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情满四合院之秦淮茹15
党校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鸿¢特¨小′说·网- .首′发,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松树枝叶,洒在教学楼的红色砖墙上时,秦淮茹就己经坐在教室里预习当天的课程了。
"秦组长,你又这么早?"周大姐推开教室门,看见秦淮茹伏案疾书的身影,不由得摇头感叹。
秦淮茹抬头微笑,晨光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早上脑子清醒,记东西快。"她合上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工整的字迹和自制的表格。
"我像你这个年纪时,也没这么用功。"
周大姐在她旁边坐下,从布包里掏出课本,"不过话说回来,你记笔记的法子真特别,那些表格看着就明白。"
秦淮茹习惯用现代思维导图和表格整理知识,在这个年代确实显得新颖。但正如李主任所说,方法实用就好,不必拘泥形式。
"就是随便画画,帮助记忆。"她轻描淡写地回答,顺手帮周大姐理了理翘起的衣领。
上午的课程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老师讲解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秦淮茹一边听一边在脑中对比现代市场经济与六十年代计划经济的异同。
当老师提问时,她举手发言:
"老师,我认为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可以借鉴一些市场调节的方法。比如我们轧钢厂仓库,通过分析不同车间的用料规律,可以更合理地安排物资调配..."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后响起议论声。这种观点在1962年相当大胆。.5-4!看¨书` ·更^新-最^快?
秦淮茹紧张地攥紧了钢笔,生怕说错了话。
但老师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道理。计划不是死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秦组长的例子很好。"
下课后,小李和小刘围住秦淮茹:"淮茹,你胆子真大!这种话都敢说。"
"我只是说了实话。"秦淮茹收拾着书本,"管理仓库这些年,我发现死板的规定往往适得其反。"
"这话你跟李主任说过吗?"小李推了推眼镜,压低声音,"他可是出了名的严格。"
实际上,每次课后,她都会整理问题,等晚上办公室人少时去请教。李主任看似严肃,实则很欣赏她勤学好问的精神。
"你的思维方式很特别。"有一次李主任这样评价,"不墨守成规,但又不脱离实际。"
秦淮茹只能以"工人师傅们教得好"搪塞过去。幸运的是,那个年代确实有不少自学成才的"土专家",她的表现并未引起怀疑。
下午是小组讨论,主题是"如何提高工厂物资利用率"。秦淮茹所在的小组有七个人,分别来自不同工厂。
"我们纺织厂最大的问题是棉纱浪费。"周大姐皱着眉头说,"挡车工为了赶产量,经常把还能用的纱线当废料扔掉。"
"我们机械厂更严重。"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男学员插话,"精密零件随便堆放,生锈了就首接报废,看着都心疼。"
秦淮茹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等大家都说完,她才开口:"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她提议建立一个"物资循环利用"系统:
将各厂的废料分类登记,互通有无。?看+书-屋~小.说/网- .首¨发,比如纺织厂的废棉纱可以给机械厂做擦拭布,机械厂的金属边角料可以回炉再造。
"这需要各厂之间建立联系,"她在纸上画着示意图,"最好由工业局统一协调。"
组员们眼睛一亮,纷纷补充细节。讨论结束时,他们的方案被选为全班最佳,将在结业汇报上展示。
"秦组长,你脑袋怎么长的?"络腮胡学员拍着大腿感叹,"这主意太绝了!"
秦淮茹谦虚地笑笑:"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她心里明白,这不过是现代工业生态理念的简化版。
晚饭后,她照例去教室整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