许他的遗体能够重回故土,这时当时登基没几年的新帝才想起母亲当年还“发配”了一个大臣去了非洲,她也不是苛刻的人,更何况华夏一向讲究人死之后落叶归根,于是新帝便答应了他死后重归故里的请求。】
天幕下的李云乐嘴角一抽,她其实怀疑自己是恶趣味犯了。
毕竟霸总小说里,动不动就是将人发配到非洲,她这也算是纪念上辈子了。
而朝臣们则是背后一凉,好家伙,如今竟然有比发配岭南还要更远的地方了!
要知道他们连岭南都不愿意去,更何况是那更遥远的非洲?!这要是落到他们身上可怎么办?
一瞬间不少朝臣的脸色都严肃了起来,不敢再泄露丝毫自己的心中的不满。
【不过呢,一个人的功过还是要客观看待的,那位大臣在非洲为官期间还是发挥了不少作用的,不仅在当地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基建工程,还将华夏的农业技术推广到了非洲,让当地百姓不再过着刀耕火种的部落生活。】
【也因此当地人到现在都还在纪念那位大臣,甚至还在山上刻了石像,每年都有人去祭拜他。】
【虽然有史学家认为他其实是想要回到华夏中原故土才那般努力,但不管他意图如何,只要能够利国利民就应当受到大家赞扬了。】
这一刻,不少原本畏缩的朝臣们心头一颤,特别是那些本就有雄心壮志、青史留名的人。
他们刚感叹完那人被发配非洲结果反倒青史留名,最菜的原来是他们自己了!
甚至他们之中还有不少人动起了心思,从这段时间天幕透露的信息来看,未来华夏会迎来极大的扩张,而在天幕中频繁提到的都是那些有开扩之功的人,如果这样就能青史留名,不然他们主动请缨去开发非洲?
哪怕不去那什么非洲,未来会有那么多的土地,他们也可以选一处效仿嘛。
于是一瞬间,不少有为之士也不再纠结那冠姓权和财产继承之事。
毕竟他们能保证自己不会被女子压过一头,被抢走冠姓权,至于未来,他们更加在意自己是否能青史留名。
没办法,那“安乐大帝”虽然太过偏心女子,但是她也的确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平台,让他们达成夙愿,这让他们怎么拒绝?
李云乐也挑了挑眉,没想到这样一个“小人”竟还能做出这样的功绩来。
她在心中感叹,果然人品和能力从来都不挂钩的。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也不奇怪。
他能做出当众死谏之事,定然是功利心极强的。而他想要建功立业,也不可能没有一点本事。
最终他能有这样的结果也算是有了个好结局,远比让他留在中原当个碍眼的言官好得多。
同时她也在心中琢磨了起来,未来的自己似乎也可以效仿一番将那些有些能力但迂腐碍眼的官员扔到偏远待开发的地区。
不仅能让自己少了些麻烦,还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物尽其用了。
不得不说,这一刻虽说李云乐和朝臣们目的不同,但诡异的殊途同归了。
而在未来李云乐执政的数年里,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而最终的效果远比她预计得还要好。
被发配边疆的大半官员不仅没有颓废,反倒在当地奋发图强了起来,颇有一番不做出一番事业不罢休之感。甚至在李云乐召他们回中原时也算不得高兴,反倒对当地颇有些恋恋不舍,还想要再干上几年。
当时的李云乐心中惊疑,甚至怀疑那些臣子是不是想要在当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学那原本历史中的安禄山想要藩镇割据。
可她明明将政务和军队大事分得极开,甚至还不断派检查员满世界巡视,严防当地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联合。
直到一个性子颇直的官员回到长安说漏了嘴后,李云乐才终于知道了缘由,颇有些哭笑不得。
她在心中感叹,儒家文化真是强大,“名声”二字竟然能将那些读书人绑架至此。
不过这于她倒也不是坏事,李云乐自是不会阻止的,甚至在之后的日子里,多次利用“名声”绑架朝臣,达成自己的目的。
当然这一切离如今的李云乐还太远,很快她便回过神,继续听起了天幕。
【总之,接下来关于财产、教育、爵位等等分配政策都有惊无险地通过,很快便到了最后一项,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那就是帝国的储君该如何决定。】
【当然在这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能猜到安乐大帝肯定要赋予女子平等继承皇位的权利,毕竟之前她做的那些其实都是变相在为这一刻铺路。】
【碍于安乐大帝的权威,大部分人都不敢说什么,况且如今的天下已经接连有了两位女帝了,反正债多了不愁。】
【不过其中依旧不乏有许多男人们心生侥幸,安乐大帝可以将皇位继续传给女子,但未来的女帝能不能坐稳皇位也要看她自己的本事,毕竟未来的皇帝都很难有安乐大帝这样的功绩了。而他们男子总归还是有点生理上的优势的,未尝不能翻盘。】
【当然在具体介绍安乐大帝晚年的立储事宜之前,up主先简略地介绍一下安乐大帝的感情生活和她当时的子女。】
【虽然安乐大帝的绯闻众多,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她其实并没有名义上的皇夫,甚至是没有被她公开承认的男友,而当朝臣们催她成婚之时,安乐大帝的回答是“我要嫁给这个国家。”】
【鉴于安乐大帝的权威,朝臣们虽然十分看不惯,但也不敢强行逼迫。而且他们心中多半还有些别的小心思,那就是安乐大帝如果没有自己的孩子,那么她便只能从宗室里挑一个孩子继承皇位,那他们不就有了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乐大帝便成功地一直没有成婚。】
听着天幕的讲述,武皇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虽然她希望李云乐不要沉溺于情爱,但也不愿见到她永远不成婚。
更何况她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没有自己的孩子怎么能成?她这么聪明应当知道只有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孩子才是最靠得住得吧。
哪怕是武皇自己,她也知道如果高宗死后留下的继承人不全是她生的孩子,那她想要夺取皇位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而她对唐做的事可谓是“谋反改朝换代”,但只要未来皇位上坐着的人是她的后代,就无人敢清算她。
李云乐这般聪明,怎么会这般糊涂?还是她有别的打算?
难不成她是担心她自己生育时难产出问题?这个担忧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可她不是推动了妇产技术的进步,已经将难产的概率降得很低了,怎么连这点风险都不敢冒?
就当武皇想要开口批评李云乐时,天幕这时缓缓开了口。
【不过呢,安乐大帝虽然没成婚,但这并不影响她生孩子啊!】
第74章 为何不能有丈夫
天幕下,听见这段话后几乎所有人都睁大了双眼,满脸的不可置信。
虽说如今的民风并不像原本历史的后世几百年那般封建,宣扬女子名节大过一切。
但这也只是相对的罢了,女子未婚便与外男有染,婚后出轨依旧是巨大的丑闻,让整个家族蒙羞。
如今虽然不少上层女□□养面首,但真的敢生下私生子的却是也没几个。
而如今一国女帝竟是将这些“丑事”给做了个遍,这让他们怎么能忍!
顿时不少老古板们通通都骂了起来。
“真是岂有此理!一国之君竟然能带头做出这样无理之事,她还有没有一点点羞耻之心。”
“这样的女人不配为君啊!要是天下女子都学着这么做,天下就真的要大乱了!”
“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
……
通天殿内也是一阵沉默,殿中大臣都是通晓儒家经典之人,对此更是不认同。
一夫一妻制也就罢了,毕竟儒家本就有人号召大家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
甚至于女帝养男宠对他们来讲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从古至今这样的事还少吗?
可他们哪怕做了,不都是藏着掖着?根本不可能对天下公开。
可这如今一国女帝先是不成婚,而后又是当着天下众人的面产下了私生子,这让他们怎么接受?
不过碍于武皇的权威,他们还是不敢说什么重话的,只是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开始谏言。
“陛下,臣等并不愿多插手贵人们的私事,可是不管怎么样还是应当顾忌国家的脸面啊!”
“这要是传出去,成何体统啊!”
“要是引起天下女子的效仿,那这以后将会家不像家,国也不像国了!”
……
此时场中的女官们心中着急不已,长久以来的教育让他们也无法全然认可“安乐大帝”这不大婚仅生孩子的做法。
但他们知道“安乐大帝”这般做,肯定有自己的道理,而他们能做的唯有相信她以及维护她。
只是这些男性朝臣的谏言的确是有些冠冕堂皇,他们甚至都没有批判安乐大帝的男宠太多,只是从帝国表率的角度上入手,让他们难以反驳,毕竟他们总不能真支持天下女子都不成婚直接生孩子吧!
他们之中不乏养男宠的人,丈夫养外室、小妾的他们更是不惯着,但他们跟丈夫哪怕是各玩各的也是不能闹到台面上的,毕竟世家还是要面子的,
这般想着他们也很是有些不解,不知道该如何反驳那些朝臣,只能望向武皇希望她能维护李云乐。
武皇也拧着眉头听着朝臣们的谏言。
她从来都将那些所谓的贞洁当成狗屁,不值得一提的,但是也会顾忌到皇家的颜面。
譬如哪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她在养男宠之时也会为自己的男宠安排上合适的身份,而不是直接让他们进宫成为“后妃”。
她能理解李云乐不想自己的孩子多出一个父系家族被掣肘,但面子上也得过得去啊!不然怎么让天下百姓信服?
这般想着,她也一时间不该如何作答,只望向李云乐,一脸的“朕看你怎么怎么解释”的表情。
此时的李云乐虽然因为自己的私事就被这么向全天下公布了有些尴尬,但因为早已经有了预料,因此这种尴尬的情绪很快便过去了。
对于天幕中未来自己的做法,她一点不惊讶,毕竟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打算。
她当然不是不准未来的女帝结婚,也支持他们拥有正常的婚姻。
然而如今父权制度根深蒂固,哪怕几十年过后的未来大多数人恐怕也难以真正改变这深入骨髓的观念。
如果她的孩子有一个父亲,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万一在她死后,那所谓的父亲一家借用父亲的名义道德绑架新帝怎么办?
哪怕身为父亲的男人自己没有心思,也难保他的家人不生出别的心思,毕竟他们也算是“外戚”了。
她也曾想过建立后宫,多娶几个男妃,好消解“外戚”的影响力。
然而她还打算推动一夫一妻制呢,自己大搞后宫实在是无法服众,所以只能这么办了。
当然李云乐也相信自己教导出来的继承人在大事上被所谓的父亲左右,但是时不时被人恶心一下也是烦人。
所以,她便决定要从自己这一步就杜绝掉未来的风险,而不是去相信后人的智慧。
等她强行推动着社会思想进步,度过了最“危险”的思想变革期后,未来的继承人们便能拥有正常的婚姻。
至于更加遥远的未来,皇帝都没有了,这一切担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只是这公开的“去父留子”哪怕在原本的后世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对于如今的古人却的确是大冲击了。
很快李云乐便感受到了众人投来的审视目光,不需要怎么思考她便能猜到他们在想什么。
特别是武皇那眼神,更是直接在说,朕看你怎么解释。
李云乐知道武皇定然能猜到她这么做的意图,但并不认可她连面上的样子都不装。
见状她叹了口气,对武皇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已经没有必要,不如和盘托出,武皇这样的人应当能理解她的选择。
这般想着她组织了一番语言然后道,“陛下,安乐知道这么做会对皇室的名声产生一点不好的影响,只是相较于这样带来的好处,安乐别无选择。”
武皇看着李云乐的眼神,很快便明白好处是什么,坏处又是什么。
一点名声就能换来永绝后患,平心而论,如果是她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毕竟她也从来不是那么在意名声的人。
这般想着武皇叹了口气,罢了,要是李云乐能够将所有的事都做得滴水不漏那才是不可思议,如今就让自己想办法去为李云乐打造一个合适的理由吧。
然而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天幕接下来的话却是让他们不用再费心找理由。
【安乐大帝一共生下了三个孩子,分别是大女儿、二儿子还有三女儿。这三个孩子都是父不详,还有小道消息说是这三个孩子的父亲都不相同。】
【这将近三百年来,从民间到史学界对孩子的父亲都有许多猜测,毕竟安乐大帝作为千古一帝的私生活的确让人很有探究欲。之前我也跟大家吐槽过,不管是三百年前写话本的小说家,还是如今的编剧们,都爱给安乐大帝编上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吸引热爱八卦的群体们。】
【譬如《大唐芳华》这部电视剧的前半段,将武延秀设置成了安乐大帝年少因为家族世仇不能在一起而被迫分手的酸涩初恋,而后又将张九龄等名相设置成了对安乐大帝又敬又爱,但爱而不得只能在政事上为安乐大帝肝脑涂地的裙下之臣。】
【而在安乐大帝晚年时,因为她十分欣赏李太白、王维等著名诗人,于是呢编剧们也爱将他们说成是安乐大帝晚年时的男宠们。】
【本人作为一个安乐大帝粉丝对于这些所谓的风流情史,除了武延秀这个只有脸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人外我都只是笑笑,毕竟男人们爱上安乐大帝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如今三百年后网上都一大堆安乐大帝的梦男呢。】
【大家可以去小说网站搜索一番,男频小说穿越到那时候成为安乐大帝的皇夫和她共治天下的小说没有几十万本,也有几万本了。】
天幕下,听见那么多熟悉的人的名字后,李云乐差点脚趾扣地,她原本并不在意自己名声,此时却是真的担忧起来了。
谢谢,既然知道是绯闻,就没必要介绍得这么清楚了!继续这么下去,她都快成色中恶魔了!以后她都不好单独接见男性臣子了!
不过现在李白、王维什么的应该还没出生吧!这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民间茶楼中,尚且年轻正在准备科举的张九龄也愣在了原地。
他没听错吧!天幕中出现了他的名字!而且还是名相张九龄!
天幕说过这是后世人编造的绯闻,张九龄自然不会认为自己会真跟安乐大帝有什么私情,但能被后世人编造野史本就说明他必然青史留名了。
太好了!太好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
【其实一开始我还挺喜欢看这些意淫小说,毕竟作为粉丝真的很爱看别人花式夸奖偶像。但是看着看着我就发现有挺多不对的。】
【我发现不少人特别是男人意图给安乐大帝找一个丈夫,为她的继任者永乐大帝找个爹,本质是想证明这两位女帝的丰功伟绩也是离不开他们背后的男人的,他们的军功章也需要分给男人。】
【这一刻我无比庆幸安乐大帝以超绝于世人的眼光,让自己没有一个丈夫,也让自己的孩子没有父亲,不然男人们肯定会千方百计证明安乐大帝的丈夫对这个天下有多少贡献,甚至会去证明永乐大帝也能如此优秀成为华夏历史前十的帝王是因为她有一个同样优秀的父亲。】
【当然我并不是说男子对这个世界没有作用,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用,但是回想一下在安乐大帝之前那些男人们是如何对待历史上的那些千古一帝的母亲的。】
【请问有几个史学家夸奖过汉武帝能生得这般厉害是因为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王夫人?有几个人夸奖过唐太宗的母亲窦太后?有几个人夸奖过那些青史留名的大臣们的母亲们?】
【所以我对女帝们所谓的父亲也是一样的态度。】
第75章 传位的准则
李云乐顿时愣在原地,她自觉自己已经预料到了大多数情况,却没想到原来还会有这么一出,她这算不算是误打误撞了?
她自然是能理解天幕所言,毕竟她从前她可见到了太多的例子。
譬如表现坚持奋斗在一线的女校长创办女校的湳枫事迹的电影,非得让她是为了继承丈夫的遗志才会有这么高的觉悟。
就连武皇在后世的评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高宗后期以高宗的身体素质,武皇和高宗定然是联合执政,甚至可以说是武皇占主导。
然而在一部分人眼中执政错误的地方那就是武皇的锅,有好的地方那就是高宗在幕后高瞻远瞩。
而且还有一部分粉丝总是试图证明李治是真正的腹黑帝王,幕后大boss,武皇不过是他的棋子罢了,但实际上去了解下李治的身体情况便知道根本不可能。
前期李治选择武皇的确是因为前车之鉴太多,不敢信任大臣也不信任臣子,选择妻子这个最难对他的皇权产生威胁的人充当打手。
但在后期,随着武皇自己的势力壮大,她和李治之间的地位早就翻转。
简而言之男人们几乎费尽心机地“抢功”,而将坏处甩到女人们身上。
反观女人们则是太过老实也太过激进,如果不是全女阵容便总会挑刺。
但实际上大家远可以更加包容一些,向社会强化讨好女性才能更好的赚钱,团队中有女性能带来更好的产品等等固有印象。
毕竟得让更多的女性先上桌吃饭,再去谈改变社会规则。
不过这一世有她的提前介入,李云乐相信女子的境遇能好上不少,倒不用如此的绥靖了。
武皇听完后也是挑了挑眉,她自然更是没想到会有这么一遭。
不过她毕竟熟读史书,这么多年里也见惯了男人们的无耻,理解起来自然不费力。
她叹了口气,心中彻底认可了李云乐的做法。
的确,相较于可能带来的坏处,名声稍稍受损真是一点不重要。
男子们则是一阵青一阵白,这天幕怎么能这般说他们?他们哪里有天幕说的那么无耻?
难道这个世界发展至此不是他们男子做了绝大多数的贡献吗?他们只是阐述了事实罢了!
特别是通天殿上的男性朝臣们,此时他们也顾不得再批评李云乐未婚产子,一心为他们男子辩解。
特别是那几个史官,更是急得不行。
这可是涉及到了他们的饭碗以及名声,要是坐实了他们有私心,以后他们编撰的史书还如何取信于天下?
“陛下,天幕说得有误啊!这也不是那些史学家们故意的,主要是以前女子们都在后宅之中,大家想赞颂也赞颂不了啊!”
“对啊,臣在记录史实时一向实事求是,只是臣是男子不好与女子们接触,有所遗漏。”
“当然,在这之后臣等定将改进我们记载史实的方法,尽量不再有任何遗漏。”
……
武皇心中哂笑,哪里听不出这些人是在甩锅?特别是那几个史官估计还害怕她听了天幕的话问责他们所以再三强调他们没有私心。
既然他们都开了口,自己怎么能错过这个机会?
武皇当即笑着道,“你们说得也的确有些道理,你们这些男子的确难以接触女子然后没有遗漏地将他们的经历记录下来。所以既然如此,这之后多不管是从监修国史到史馆修撰、直史馆再到起居官都多选拔一位女子担任官职吧。”
当然没有这一出她也会加上几个女子去担任史官,而且不只是史官,所有一切的官职她都会尽可能的加上女子。
听了那么久的天幕,她怎么可能还不知道想要女子能真正拥有平等的权力,便要让越来越多的女子身处高位,占有权力。
史官们顿时有些愣住。
好消息武皇没有听信天幕所言追究他们的责任,但坏消息是武皇直接让女人来抢他们饭碗了!
然而那些什么不方便都是他们自己说出来的理由,他们根本无法反驳,只能强颜欢笑应了下来。
而其余朝臣们见状,也再不敢多说什么,毕竟万一说错什么话,武皇直接对着他们开刀怎么办?
与此同时,民间也是一片热闹。
男子们自是不服,开始疯狂为他们自己找理由。
“过去女子大多在家中,本就没什么功绩,怎么能说是我们故意不记载他们的功绩。”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如今教育孩子的确几乎都是父亲的责任啊!怎么能说是男子抢功劳?”
“天幕上的那个女子真的太偏心了,她总批判我们男子,可她言语间也全是偏心女子啊!”
……
然而如今的女子们心中本就是浓浓的愤怒,此时更是不能忍。
“呵,现在这些男人的表现不就证明了天幕所言吗?安乐大帝果真是高瞻远瞩。”
“相较于被男人们抢功劳,倒打一耙什么的,我觉得名声也算不得什么了。”
“更何况名声这种东西也就是对女子严苛,那些男皇帝抢臣妻,抢弟媳,夺父妾的多了去了,有几个因此被动摇过皇位?甚至抢弟媳的还被称之为圣皇,那些男人们说不准心里还很羡慕呢!”
“就是就是,那所谓的名声就是被男人们制造出来限制咱们女人的。”
“安乐大帝是女子,孩子都是从她的肚子里出来的,也不用像男皇帝那般得有名义上的证据证明那些皇子皇女是他们的孩子,有没有名义上的丈夫根本不重要。”
“要是我有自己的产业,也想效仿一番,何必给自己找个丈夫便宜那些臭男人们呢?”
……
男人们听着女子们越来越“出格”的话,只觉得心中仿佛被巨石压住一般。
他们固然可以大骂这些女子不知廉耻,甚至是辩过他们。
但他们也知道,一颗种子已经在那些女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只要条件成熟就很有可能会长成参天大树。
他们想要阻止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继续打压女子,不让他们出去工作,让他们无法不依靠男人。
可是如今有可能吗?
想到那御座上大权在握的武皇,还有那由天幕背书,即将上位甚至功业和权势更加滔天的安乐大帝,他们心中生出一丝绝望。
而且哪怕他们能够反对,所有的男同胞们真的会跟着他们一起反对吗?
要知道那些让他们眼红不已的高产粮种,那些能让他们大大省力的神奇机械,还有那些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怎么舍得拒绝?
似乎,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反抗这进程。
……
【好了吐槽完了,接下来继续回到立储的问题上。】
【安乐大帝未婚生子这件事自然引起了当时许多大臣们的反对,多次上书指责她没能给天下做好榜样,甚至是有辱皇家名声。】
【然而安乐大帝是什么人?她根本也不在意名声,只问了那些大臣一句话,“这孩子的确父不详,但她难道不是从朕肚子里出来的?不是朕的孩子,不是皇家血脉吗?难不成朕还需要彤史去证明这孩子是朕的亲生孩子。”】
【这一句问话直接将朝臣们问得哑口无言,毕竟女子产子的唯一优势就是不管孩子的父亲是谁,只要孩子是从女方肚子里出来的,那就定然是女方的孩子。】
【呜,还是补充一句这是在当时的背景哈。毕竟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虽然国家还没有开放代孕,但有些地方的确偷偷在搞代孕,这女子生下的孩子也不一定是该女子的孩子了。】
【当然在安乐大帝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这个技术,所以朝臣们完全无法否认孩子的正统皇家身份,更加无法真的反对那些孩子拥有皇位继承权。】
【而这对于安乐大帝便已经够了,所以她只淡淡地扫了几眼那些朝臣们的上书,便不再搭理了。】
【不过哪怕那个时候新生儿夭折率已经大降,但因为安乐大帝家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所以为了皇位继承的安全只生一个孩子必然是不够的。】
【虽然从现在流传下来安乐大帝跟太医们的对话的史料里我们可以看出安乐大帝是真不想生孩子,言谈中有浓浓的绝望,十分的生无可恋。每次她怀孕时心情都十分的暴躁,对待朝臣也更加的严苛,而且每次生产她都拟定遗旨,生怕自己万一出了意外引起混乱。】
天幕下的李云乐:谢谢,我已经提前感受到怀孕的可怕之处了。
呜呜呜,真的好不想生孩子啊!为什么她家真的有皇位要继承啊!
【安乐大帝最痛苦的应该是在生第二个孩子也是她唯一的儿子出生时,她还曾经发出了感叹,“难怪这一次生产竟然如此的痛苦,原来是个男孩,果然男孩什么的就是可恶。”】
【也因为这一句吐槽,有不少男人还有所谓的平权人士指责安乐大帝重女轻男,让她不想生男孩大可以不生,而不是生下来后抱怨。】
【但我要说的是主要是那时候没法查孩子性别啊!要是能查的话,安乐大帝说不准真的就不要第二个孩子了。】
【好吧,上面那句话是我开玩笑的,主要是我已经反驳过太多次他们的这套歪理,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从安乐大帝任用臣子上来讲,虽然她会尽可能给女子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供更多的一展所长的平台,但她也没打压过男子展现自己的才华啊。男性朝臣只要有本事,那也一样加官进爵,从未被打压。】
【安乐大帝当政时那么多寒门出身,甚至是贫民出身的大臣大家难道看不见吗?明明安乐大帝给他们的机会比那些男皇帝多多了。】
【当然我承认安乐大帝的确更加想生女孩,但她也是基于对当时政局的考量。】
【毕竟不管是男是女,大多数人都会先天性都会更加偏爱自己的性别,也难以共情另一种性别。所以在当时刚推行男女都能继承皇位的制度,大多数人依旧停留在老思想的情况下,安乐大帝是不会传位给男子的。】
【若她传位给男子,那复辟成男尊女卑的世界的概率不说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了。】
第76章 皇位候选人必须下基层
天幕下的李云乐点点头,对于天幕提到的对她的控诉她更是一点不心虚。
不提天幕女声替她辩解的那些话,哪怕她真是如此她也一点不怵好吗?
至少她相信自己不会刻意打压男孩,不会给他洗脑让他去牺牲自己照顾姐姐妹妹,不会让他承包家中大部分责任,但到了分资产之时儿子便一分没有……
所以她觉得自己定然是比大部分父母要公平得多,毕竟那么多人无时无刻不做着偏心之事,但依旧宣称自己对所有孩子都一碗水端平。
当然李云乐也承认如果那时就能辨别孩子的性别,她说不准真的不会生下第二个孩子。这与重男轻女无关,她只是单纯的想要少生孩子罢了。
毕竟只有一个继承人还是风险太大,为了以防万一,她必须得再多一个继承人。
如果可以的话她自然想生两个就结束了,但谁叫她查不了性别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过李云乐一向想得开,她很快便想通,幸好老天待她不算坏,至少没让一直生无数个才生出来女儿。
要是大多数都是儿子的话,那她可真正地有些难办了。
甚至她觉得有一个儿子也不错。毕竟孩子的性别并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她也正好给后继者做个示范。
当然她唯一有些抱歉的就是那个男孩,不管什么原因,他都是无辜的。
一个孩子不应该出生后仅仅因为性别问题便便遭受不平等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