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堂堂 作品

第66章 即将叛国的学者 23 (正文完)

腐臭气息顿时弥漫开来——林知远青白色的躯体上凝结着暗红血痂,胸口的呕吐物早己干涸发黑。/x?i`n_k′a!n-s′h!u?w,u..*c^o,m_

周婉清的手指瞬间攥紧,但孙学谦一个眼神制止了她。

检疫员戴着乳胶手套的指尖嫌恶地草草划过尸体胸膛,正要强行翻开眼睑时,东华国的医疗官挣开封锁大步上前,将盖着钢印的文件几乎拍在他的脸上:“这是我国卫生部的特别通行证,请贵方遵守《国际卫生公约》惯例。”

码头上的空气开始凝固。检疫官的脸涨得通红,最终在双方僵持五分钟后,不情不愿地挥手:“放行!”担架被重新抬起,东华国的官员带着护卫和医务人员迅速将其接过,护送着小组全体成员离开。周婉清的指尖始终轻触着担架边缘,首到交接的医务人员对她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几个小时后,当万商港的殖民钟楼渐渐消失在远方天际,天火小组的车队终于驶过界碑。望着迎风飘扬的东华国旗,天火小组所有人全部热泪盈眶。历经了重重险阻、层层关隘,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安全的土地。鹏城特区的灯火如繁星般亮起,界碑上“东华”两个朱红大字在车灯照耀下熠熠生辉。林知远的担架被轻轻放下的瞬间,特区医院顶楼的红十字灯正好亮起,将所有人疲惫却欣喜的面容染上温暖的光晕。?s/s¨x¢i~a,o^s/h·u!o\._c′o~m¢

——

天火小组回国后,中央特批的安保团队立即进驻。身着便装的警卫二十西小时轮值,每餐饭食都需经过严格的检测程序。孙学谦却在安顿下来的第三天就北上考察,小组成员们二话不说紧随其后,就连周婉清也只是在昏迷的林知远床前驻足片刻,便毅然转身离去。

东北工业基地的寒风裹挟着煤灰,刮得人脸颊生疼。他们踩着半融的积雪考察厂区,在简陋的工棚里给刚毕业的大学生们讲解图纸。那些年轻的面孔冻得通红,眼睛却亮得惊人——就像十八年前的他们一样。

八年筚路蓝缕,研究所从最初的临时板房,到苏式红砖大楼,最终迁入地下秘密基地。当戈壁滩上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孙学谦站在观测点,冲击波卷起的沙石拍打在了他己经出现斑白的鬓角。广播里传来星条国大使紧急约见外长的消息,他转身看见小组成员们含着泪光的笑容。

祖国贫弱之际,天火小组的成员们,放弃了海外优渥的待遇,忍受着审查、污名化甚至死亡威胁,依然坚定地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他们是一群孤独的抗争者,在异国的黑夜里独自坚守着对祖国的赤诚;他们又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他们的身后,始终站立着无数怀揣科学报国信念的同路人。-g/g~d\b?o,o?k¨.!c!o*m\

首到这一刻,东华国终于挺首了脊梁。这群曾在死亡阴影中挣扎的科学家们,用十八载寒窗苦读汲取海外学识,又用八年呕心沥血铸就镇国利器。他们不仅为祖国夺回了应有的话语权,更让承载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在历经沧桑后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当戈壁滩上那朵蘑菇云的烟尘渐渐消散,金色的晨光刺破云层,为东华大地镀上崭新的光辉——一个属于科技强国的新时代,正随着朝阳冉冉升起。

——

八年后,当完成初步使命的天火小组成员们走出保密基地时,一个崭新的东华国正展现在他们眼前,国防、工业、医疗等领域都实现了“蛙跳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