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第61章 剖腹产
这一刻李云乐笑了,她就知道大部分人反对归反对,但绝不可能因为那所谓的“传统”就抛弃掉自己切身的利益。
只要她将蛋糕做大,分给众人的蛋糕足够多,哪怕有一时的理念不合,也不会真的有多少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
而这些时日也足够她说服众人了。
然而令李云乐没想到的是百姓做得却是比她预料的要多得多。
【于是呢安乐大帝都还没有下令彻查,民间百姓便已经开始抓起了幕后之人。】
【同时愿意去反叛安乐大帝的人本来就不算多,百姓们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方式还真发现了幕后之人,并且状告到了官府之中。】
【安乐大帝自然不会放过送上门的证据,当即下令以造反的罪名处理那些人,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总之,这件事安乐大帝几乎都还没有动手就这么结束了,但最后的成果却是狠狠地震慑了一大批人,让他们不敢再有任何反叛之心。】
天幕下,不少朝臣们脸色顿时一片苍白。
毕竟哪怕到了如今,他们心中也依旧对再出一位女帝,从此女子跟男子一样能继承皇位多有不满,只是碍于武皇的权威还有天幕的预告不敢多说什么罢了。
但如果能见到李云乐吃吃瘪,退步几分的话那也是好的。
然而还没等他们在心中幻想结束,便听见了天幕接下来的话。
这些个百姓真是可恶!说好的一起反对李云乐,结果却偷偷叛变!
将百姓们抱怨过一通后,这些人又在心中叹了口气,悲凉地想看来他们想要反对安乐大帝那是基本上不可能了,这随时被百姓们背刺谁受得了?
……
【这段小插曲过后,见无人再反对,安乐大帝自然直接趁热打铁让太医们开展解剖实验。】
【当然那时依旧有不少太医抵制解剖实验,不愿动手。对此安乐大帝也不勉强他们,反正这世界上多的是大夫,她直接面向整个天下征召起了大夫甚至是有着多年经验的屠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那么多的大夫也不可能都是迂腐之人,自然有人察觉到弄清楚人体构造的话将会大幅度提高那时的医学水平。】
【所以一时间民间响应的大夫十分多,其中更不乏思想活跃、医术高明,之前只是缺少机会而被人看见的大夫。】
【专业人员齐备后,便是被解剖的尸体了。而这时恰好之前的叛贼们都依照法律被处死了,正好能够作为被解剖的尸体。】
【每次看到这我都有些想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到过,他们那么反对解剖实验,结果却是自己的尸体为解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要我说啊,他们其实还是应该想开一点,而且也应该感激安乐大帝,要不是他们是第一批由安乐大帝下令解剖的尸体,就以他们身前的功绩,怕是根本没办法在史书上留名的,哪像现在每个学医的医学生都牢记他们的名字。而且为了保佑自己解剖学不挂科,甚至考试的时候还有人祭拜他们,如果不是他们贡献了自己的尸体,哪里会有这个待遇?】
这一瞬间,天幕下原本神色苍白的朝臣们,脸色顿时更白了。
等等,不是说好反叛之人的尸体是备用的吗?怎么直接就用上那些人的尸体了?
不过后世竟然还有那么多人祭拜他们,这听起来真让人羡慕。毕竟他们毕生所求除了钱财之外不就是想要青史留名、万人敬仰吗?
只是他们也都知道自己的才能有限,靠自己的能力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于是便只能去追求功名利禄了。
只是现在这么说起来,若是他们主动捐献尸体的话,岂不是一种青史留名的捷径?
这一刻不少人都心念一动,但旋即很快被惊醒。
他们这种时候竟然会心动!为了个青史留名竟然让自己死无全尸!真是疯了!
这一刻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将这个念头赶紧从脑海中摇出去。
他们定然是受天幕影响太深了,才会被这样蛊惑。
而武皇则促狭地看向了李云乐,心中感叹,这丫头有的时候真的是有些缺德了,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来的。
而被武皇看着的李云乐一阵无言,虽然还没到那个时候,但她觉得自己多半只是节约资源罢了。
毕竟那时的她定然会推动刑法宽松,死刑法的数量便会大大减少,死刑犯的尸体自然要好好珍惜啊!
……
【很快在安乐大帝的推动下,人体解剖图很快完成,系统地绘制了五脏六腑的分布,骨骼构成及血管走向等等,不仅纠正了前代不少错误,而且还第一次绘制了女性生育的全套器官图。】
而在这时天幕上也出现了两副图,赫然便是一男一女赤身裸体的图像。
但仔细看后众人又发现那些画像又不像是春宫图中的裸身男女,身体的一半身子竟是仿佛被剖开一般露出了隐藏在皮肉之下的骨骼,器官,血管。
众人顿时明白了过来,想来这就是安乐大帝命人进行解剖实验后绘制的人体结构图了。
武皇下意识地想要让太医记下来,然而在看见身旁太医竟是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不敢看后。
武皇也不是爱在这种“小事”之上为难臣子的人,当即暂停了呼唤太医,而是转头观察接受相对良好的臣子,让他们进行绘制。
而后她在心中叹了口气,大部分人看来还是难以接受的,看来未来李云乐对这解剖图的推广依旧不容易啊。
而这时天幕的话也印证着武皇的猜想。
【而且安乐大帝为了方便天下医者们学习,直接刊印出来推广到了天下,然后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因嘛大家应该都懂的,毕竟哪怕是如今的不少人也觉得裸体图是伤风败俗,甚至去到人体科学展馆后还要捂住自家小孩的眼睛,害羞不已不敢看。】
【特别是女子的身体在那时更加被视作是禁忌,绝不能被外人见到,甚至连生病看医生都要隔着帘子,至于□□那可是宁愿继续生病也不可能让大夫查看的。】
【不过当时大家抵触归抵触,但却无人敢大张旗鼓反对,毕竟前车之鉴还在那呢,他们只是默默抵制,完全不看。】
【然而安乐大帝也并不着急,也没有勉强那些不愿学习的太医去学习,只是让愿意学习的去仔细学习。同时让他们通过在尸体上做实验发展外科术。】
【这期间帝国的科学院也陆陆续续发明了手术刀,麻醉剂,消毒剂等等用品,进一步支撑了外科术的落地。】
【当然这时依旧有不少所谓的大医者抱着外科术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那些学习外科术的医者也不过是为了讨好安乐大帝,满足安乐大帝心中对血腥残忍的需求,他们全都是医者中的败类。】
【至于民间,虽然那时候经过医疗改革后越来越多的百姓也能看得起病了,但他们依旧缺乏对医术的认知,生活也离医术很是遥远。所以在最初的“伤风败俗”的讨论后,百姓们的生活也归于平静。只是在路过参与了外科术、解剖术学习的大夫屋前时,他们嘱咐自己的小孩一定要小声些,要是惹恼了那些大夫说不准就要把他们抓去开膛破肚了。小孩们顿时被吓得乖乖听话。】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没什么人敢找这些大夫看病。如果不是安乐大帝每个月发放津贴,这群大夫恐怕真得饿死。但哪怕是有津贴这些大夫收入也比之以往正常行医时赚得少得多得多。】
【对此我只能说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伟大的人,他们甘愿清贫,甚至顶着旁人质疑的目光坚定地走下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而这种精神也正是如今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缺乏的。】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转折点发生在一次京中贵妇难产,孩子太大迟迟生不出来,如果再耽误恐怕一尸两命。而因为贵妇地位崇高,所以她的家人直接求到了安乐大帝那,希望派遣最为医术高明的太医为产妇接生。】
【安乐大帝自是答应了,但派的却不是传统医学的太医们,而是学习外科术的医师。】
【对此贵妇的家人们自是不肯答应,然而安乐大帝却很强硬,告诉他们传统医学并没有让产妇顺产的方法,继续下去只会一尸两命。而后她又问他们想不想要产妇和孩子活命,如果想就去赌上一把,一旦有任何不好的后果她一力承担,并且愿意下罪己诏。】
【面对帝王的保证,再加上产妇的状况实在是堪忧,于是产妇的家人们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让学习外科术的大夫为产妇做“剖腹产”手术。】
【而就是这次手术直接让外科术一炮而红,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真的将原本必死的母子从鬼门关上救了回来。而且手术时他们虽然将产妇的肚子给剖开取出了孩子而后又缝上,产妇虽然流了些血,但最终整个人除了留了一道疤痕外,竟然真的没什么大事。】
第62章 被贵妇们疯抢的医师们
天幕下的女子们眼神顿时亮了起来,再没有了之前的含羞带怯,当即直视天幕。
毕竟相较于那些长久以来禁锢女子的传统想法,他们自然更加在乎他们自己的生命。
身为女子的他们自然知道生育的痛苦和风险,若能顺利生产也就罢了,生产为他们带来的多是些身体上的损伤,但若是不幸难产,那就是九死一生了。
虽然长久以来不管是家人还是夫家都告诉他们,女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儿育女,为丈夫延续血脉,所以哪怕他们难产而死这也是值得的。
他们可是听多了哪个相熟的妇人又因难产而亡的消息,每每都让他们心惊不已。
如果夫家有责任心也就罢了,留下的孩子还能过上好生活,若是夫家没有责任心,那多半就要很快娶一房新妻子,然后娇妻幼子好不快活。
当然大户人家不缺一口吃的,孩子们自然也不至于挨饿受冻,但没有母亲护着,他们不知道得受多少委屈。
所以他们之中甚至有女子主动为丈夫纳妾,为了分担生育风险。
等他们年纪大了一点,有了健康长大的孩子更是会直接拒绝与丈夫同房。
当然这么做的确有些对不起那些出身较差的小姑娘们,但他们也没法子,人性都是自私的。更何况他们不为妾给别的男子生育也会有此一遭啊。
贵女们在心中感叹着这些年来他们为降低自己的生育风险做的一切,然后又反应了过来为什么只有他们女子要冒这么大的险去生孩子呢?男子只需要付出几分钟,甚至生下的孩子还是随丈夫的姓氏,而不是属于他们自己。
哪怕是强势普通武皇,哪怕她给自己的孩子改了姓,但没听那天幕所说吗?最终他们还是改回了李姓!
真可谓风险全有他们女子承担,而好处却由男子们得到了。
当然抱怨归抱怨,他们心中清楚这些都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毕竟为了整个种族的传承,他们不可能拒绝生孩子,他们只能退而求次尽可能降低他们的生产死亡率。
虽然天幕之前已经数次剧透过会解决女子生产的问题,但因太过美好和虚幻以至于他们担心是不是自己理解错了又或者不过是一场美梦。
而如今听见天幕提及的具体事例,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在幻想,天幕是切切实实地在提供着解决之法。
相较于女子们的兴奋,不少男子却是在摇头。
“这真是胡来?怎么能在产房中动刀子,而且既然要将妇人的下半身剖开,那岂不是妇人的下半身全被那些大夫看了去?那可成何体统!”
“对对对,虽说性命攸关的特殊时候,可这女子的名声也很重要啊!”
“哼,我可不信真能有这样的奇效!产妇生产本就虚弱,若是再挨上一刀,那只会死得更快。那一次估计就是运气罢了。”
……
男人们不断说着风凉话,抨击的有,不信的也有。
但很快他们的质疑都被天幕接下来的话所碾碎。
【一次手术自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对外科术改观,更何况这其中还涉及到礼教问题。毕竟在那时候女子的身体是决计不能给陌生人看到的。所以一时间全国上下对剖腹产手术的非议也很多。】
【然而这次手术的成功却是犹如一个希望的种子一般在不少人心中种下,而当他们一旦遇到难产之事时,总会有心疼女儿的父母,心疼妻子的丈夫愿意去赌上一把,毕竟这可是两条命。所以哪怕剖腹产依旧争议不断,但不断有人去向安乐大帝申请会剖腹产的医师救治家中难产的孕妇。】
【对此安乐大帝自然不会吝啬,通通应允,甚至还在民间开了义馆,民间若是有产妇难产,也可以去义馆请医师进行手术。】
【所以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剖腹产手术陆陆续续进行了数百例,除了一两例孕妇因为没能及时请医师,医师赶去为时已晚没能救回来之外,其余手术均获得了成功,保住了产妇和孩子的性命。而在一段时间的修养下,产妇们的状态也很是不错,完全看不出曾经难产,下腹处曾经被划开过刀子,留了无数鲜血。】
【这时候不少人心思就活络了过来,特别是那些即将生产的贵族妇女们,他们可是知道那数百个难产的孕妇若是在之前那多半是救不回来的,只有死路一条,而现在却是只有一位产妇因为请医师太晚没能救回来!】
【而他们即将生产,谁也说不准生产时究竟是什么状况,有可能顺利,也有可能也碰上难产。以前没有办法只能听天有命也就罢了,现在办法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自然不能错过。】
【于是不少贵族妇人提前便跟朝廷请求,在生产的前几日提前派上一位会手术的医生去到他们府中随时待命。】
【一开始也就几个几十个贵妇人,但当其余人也发现这样做的好处后,他们也自然不甘落于人后,也开始申请了起来。】
【而到了这时,众人惊讶地发现半年前还一个病人都没有的医师们竟是成了被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忙得脚不沾地,真真是冰火两重天了。】
【当然朝中和民间依旧有着迂腐的老夫子批评这种现象,直言若是产妇生命垂危也就罢了,但什么都还没有发生的情况下,怎么能让外男看了身子!】
【当然此时已经有女医师出师,可以开始为产妇手术,但是因为此时才刚开始开放女子学医,那时观念开明主动学医的女子人数自然没有男子多。所以女医师占比比男医师要小得多。那时候本来医师就不够用了,十分难抢到,所以大部分人都只能选择男医师。】
【但这一次不需要安乐大帝出手,产妇的家人甚至是丈夫便直接骂了起来,说他们多半是年纪大了生不出孩子了才会说这样的风凉话。他们这是以防万一,等真难产了再去请医师就一切都晚了。反正他们有钱,他们请的起医师就是。】
天幕下已经心动的贵女们,不得不说天幕的确说到了他们的内心。
如果有能大大提高他们生产安全的方法放在面前,那么不管付出什么他们都会去抢上一抢。
更何况既然全天下都在抢,哪怕他们没那么心动,为了彰显地位也会不甘人后的。
李云乐对于出现这样的状况更是一点不意外,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不仅是这剖腹产手术,之后其他的手术也同样是这样。
只是,这么多人争抢医师,哪里又有足够的医师呢?
而且难产的毕竟只有少数,这样没有差别的将医师请回自己府上,那会造成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啊。
这得管管了!
好在天幕接下来的话便让李云乐安了心。
【不过呢,虽然当时安乐大帝已经招募了一大批人学习外科术,但大家都知道学医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真正能出师做手术的医师面对这样的哄抢自然很快就不够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安乐大帝直接叫停了众人哄抢医师,而是设置了专门的妇科医院,随后下令如果产妇担忧自己生产的危险,便可申请住进妇科医院,妇科院的医师会一整天轮流待命保证产妇的安全。】
【而这一所妇科医院应当是华夏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一所专门针对女性的医院,而它历经了三百年的时光,至今依旧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女性医院。】
第63章 产妇死亡率大降
天幕下,大夫们都不由点头。
他们自然知道病人多起来时他们会有多忙,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医馆中等着上门。
只有极少数的达官贵人,他们才会拿着药箱前去诊治。
至于生产,如今大多数时候妇人也只会请接生的稳婆,而不会让大夫们随时待命。
只是普通平民也就罢了,依照他们跟那些个贵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他们可不是好相处的人啊!
各大宅邸中的妇人们也是皱起了眉头,显然这样的安排让他们十分不能接受。
不提那院子会如何的拥挤,若是在那碰到跟自己不对付的人,那可是一个生产过程都会很不开心。
生产本就是女子最虚弱的时候,这让他们怎么忍?
如果是他们的话,定然不会就这么轻易接受。
但他们心中也很是清楚,朝中重臣们都反对不了安乐大帝,更何况是他们呢?
不过硬的不行,他们能不能来软的?
而天幕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他们的想法。
【对于许多贵妇而言离开自己的府邸去到一个不知道的地方,而且还需要跟那么多的陌生人住在一起,这对他们是不可忍受的,顿时京中贵女们一片反对之声。】
【当然如今也无人敢公开反对安乐大帝,不提前车之鉴,那剖腹产技术还都是掌握在安乐大帝手中呢。所以硬的不行,贵女们便决定来软的,而正好虽说安乐大帝从前不喜社交,但还是有几个相熟的手帕交,更何况安乐大帝还有几个姐姐呢!于是他们纷纷出动,试图说动他们去规劝一番安乐大帝,并且表示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钱财。】
【虽说安乐大帝的几个姐姐都已经生育过,但谁也不确定自己还会不会生产,哪怕自己不生产了他们的女儿未来也会生产。】
【于是,最终几人联合在了一起,进宫求见了安乐大帝,传达了京中贵女们的意见。他们也知道不能长此以往这般下去,但是让他们全部都住进统一的院子也有些太过严苛了,所以希望安乐大帝开放一定的名额,他们愿意捐款支持医学研究嘛!】
【其实看到这段历史时,我都觉得这个提议也不是不行,毕竟这也算新的一种创收方式嘛。】
天幕下的贵女们不住点头,谁说不是呢?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
李云乐却是叹了口气,这个办法听起来的确不错,还能为医院创收,但她却知道自己并不会答应。
诚然这个世界总会存在特权,但这漏洞却不能从她那开。
不过不管上面的政策有多么的严格,下面的人总能找到漏洞,未来的自己又会怎么应对呢?
如李云乐所料的那般,天幕很快给出了答案。
【安乐大帝却是没有犹豫地拒绝了,且不留丝毫余地。用她的话来讲便是如果政令朝令夕改,且随意为特权阶级大开方便之门,那以后所有人都会觉得她颁布的政策能够被轻易改变,那她还如何治国?】
【更何况安乐大帝也从来不是会向世家贵族们低头的人,哪怕这时候经过之前的清理,整个帝国的上层其实已经换了大半,留下的几乎都是支持安乐大帝的人,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安乐大帝就会改变对朝中贵族们的态度。】
朝中大臣们本来沉默地这一场关于女子生产的政令,此时却是警铃大作。
等等?天幕这是什么意思?
之前李云乐针对他们世家贵族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不支持她吗?怎么现在换成了支持她的人,她难道还是不满意?
天幕你赶紧说个清楚!她这究竟是为什么?
只可惜如今的天幕显然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兴趣,很快带过,回到了正题。
而各个府中的贵妇们则是心中一凉,这“安乐大帝”可真是软硬不吃啊!
所以他们只能接受“安乐大帝”的安排,跟那么多人挤一个院子吗?他们真的做不到啊!
或者说他们赌上一把自己不会出事?
而就在这时天幕的答案却是又给了他们希望。
【不过呢,安乐大帝也心知必须做出什么安抚这些人,不然真完全回绝了他们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不满,更何况让富人们捐款为医学研究创收的确令人很是心动。】
【大家都知道安乐大帝从来不是假大空画饼的人,她比任何帝王都懂得计算利益得失,知道一切措施能施行的前提都是经济。】
【而现在对医学的研究,对新药的研制都还处在大量投入阶段,几乎全靠财政拨款,想要盈利那可是迟迟没有希望,安乐大帝自然不会放过这么重要的进项。】
【于是在拒绝那些贵妇的请求后她又颁布了一个政令,表示会在普通的妇产科医院旁另开辟一处宅院,专门服务于身份最高贵的女子们。他们可以拥有单独的院落,可以自己带上三到四名仆人入住,同时每个院落都有专门的医师全天候看守。】
【当然这个规模并不大,一次性只能容纳几十人,而且入住的费用极其高昂,是普通去妇产科医院待产的费用的百倍不止,而且还需要提前数月申请。】
【不得不说安乐大帝这一手操作也是极妙的,这样的待遇跟贵妇们想要的待遇自然还是没得比的,但是这项政策却是发布在安乐大帝拒绝贵妇们之后,原本心生绝望的贵妇们一看这项政策顿时觉得这似乎也不错?至少比他们预计得要好得多得多。而且安乐大帝这般做也算是给了他们台阶下。】
【要知道这之前安乐大帝面对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是不假辞色的,如果对方反抗得厉害那肯定会被整得更惨。如今他们能有这样的待遇已经是安乐大帝照顾他们了!如此说来,他们还有什么可嫌弃的!】
【当然还有极少数特别挑剔的妇人们,依旧嫌弃院子太小,不愿去申请。对此安乐大帝自然不会强求,反正如今已经是供不应求了。不过呢在医院正式运行之前,她还是组织了一部分人参观医院的设施。】
【而当医院中那些专业设备展现在众人面前后,那些人心中的犹豫都消散不见,只剩下他们一定要住进来!毕竟医院的检查设备,手术环境完全是他们府中不能比的。】
【他们这时才发现原来安乐大帝推进的医学改革不仅仅是医师的诊疗手段,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设备。别的不说,就连手术刀都有许多种,还有专门为妇人生产发明出来的产钳,而在动刀之前不管是医师本人的手部还是手术刀,手术室等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原来从前在府中做的那些手术都算得上是时间紧急,准备得不够充分的简易版本。】
【而后医师们又为他们科普了若是手术中消毒不充分,便有概率导致产妇感染而死。而以前之所以会有部分产妇生产后得了产褥热,就是因为接生的人或者是接生环境不干净。如果能做好消毒等等措施,产妇感染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而哪怕是不幸感染了,但如果能及时观测到,用上如今新发现的消炎药便能药到病除。】
【这些知识顿时让他们悚然一惊,哪里还顾得上想跟不跟别人挤在一起,脑海中只剩下哪怕抢不到单独的院落,他们跟别人挤一挤也是可以的,毕竟来这是真能救命啊!】
【至此女子们几乎再无异议,而之前有所犹豫的妇女们则是后悔自己为什么那么娇气没有早些下手。但如今后悔也没用,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申请去旁边的院子跟低级官吏的妇人甚至是平民妇女们挤一屋了。】
【当然这些都只是剖腹产术在施行时的小插曲,安乐大帝很快将这种模式在全国各大城市推行。】
【在实行的三年后,当产妇最新死亡率统计数一出,顿时震惊了全天下。他们想过会大大降低产妇生产的死亡,却没想到会这般好。如今的产妇死亡率竟然直接降到了不足百分之零点五,而在之前每年有百分之十甚至以上的妇女因为难产而死。】
【而这项结果也意味着,如果在医疗干涉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产妇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生产而去世,他们安全了!】
天幕下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心中激动,他们自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几乎不用再担心难产而亡,也不用再担心人走茶凉,儿女被苛待。
当然他们也知道他们依旧有难产死亡的风险,但这个概率还不如男子在外因为意外而死的概率。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难产而亡不再是问题。
还有不少女子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他们的性命少了这么一个最大的隐患,那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不是就会更加稳固,家族也会更加看重他们了?
他们心中激动,但天幕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意识到远不如此。
【那时生产除了产妇死亡率高之外,婴儿的死亡率还要更高。】
【根据历史史料记载,在安乐大帝医疗改革之前,婴儿的死亡率高达20%-50%。而也正是因为这么高的死亡率,所以家族为了传承,便要求女子多生孩子,主母不能生那就让小妾生,毕竟生得越多能存活的孩子数越多。】
【然而这样无节制的生对女子的身体产生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哪怕是拥有着最好医疗条件的后妃们都有不少因产子太多拖垮了身体。最典型的的就是太宗的长孙皇后,本来身体就不好,然后还多次生育,更是雪上加霜。】
【女子中像武皇这样生下六个孩子还能活到八十多岁的人简直是少之又少,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若她少生几个孩子说不准就能够活到九十多岁呢?】
武皇听着天幕的揣测也不禁心头一动,当初的生产之痛却一直在她的心中挥散不去。
特别是生下第二个儿子时,更是九死一生差点就这么去了,再加上长大后的李贤多次反对自己,她更是对他多有不耐,最后舍弃他时毫不手软。
而在生下李旦时她也伤了身子,以至于她快十年后才生下了太平。
能够活到八十多岁武皇其实已经满足了,但是那生育之痛她却由衷得不想再经历一遍。
更何况能够多活几年也是好的,她自然不会拒绝。
唉,要知道她就少生两个孩子了,反正要么是废物要么跟她不是一条心。
而天幕下其他女子们也在暗暗叹息,他们又哪里不知道生育会让他们短寿呢?
可是传统、家族那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不得不生。
如果生几个孩子就活几个孩子的话,那他们是不是就能少生孩子?只是这可能吗?
【剖腹产手术除了降低女子难产而死的概率外,其实也变相降低了婴儿死亡的概率。】
【大家要知道产妇难产可不只是产妇死亡,一般都连带着婴儿也会死亡,所以如此一来婴儿的出生死亡率自然也大大降低了。】
【而且产妇在医院生产后,不仅她自己会得到充足的检测,婴儿也会得到全面检查,排除隐患,提前治疗,这更加进一步降低了婴儿的夭折概率。】
【可以说这一番操作下,新生儿头几天的夭折率大降,度过了最脆弱的时期。】
【当然这之后婴幼儿依旧十分脆弱,不少传染病对成人可能算不上什么,但能直接要了婴幼儿的命,而且婴儿的抵抗力弱,更是容易染上疾病。】
【针对以上问题,安乐大帝也早有准备,一是为产妇提供膳食指南,告知他们如何吃得更加营养,同时为贫困家庭的产妇提供营养餐。第二则是大力推动公共卫生改革,降低环境传染疾病的风险。第三嘛则是研发疫苗和推广疫苗,特别是天花、百日咳这样的小孩克星。】
第64章 早婚早孕和近亲结婚的危害
又是许多个新名词,众人自是很难完全听明白。
但他们却知道那些名词代表着的不同技术推广后的后果——他们的孩子不会那么容易夭折了!
这一刻不只是女子,甚至是男子们也兴奋了起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家族的传承是最最重要的,没有谁不想要拥有健康长大的后代。
哪怕是身为贵人的他们,每年后院中总要死上一些孩子,虽说这些孩子不用他们亲自生产,但终归也是他们的骨血啊!
特别是那些越发人丁稀薄的家族,哪怕他们娶了许多妻妾却依旧没有几个能健康长大的孩子。
那些男子其实心中清楚,这种情况多半是他们家族中的男子出了问题,所以女子才难以受孕,或者生出的孩子身体不好。
但对外时他们是不会承认的,而是固执地宣称是后院中的女子们不争气。
他们几乎是见到救星一般的望向天幕,既然那医术这么厉害,那说不准也能诊治他们的病症!
哪怕不能提高他们让女子受孕的概率,他们那些体弱多病的孩子说不准也能活下去,不会再夭折了,总归是好事一桩啊!
……
【当然除了对新出生的婴幼儿身体健康的检查和治疗外,更重要的是从父母的层面少生优生。】
【古代的婴幼儿死亡率那么高,除了本身医学技术不发达外,还因为男女的婚龄实在是太低。按照大唐法律规定,女子13岁,男子15岁就会被催促着结婚。】
【虽然实际上因为婚礼花费高昂普通家庭需要攒较长时间的钱,士人阶层重视门第想要等高中科举后再娶等因素,不少男女在较大年龄时才会结婚,但是这也只是小部分,整个社会大量的男女都在极小的年纪成了婚,并且生儿育女。】
【当然那时的朝廷会这般规定有其自己的道理,毕竟那时人均寿命很低,据统计只有三十来岁,如果晚婚晚育,那说不准到时候人都已经没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封建社会而言,人口就是资源,如果女性的生育年龄能够提早十年,那么百年内便能多生育出三代人。】
【但这样的早婚早育不仅对男女双方还是婴儿的身体都是极大的伤害,如今我们都已经知道,这个年纪的男女虽然□□官已经发育,有了生育能力,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发育完全。】
【这时男子的精容易产生畸变,导致形成的受精卵带着致病基因,这样生下来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健康?而且男子过早纵欲很容易导致男子早早的性能力衰退。】
【至于女子产生的卵子自然也有相同的问题,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这个时候的女子盆腔等器官也没有发育完全,常常导致女子生产时难产,一尸两命。】
【所以,针对这样的状况,安乐大帝下令将女子和男子的结婚年纪大幅提高到了18岁和20岁。】
天幕下的男女们皆是悚然一惊,没想到过早的生孩子竟然还有这样多的问题!
脸上依旧稚嫩却已经梳上妇人发髻的女子们顿时对着身边人道,“我暂时不要与夫君同房了,一切等到安乐大帝规定的18岁再说吧。”
他们心中清楚嫁人生子自然的确很重要,但一切的前提是他们能够活着。
况且如今有了天幕和安乐大帝,医术必然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起来,他们拖上几年说不准剖腹产手术就被发明了出来,那时他们生育就彻底没了风险啊!
朝中大臣们此时也是脸色一白,特别有几个家中本就子嗣单薄如今夜里越发力不从心的官员们,更是心虚。
难道是他们如今便不行了是因为他们太早泄露原阳了?
要知道他们大多出身世家高门,哪怕那时候没有娶妻,但长辈们都会为他们安排几个通房,教导他们男女之事。
而更有甚者年轻时更是仗着身体好,多次流连烟花之地。
一瞬间他们心中后悔不已,早知道这般严重,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多节制些了。
至于其他家中已经有了子嗣的大臣们则是在心中思索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不然就不给家里的那几个毛头小子安排婚事或者是通房了?
一处豪华宅院内,一个满脸苍白,难掩虚弱的女子坐在塌边,看着窗外的天幕暗自垂泪,而她的身边则放着一个瘦瘦小小的婴孩。
她和丈夫是表亲还是青梅竹马,于是两家父母为他们一早定下了婚约,等到她满13岁后便成了婚。
而婚后他们两感情和睦,她更是半年后便有了身孕,两人将会拥有自己的孩子。
那时的她以为自己是全世界最幸运的女子,他们的幸福也会一如既往地持续下去,但这之后她就发现幸福似乎越来越远了。
首先她怀孕之后的状况反应极大,呕吐不止,身边人只安慰她这是正常现象,每个女子都会经历这么一遭,将孩子产下后便无事了。
想到肚子里是她与丈夫爱的结晶,她只能忍了下来,而后好不容易度过了那段时间,终于等到了生产那日。
然而等待她的不是解脱,而是更大的灾难——她难产了!
如今她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具体场景,但却记得当时下身撕裂的痛苦以及那些浓重的血腥气息,仿若刻入她的灵魂一般让她现在都不由战栗。
当然她还算幸运,她和孩子最终都保下了一条命。
只是她下身撕裂,据稳婆说几年内都不能再与丈夫同房。
当然对此她也已经不在意了,毕竟她也不想再经受那钻心刺骨的生育之痛。
只是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她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十分虚弱,据大夫判定活不过一岁,这让她怎么接受?
她刚想跟丈夫和婆母哭诉,结果等来的却是婆母打算为丈夫纳上几个美妾的消息!
而丈夫也没有了之前的温柔体贴,而是满脸无奈地望向她。
“我也得为家里考虑啊,这么大个家族还是得有继承人的,你放心不管未来是谁生下孩子都会将你当成亲生母亲的。”
对于丈夫纳妾她早已无所谓,不仅是她多年来受到的教育,还有如今的她也很是畏惧生育。
但她愤怒的是这两人似乎已经默认他们的孩子肯定长不大,急着生下新的孩子。
这让她怎么能接受?
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孩子,也是他们两的孩子啊。
所以她当时便跟丈夫闹翻,如今已经有一月有余,每日在院中陪着自己的孩子。
然而不管她如何精心照料,孩子的身体却还是一日不如一日,据大夫所说可能就是这段时间了。
但她依旧不甘心,身为母亲的本能让她在全天下寻找着神医,只要能够救下她的孩子,她愿意付出一切。
而这时之前惯常讲述那些她不甚有兴趣的家国大事的天幕竟是讲述起了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来,顿时女子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
只是越听女子却越是绝望,因为她发现天幕虽然告诉了她孩子虚弱的原因,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宣判——她的孩子的病是因为她和丈夫年纪太小,胎里带的,根本救不了呢!
这让她悚然一惊,眼神再次望向身旁脸色蜡黄的婴儿。
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早知道,她绝不会这么早嫁给丈夫,更不会这么早就跟他同房。
如果他们能晚些成婚,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样了?
女子这般想着,但旋即天幕的话却是让她的心彻底凉了下来。
【除了过早生育之外,古人热爱近亲结婚也是让婴儿死亡率大增,遗传病高发的原因。】
【现在我们都学习过基本的生物知识,知道相近的亲属间因为遗传因子多有类似,所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比非亲属之间高得多,所以近亲生下的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激增。】
【白化病、败血症甚至是先天性心脏病等等病症的概率都会是非亲属生下的孩子几倍到几十倍不等。】
【因为婴儿本身患病概率大增,所以死亡率自然也会大增,有数据统计近亲后代是非近亲后代的三倍。而哪怕长大一些,近亲后代20岁之前的死亡率更是非近亲后代的10倍!】
【而且哪怕近亲结婚的孩子侥幸存活了下来,他们也容易出现智力低下,先天畸形等等缺陷。】
【当然要说明的是华夏古代因为宗族制的缘故,所以倡导同姓不婚,也就是父系堂亲之间一般来讲是不结婚的,可他们又十分倡导母系之间表亲结婚啊!】
【要知道虽说理论上男女结合生下孩子是各出一半的遗传基因,但实际上算下来其实是女子还要多提供一部分遗传物质,大家可想而知结果会是怎么样。】
本已经颇受打击的女子这一刻望向天幕,眼神却突然间变得决绝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原来她和夫君的结合本来就是个错误!他们的婚姻就不该存在。
而后她望向身旁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侥幸能存活等待他的也是变成一个傻子或者是畸形,或许在无知无觉时死去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不用再受罪了。
想通了这些女子忽地从塌上站了起来,朝着院子外走去。
既然是个错误,那就从现在停止吧。
与此同时天幕下各处都出现了骚动,原因无他,现在大家都讲求亲上加亲,所以不管是民间还是贵族世家之中,表亲结婚的例子都是屡见不鲜。
如果这亲上加亲反倒会生出不健康的后代,那他们岂不是自己害自己?
他们很想反驳,毕竟他们中不少人本就是近亲结婚的产物,不也好好的长大了?
然而他们的脑海中却是又不由浮现出后院中那些突然间死去或者消失的孩子。
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讲,妾室生下的孩子似乎很多时候比正室生下的孩子要健康一些。
难道也是这个原因?毕竟妾室出生低贱,不可能跟丈夫沾亲带故。
而天幕下的大夫们却是纠结起了最后一段话。
遗传物质?那是什么?而且为什么会说母亲遗传的东西更多呢?
第65章 母系的传承远比父系传承稳定
男子们对他们的本事向来很自信,虽然也认可母亲对孩子也很重要,但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血脉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有他们的血脉在,不管孩子的母亲是妻还是妾他们的孩子都很高贵。
而李云乐心中却在偷笑,她看得出来面前这些自信的男人们可谓是深受打击。
虽说上辈子时各种网络小说老是强调所谓的嫡庶之分,甚至自创了一套什么嫡子能够发卖庶子的规则。
但小说只是小说,实际上华夏从来都是个父系社会,只要孩子拥有一个好父亲,他的地位就不会低。
庶子的地位虽说的确比嫡子稍低,但也是主子。
而权力越大的家族,嫡子和庶子的差距反倒越小,特别是皇室,嫡子和庶子继承家族的概率并没有显著差别。
相较于华夏,周边的朝鲜实际上更重视嫡庶,是因为朝鲜地区资源贫乏,不仅更加看重母族的力量,而且也能将贱民生下的孩子排除贵族阶层,控制特权阶层的规模,减轻社会的负担。
而华夏显然更加地大物博,男人们也要自信多了,若是他们知道了遗传的本质后恐怕会大受打击了。
这一刻李云乐看热闹不嫌弃事大的在心中期盼着天幕最好再多讲些,最好将那什么生男生女都由男子决定都给说出来。
而这一次天幕终于不负她所望,女声开启了疯狂“吐槽”模式。
【说起来每次看到古代男尊女卑的风气,我都很是无语。虽然知道这样的风气有其合理性,但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宗族制想要维持传承的稳定性其实从母姓传承要更加稳定。】
【刚也说了,女子提供的基因要比男子更多,男人产生的精子几乎只携带着细胞核里的基因,但女子产生的卵子则还包含全套的线粒体基因,携带着三十七个关键基因。这些基因完全由母系传承,而且线粒体基因还比细胞核基因更加稳定,存活时间更长。】
【而哪怕单说细胞核基因,大家都知道性染色体分为阴性染色体和阳性染色体,如果生下的是女孩子的话,那父母各遗传一个阴性染色体,但若是生的儿子,那就是母亲遗传阴性染色体,而父亲遗传阳性染色体。】
【而问题就出在这了,阴性染色体上携带了800-1000个基因,而阳性染色体只携带63-90个基因。两者之间的差距足足有12倍!】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男子想要遗传更多的基因给自己的孩子,其实还是生女儿为好,而男孩相较于女孩更多的基因由母亲决定。】
若是之前天幕的话还有些语焉不详,现在可谓是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哪怕依旧有许多专业名词让他们根本听不懂,但是倍数、数字什么的他们还是明白的。
女子遗传基因的数量竟是男子遗传数量的12倍还要多!
这一刻的天幕下,男子们顿时脸色苍白,而女子们不少则是笑出了声。
民间,不少男子直接愤然道,“一派胡言,真是一派胡言。孩子自然是随父亲得多!”
“自古都是父为子纲,天幕妖言惑众,这是在动摇我们华夏根基!”
“对啊,只有随我们男子才能让香火连绵不绝,若是随了女子,一个女子又能生下几个孩子?笑话!”
……
然而此时身旁的女子们却是一点不惯着他们,嗤笑了起来。
“你们不能在只有天幕提供的信息有利于你们的时候才选择性相信啊。”
“对对对,我说呢,难怪之前俺一直觉得孩子要更像母亲多些,原来是母亲遗传的那什么基因更多。”
“你们听见了没?天幕还说我们女子的遗传基因更加稳定哩,那岂不是意味着如果女子之间互相传承,后代不成器的概率会大大降低?那家族想要百年兴旺那就容易得多了啊!”
“我看是这个意思,按照天幕所言,我怎么觉得我们女子才是被上天选中的呢?咱们女人不仅不比男子差,说不准还要高贵些呢?”
……
一旁的男子们越听脸色越是煞白,他们没想到女子们的反应这般的灵敏,竟然已经起承转合到了女子比男子高贵,这让他们怎么能接受?
然而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毕竟天幕讲述的那些于他们而言如同天书一般,他们根本说不出言之有物的信息。
而那些女子在天幕的调教下早已经不是之前那般他们男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人了,拿不出切实的理由跟他们辩论只会被他们怼回来,然后更加丢人。
于是他们终究只能瞪着眼无奈地看着他们,同时在心中祈祷着这一部分的内容赶紧过去。
通天殿中,朝臣们自然还是以男子为主,他们很想说些什么反驳天幕。
然而顾忌到武皇和李云乐,他们自是不敢发表什么不满的言论,但他们脸上的青紫却是泄露了他们的想法。
武皇自是看见了朝臣们脸上的表情,哪里猜不出他们在想什么?
不过既然他们有自知之明,不敢再她面前跳,她也懒得管。
随后她在心中不断盘算着要如何宣扬天幕刚刚说的理论,这可是真真让他们女子压过了男子一头啊!
如果能让这种想法传播开来,那时不说女子能够彻底压过男子,但女子的地位总归也会上升很多,也更能有与男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
想到这,她不由得望向了李云乐。也不知道这什么遗传基因是何时发现的,不知道那时的李云乐有没有好好的利用一番。
不过这丫头那般聪明,如果那时已经发现了所谓的基因,她定然是不会错过的。
而李云乐则是根本不纠结这个问题,因为这“女子遗传了更多基因信息”早就是她预想中一环。
此时她则是在心中偷笑,天幕的讲述竟然隐藏了其余的23对染色体,只提性染色体,便会让大家觉得女子遗传的基因数对男子呈碾压的态势,但是实际上却是并没有如此的悬殊。
不过嘛,大家误会就误会了,她是不可能解释的。
况且最终的结果本来就没错,母系的传承就是比父系的传承更加稳定啊!
而天幕接下来的话显然比李云乐还要狠。
【哪怕不去纠结基因传承谁多谁少,但从女子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能够保证必然是该女子的孩子,而男人们能保证自己的妻妾生的孩子一定是自己的吗?】
天幕下的男人们:可恶!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他们也不是傻子,也会从外貌上辨别的好吗?!
然而同时他们也不禁心虚起来,毕竟他们的确有几个孩子长得不像自己,该不会……
但很快理智的人就将这个念头给压了下去,他们真是疯了,竟然被天幕三言两语就给影响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妻儿了。
他们的妻妾都常年待在后院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外男的机会,又怎么能背叛他们呢?
不过,万一……
于是一瞬间不少男子们在心中来回拉扯了起来。
通天殿内,武皇则是彻底笑出了声,“说得好啊!我们女子倒是的确能保证孩子肯定是我们的,毕竟孩子只能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想要保证家族的血缘不被玷污,最好还是母系传承啊。”
武皇这话一出,朝中大臣也无法再沉默。
他们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但也无法公开反驳武皇,只能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此时他们也没空再担心被女子们抓住契机翻盘,他们被打击得心中只剩下祈求天幕不要再没完没了说这事了。
他们真的担心再这么下去,他们真要觉得他们的孩子其实根本不属于他们了。
好在这一次天幕似乎听见了他们的祈求,终于结束了这次吐槽。
【好吧,说的有些多了,让我们继续回到正题。】
【安乐大帝颁布两项政策之后自然也遭到了不少反对,首先是婚龄。大臣们劝谏安乐大帝要为国家的人口多做考虑,这么一提高后,人口增长速度会大大降低。】
【对此,安乐大帝只是呵呵一笑,然后表示她本就不想让人口增长的那般快。】
第66章 医疗保障制度
天幕下的人们再次愣住,这说的是什么话?怎么可能有帝王能够不重视人口数?
人口的多少直接代表了国家的实力,同时也是整个国家的资源,有足够多的人口后,国家才能强大,才能产出更多的东西。
显然天幕中的朝臣们也有相同的疑问,所以天幕接下来的话便解答了他们心中的疑问。
【当然安乐大帝这个想法一出,顿时又引起了无数人的反对。之前也跟大家说过,古人一直认为多子多孙才是福气,不管是一个家族还是整个民族。】
【面对众人的质疑,这一次安乐大帝倒是异乎寻常的有耐心,她将疑惑的朝臣们带到了长安城外。
“大家可以看看这田,这山,这水,田地的肥力大不如前,山上的树木也少了许多露出了大量的山石甚至就连河中的水也变得浑浊,因为一片土地的承载力终究是有限的”
“虽说这些时日因为推广了那些改良物种,让长安周边的粮食产量大增,但随着长安的人口越来越多,之前资源不足的情况又会渐渐变得严重了起来。所以与其等到那一天,不如从现在开始就不稍稍延缓人口的增长速度。”】
天幕下李云乐叹了口气,看来不管哪段历史中,长安地区都逃不过地区资源承载力的问题啊!
她记得要在高宗当政之时,长安的粮食便不够吃了,所以高宗便常带着满朝文武去洛阳“乞食”,减轻从外地运输粮食的压力。
而如今哪怕她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水资源,土地资源依旧会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