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天机神功(第2页)
李腾空点了点头,示意乐山将卷轴交给小夏,坐下说话。
“你这些时日可好?”
“孩儿都好,骊山老母收了呦呦为徒。”
“我知道,他们这会还在山上练功。”
“母亲此行可见到了韦雪?”
“先不说这个,我还与有些要紧事要和你商量。”
“母亲请讲。”
“我已经把你回来的消息告诉了教内的骨干,他们一会便会山上来商讨北冥教的安排。”
“母亲的意思是?”
“你是薛崇简的儿子,我只是代你们父子做着这北冥教教主的位子,你既然回来了,自然应该把教主的位子交给你。”
“母亲,我从未想过。”
“我不是逼你做教主,不过作为崇简的儿子,你是时候想一想了。”
乐山一时间有些懵,自己回到庐山,只是为了认李腾空这个母亲,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北冥教的教主。
“崇简创立北冥教的初衷是为了反唐,为了报仇,教中的骨干也皆是秉持着这一宗旨。”
“母亲,我并不想当北冥教的教主,更不想做什么反唐的大事。”
“你阿爷死后,北冥教蛰伏了这么多年,教众信众等的就是东山再起的一天,即便你说不想,他们也未必接受。”
“那我就更不能当这个教主。”
“你阿爷留给你的信里也说了,要怎么选择,留给你自己决定。”李腾空一边说一边戴上了面纱道,“不过无论做什么选择,你都需要面对他们。”
“师傅,有客求见。”李腾空戴上面纱的那一刻,门外传来了小夏的通报声。
“请他们进来!”
“薛巡礼!”乐山认出应声入内的第一个人便是在洛阳时遇到的北冥教薛巡礼。
“少侠,我们又见面了。”薛巡礼点头示意道,“不对,我应该叫你少主才对!”
“不敢,薛巡礼还是叫我乐山吧。”
“属下本名薛偆,少主叫我薛偆便是。”
薛巡礼扭头看了看李腾空,目光中透露这疑惑,像是在询问此人为何不愿承认自己的身份。
不一会是蔡寻真、瀛海洲的赵无极以及其他几人也陆续到来,北冥教几大执事,除了死去的李青城,悉数到场。
薛偆和赵无极等人欲以教主之礼参见乐山,被乐山用内力托起,几人跪不下去,只得作罢。
“少主,我们何时起事?”有耐不住性子的执事率先发话。
“李唐大势已去,以我北冥教如今的实力,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立刻有人附和道。
“安禄山父子都已死了,洛阳战事虽有反复,李唐已然重兴旗鼓,何谈大势已去?”
“少主有所不知,肃宗李亨虽在灵武即位并收复两京,但与退居太上皇的玄宗关系微妙且紧张,玄宗旧臣与肃宗新贵之间更是矛盾重重。”
“肃宗本人性格优柔多疑,依赖宦官李辅国和皇后张良娣,导致宦官开始深度干预军政大事,两京光复之后,李唐的军队本已占了主动,但一场邺城之战,却成为平叛战争中灾难性的转折。”
“安庆绪在邺城被围困数月,粮草断绝,困兽犹斗。唐廷集结了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鲁炅、李奂、许叔冀、李嗣业、季广琛、崔光远九大节度使,号称六十万大军,意图一举歼灭安庆绪,结束河北战事。”
“六十万大军,又有郭李等人统帅,又怎么会变成了一场灾难?”
“六十万大军,实则只有二十万,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坏就坏在肃宗猜忌武将,不设统帅!仅派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军,导致九路大军互不统属,号令不一。”
“不仅如此,史思明在范阳击败唐将蔡希德后,亲率十三万精锐南下救援安庆绪。”
“唐军最初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筑垒挖壕,层层封锁。但安庆绪负隅顽抗,唐军缺乏统一协调的攻城计划,围城数月,未能攻克,师老兵疲。”
“史思明趁机派出精锐骑兵,不断袭扰唐军粮道,抢夺粮草,制造恐慌。唐军后勤补给线漫长且脆弱,在史思明的袭扰下疲于奔命,人心惶惶。”
“史思明的大军很快便抵达邺城附近,扎营于滏阳,与城内安庆绪遥相呼应。他并不急于决战,而是不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唐军,试探虚实,并继续打击唐军粮运。”
“唐军诸将的意见却又在此时出现分歧:有人主张先集中兵力打垮史思明援军,有人担心史思明断后路,有人则因粮草不济而急于攻城。鱼朝恩无法决断,各军只能各自为战,部署混乱。”
“唐军的犹豫不决,给了史思明充分的准备时间,面对唐军在邺城西北的安阳河北岸布下的连绵数十里的大阵,他丝毫不惧,意图利用唐军内部的矛盾和混乱一举击破。”
“史思明亲率精兵五万为前锋,以老弱之兵殿后,摆出决死一战的姿态。然而李唐的九节度使各领本部兵马,阵线松散,缺乏纵深和有效的预备队。”
“决战那日,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狂风沙暴中,唐军旗帜倾倒,金鼓失声,将领与士兵、各军之间完全失去联络。鱼朝恩和九节度使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
“连日缺粮、疲惫不堪、对史思明骑兵的恐惧,加上这如同天谴般的狂风,唐军士兵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贼至矣!”、“败了败了!”的恐慌瞬间蔓延全军。失去指挥和斗志的庞大军队瞬间瓦解。士兵们丢盔弃甲,像没头苍蝇一样向后狂奔。九路大军互不相顾,甚至为了逃命互相践踏、抢夺道路。辎重、粮草、军械丢弃如山。”
“史思明立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战机,指挥精锐骑兵从侧翼和后方猛烈冲击溃散的唐军。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史思明则乘势收编了安庆绪的残部,杀安庆绪,吞并其势力。”
“连曾在香积寺一战中成名的猛将李嗣业也在此战中伤重不治。”
“二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几乎耗尽了关东地区集结的主力部队,导致河北地区大部复叛,平叛形势急转直下。郭子仪等名将因此被问责,郭子仪被召回京师解除兵权,朝廷威信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不仅如此,为了尽快平定叛乱和应对财政危机,肃宗朝廷不得不广泛设置节度使,并赋予其更大的军事、财政和行政权力,‘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这虽然暂时稳住了局面,但也为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下降!”
“整个中原地区现在是人烟断绝,流民遍野,千里萧条。粮食匮乏,谷价腾贵,饿死者相枕于道。”
“南方虽未遭战火的南方,但朝廷的财政命脉几乎完全依赖尚未遭战火严重破坏的江淮、江南地区。对这些地区的赋税、漕粮征发达到了极限,官吏催逼严酷,使南方百姓也苦不堪言,都对朝廷产生不满。”
“少主,你想想,北方战乱不止,南方民怨沸腾,这不正是我们的好机会嘛?”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乐山沉默了,没想到自己一时间面临的会是如此重大而艰难的抉择。
“哎,大家莫要着急。”赵无极见到乐山低头不语,出来圆场道,“反唐是早晚的事情,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少主何时继任教主。”
“说得对,我已经打探过了。少主不仅武功盖世,在李唐的军中有天兵神将的美誉。”薛偆一反沉稳的常态,显得异常的兴奋,接着说道,“少主振臂一呼,敌我双方皆风从响应,真乃天助我北冥教也!”
“我没打算做教主,也没打算反唐!”乐山终于忍不住了,蹦出了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