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即将叛国的学者 22(第2页)
临时医疗室内,众人轮番为林知远按摩西肢,促进血液循环。陆修文甚至用毛巾裹着灌满热水的橡胶袋,小心地敷在林知远冰冷的脚底。每一分每一秒,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为这个奇迹般的生命争取更多恢复的机会。
——
1955年10月19日正午,炽烈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万商港斑驳的码头。天火小组乘坐的钢铁巨轮在汽笛长鸣中缓缓靠岸,结束了22天惊心动魄的远洋航行。
万商港,这座名义上归属于东华国的港口,依然深陷殖民历史的泥淖。维多利亚式钟楼高耸入云,青铜指针在正午阳光下泛着冷光,每一秒的转动都像是在丈量着殖民统治的余威。雾都国的国旗在总督府穹顶猎猎招展,投下的阴影笼罩着半个港口。
然而在钟楼投下的阴影之外,港口的生命力仍在顽强滋长。狭窄的巷弄里飘来茶餐厅的油烟香,粤语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苦力们古铜色的脊背上滚落汗珠,在阳光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芒。这些细碎的生活印记,像一把把锋利的刻刀,在殖民者的铜墙铁壁上,铭刻下属于东方的纹路。
天火小组的成员们身着笔挺的深灰色中山装,手提行李箱,缓步走下舷梯。他们的步伐沉稳而坚定,眼中却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皮鞋尖终于轻轻碰触到了码头的水泥地面,十八年来积压的乡愁在胸腔里翻涌,他们不禁全身心感受着脚下这
片土地传来的温度——不是客轮甲板的钢铁冰冷,而是带着阳光余温的、真实的祖国大地。
林知远静静地躺在担架上,雪白的布单将他完全覆盖。西名接应人员小心翼翼地抬着担架,小组成员们默契地围成一圈,用身体筑起一道无形的保护墙。
东华国的官员带着全副武装的护卫和专业的医务人员,早己在码头严阵以待。
星条国的外交官们举着相机,远远地监视着每一个细节。
封锁线外,数十名各国记者挤作一团,快门声此起彼伏。三十余名东华商会代表挥舞着鲜艳的国旗,高喊着欢迎口号。
最令人动容的是码头工人们自发组成的人墙,他们用结实的臂膀阻挡着雾都国检疫人员的靠近,古铜色的脸庞上写满了坚毅。
在这片喧嚣中,天火小组成员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沉稳。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下船,更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雾都国的检疫人员在武装警员的簇拥下,突破码头工人的人墙,涌向天火小组。为首的检疫官身着笔挺的白色制服,胸前的雾都国徽章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抬手示意,身后的警员立即分散开来,在码头形成一道半圆形的封锁线。
“根据《万商港卫生检疫条例》,请配合检查。”检疫官操着生硬的东华语,眼神却紧盯着盖着白布的担架。两名戴着橡胶手套的检疫员己经上前,粗暴地翻开林知远身上的白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