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情满四合院之秦淮茹14(第2页)
“妈,妈,街道上标语写着一夫一妻制,这是什么意思呀,妈妈?”
“就是一个爸爸只能娶一个妈妈?”
“什么都是吗?”
“那为什么一个鸡爸爸有好几个鸡妈妈?咱家只有一个大公鸡,可是有好几个母鸡。”
“妈,不都说男孩子长大了要自己睡吗?咱是不是也要跟大公鸡搭一个新窝?”
这就是传说中,孩子猫憎狗嫌的年纪吗?
秦淮茹把目光转向了贾张氏,贾张氏抱着槐花快步走开了。
真是,太不讲义气了。
今天是想念贾东旭的一天。
晚上,她特意检查了棒梗的学习情况。贾张氏虽然不识字,但硬是照着秦淮茹留下的字帖,每天教棒梗认五个简单的字。
"妈,您真厉害。"秦淮茹由衷地赞叹,"这字教得比老师都标准。"
贾张氏老脸一红:"我哪会教啊,就是照葫芦画瓢..."但眼里的自豪藏不住。
夜深人静时,秦淮茹伏在灯下奋笔疾书,将现代仓库管理理念与党校学到的理论相结合,写成一份《关于改进工厂物资管理的几点建议》。她刻意避免使用任何"资本主义"词汇,全部用"群众智慧"、"工人创造"来包装。
周三一早,她带着这份材料返回党校,首接交给了李主任。
李主任看完,眼镜后的眼睛亮了起来:"秦组长,这些方法你在厂里实践过吗?"
"在小范围试行过,效果很好。"秦淮茹谨慎地回答,"比如'先进先出',工人师傅们叫它'新货靠里放,老货先出门',简单好记。"
"好一个'新货靠里放,老货先出门'!"李主任难得地笑了,"群众的语言就是生动。这样,你把这个材料再完善一下,下周一课堂上给大家讲讲。"
这个机会让秦淮茹在党校一炮而红。
她的讲课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连最挑剔的学员都频频点头。课后,不少来自工厂的学员围着她请教具体做法。
"秦组长,你说的这个'分类管理',我们纺织厂能不能用?"周大姐拉着她问个不停。
秦淮茹耐心解答,心里却想着如何借这个机会建立更多人脉。这些学员将来都是各单位的骨干,关系处好了,对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天深夜,秦淮茹在教室整理笔记,突然听见隔壁办公室有动静。她好奇地走过去,发现李主任还在伏案工作,桌上堆满了待批改的作业。
"李主任,您还没休息?"
李主任抬头,眼镜片上反射着台灯的光:"哦,秦组长啊。作业太多,赶着明天发还给大家。"
秦淮茹犹豫片刻:"需要帮忙吗?我可以帮您登记分数。"
或许是夜深人静容易卸下防备,李主任居然同意了。两人一边批改作业,一边闲聊。
秦淮茹这才知道,李主任是五十年代留苏的高材生,回国后本可以去部委工作,却主动要求到基层党校教书。
"部委不缺我一个,但基层需要懂现代管理的人。"李主任推了推眼镜,"可惜现在很多人把苏联经验当教条,不会灵活运用。"
秦淮茹心中一动:"所以您才鼓励我讲那些'土办法'?"
"没错。"李主任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你有群众工作的智慧,又善于总结,很难得。"
这次深夜长谈让秦淮茹与李主任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之后的日子里,李主任经常给她"开小灶",讲一些当时国内还很少人知的现代管理理论。
时间飞逝,转眼培训过半。一个周五的下午,秦淮茹正准备回家,李主任叫住了她:
"秦组长,结业后有什么打算?"
秦淮茹一愣:"回厂里继续工作啊。"
"没想过换个岗位?"李主任试探性地问,"比如厂办,或者局里的物资科?"
秦淮茹这会儿心跳突然有点快了,这是大佬要提拔我?。物资科可是管着全工业局的物资调配,权力
不小。
"我...我听组织安排。"
"好好表现吧。"李主任拍拍她的肩,"结业时会有市里领导来,优秀学员可能会被首接抽调。"
带着这个好消息,秦淮茹骑车回家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夕阳西下,她的影子在路上拉得很长。现在,她感觉她好像有一条更广阔的道路了。
搞事业!
院门口,槐花正在学步车里蹒跚学步,看见她立刻"妈妈妈妈"地叫起来。贾张氏站在一旁,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
"看,槐花会叫妈妈了!"
秦淮茹抱起女儿,在她柔软的小脸上亲了又亲。
好像所有的奔波劳累,在这一刻都值得了。以前总听别人这么说,现在她也深刻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