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情满四合院之阎埠贵17(第2页)
-
十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阎埠贵拎着网兜,里面装着两斤国光苹果和一瓶菊花白,踩着湿滑的胡同路面来到郑老爷子家。
雨水顺着伞骨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郑老爷子正在听收音机里播报的《人民日报》社论,见阎埠贵来了,就把音量调小了。老式收音机的电子管发出橘黄色的光,映在墙上的毛主席像上。
"老领导,您帮我看看这个。"阎埠贵从人造革公文包里取出装订整齐的论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标题用毛笔写得工工整整。
郑老爷子戴上老花镜,镜片上反射着窗外的雨光。他翻到"红心作文教学法"那章时,突然拍了下膝盖:"好!这个新旧变化的案例用得好!"
老人抬起头,"娃娃做起,很好。下个月区里要成立教材编写组,我推荐你去试试。"
话没说完,窗外传来一阵自行车铃声。郑老爷子起身掀开蓝布窗帘:"哟,说曹操曹操到,教育局的小李来了。"
一切水到渠成。
元旦前夕,红星小学的广播喇叭里正播放着《社会主义好》。
阎埠贵在办公室收拾东西,那把用了五年的红木戒尺,磨得发亮的教案本,还有学生们送的搪瓷茶缸。
王校长亲自送来调令时,窗外的雪正下得紧。
"阎主任,"王校长把盖着红印的文件递过来,"明天就去区教育局报到。"
这年头,别看通讯设备一般,但是消息传的飞快。
距离阎埠贵调职的消息还没半天,就传遍了红星小学,还有西合院。
前院王婶正在水管前洗白菜,冻得通红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阎老师这是鲤鱼跳龙门啊!"水珠从白菜叶上滴落,在地上结了一层薄冰。
刘海中背着手在中院踱步,棉鞋踩在雪地上咯吱作响:"教育局工资至少多五块钱吧?我听说还有书报补贴...怎么我就不能当领导呢。"自言自语里全是羡慕和嫉妒。
虽然现在几个老小子关系不错了,但是竞争不能少,凭什么就你压我一头呢。
这老哥仨现在谁也不服谁。
易中海站在自家门口,手里转着两个核桃:"老阎啊,到了新单位,要注意团结同志。"
我老阎一首很团结的好么。
-
报到那天,阎埠贵特意换上了那套只穿过两次的毛料中山装。
教育局大院里,金黄的银杏叶落在鲜红的标语牌上,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阎老师,欢迎欢迎!"教研室马主任热情地握着他的手,办公室里的铁皮暖气管正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你的红心教学法我们要在全区推广。不过..."他指了指墙上新贴的《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通知》,"咱们最近强调要联系实际,你的教案得增加些新内容。"
下马威呀!
阎埠贵从公文包里取出厚厚一叠材料,纸张散发出新鲜的油墨味:"这是我补充的'田间地头识字法',可以把生字教学和农业知识结合起来。比如教'穗'字,就带学生观察麦穗..."
马主任边翻看着教案,边点头:"这个好!'一边劳动一边识字',正符合当前精神!"
-
下班后,阎埠贵特意去了趟百货大楼。玻璃柜台里,红灯牌收音机闪着诱人的光泽。售货员开发票时,钢笔尖划破纸张的声音让他想起备课的夜晚。
最近太辛苦了,得补补。
阎埠贵又转到供销社,菜市场,看看有什么能买的。
这个点有点晚了,啥也没有。
新的没有,只能用库存了。
阎埠贵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从空间里拿出来一只处理好的鸡,两斤五花肉,家里还有鱼干,腊肉,白菜,还行。
晚饭的丰盛让大家很是开心。
阎埠贵特地让解放去给聋老太太送了点容易克化的,老太太最近掉了两颗牙,不好嚼了。
老太太为
此火很大,特地把阎埠贵和易中海折腾了一下,一个让给补墙,一个让给擦玻璃,最后说擦的不干净,又擦了一遍。
阎埠贵…
阎埠贵第二天,就找关系,给老太太换了几块新玻璃,看看,干净不!
刘海中,就在旁边看着,他不说话。
老太太的慈爱他无福消受,看,老阎又被拿捏了。
晚饭后,全家人围着崭新的收音机,稀罕。这算是家里又添了一大件。
阎埠贵调试着天线,收音机里正播唱"东方红"。
一片暖意融融。
阎埠贵琢磨着,怎么能让自己,让自家更红更专呢,未来十几二十年,越红越专越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