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乃孟 作品

第134章 光复长安(第2页)

“少侠,这巫溪县一别,已经有一年有余了吧。”

“一年有余,这天下真是乾坤扭转。”

“我为少侠算的一卦可曾应验?”

“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我所求之物至今还没有找到,不过大人说的对,找不找得到,可能都不重要了。”青城之宝到底是什么?自己是不是一定要找到它?这一路以来,乐山渐渐的明白,一个人到底是谁,不是他的身世,而是他面对世界的选择。

“果然,虽只是一年有余,却当刮目相看,我没有看错你。”

“大人可为大唐卜过卦?”李泌神机妙算,如今长安虽复,天下何时可以太平,乐山忍不住问。

“国运不可算,每一个的选择都会改变国运变数太多。”

“那大人可曾为自己算过卦?”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我记得这首诗,第一次遇到大人的时候,就听大人吟诵过,却不知是何意?”两次相遇,李泌都吟了同一首诗,乐山难以琢磨其意。

“该怎么做,我的心会告诉我。你的心,也会告诉你。我只送你两个字‘从心’。”

乐山、韦雪与史天赐护送李泌赶往凤翔,行至扶风路过法门寺。法门寺佛塔依旧,大殿却已焚毁了半边,寺内残破,只有几个小沙弥和老和尚勉力维持。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和尚,乐山一问才知,叛军占领长安之后不久,安守忠果然奉安禄山命派兵前往法门寺,劫掠舍利和大唐历代留下的珍宝。法雨禅师手捧舍利子于大雄宝殿前自焚殉教,法门寺众高僧亦前仆后继,皆于火中坐化,留斑斓舍利数百颗,叛军不辨,自退。剩下的僧众将这些舍利子收集了,供奉于寺中真身宝塔之内。

“大师坐化之时,天空突降倾盆大雨,将大师身上的火熄灭,乃我佛慈悲,不忍大师离去。”老和尚说起当日的情景,声泪俱下。

“大师又命吾等堆砌干柴,再次引火,这才……”老和尚泣不成声,乐山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

看见乐山愣在原地的样子,老和尚擦了擦眼睛说道:“这位施主,我们可曾在哪里见过?”

乐山愣了一下,仔细端详了眼前的人,并不是自己之前几次来法门寺见过的僧人,也可能是自己记忆模糊了。

“我与法门寺和法雨大师有些渊源,可能是之前在寺里遇到过大师。”

“我本不是寺里的和尚,长安陷落之后才路过这里。”老和尚犹豫了一下,在脑海里搜刮了一下,突然想了起来。

“你是我逃难来这法门寺的路上遇到的那个坐马车的年轻人!”

“你是?”乐山擦亮了眼睛,还是认不出来。

“施主不认得我了,老衲出家前的俗名叫贾昌,是宫中养鸡的。”老和尚摸了摸自己光头,自嘲道,“施主当日说佛门清净之地,岂是我等避难之所,我记得很深。”

乐山似乎有些想起来了,当日韦雪受伤,小七驾车离开法门寺的时候,确实遇到过一帮逃难的皇亲贵胄,不过当时自己的心思都在韦雪的伤势上,跟他们说过些什么,却着实想不起来了。

“施主当日说的没错,佛门也不是我们的避难之所,但法雨大师却用自己的牺牲保护了我们,我也是受此感化,才遁入了空门。”

“如今长安已经光复,大师可有回京的念头。”

“老衲已经遁入空门,本该与凡尘俗世断了牵挂,怎奈对妻儿老小尚不能放下心来,愿回长安看看,无论他们是死是活,也就断了念想,从此安心侍奉我佛。”

乐山最不想听到的消息还是被证实了,但这也恰恰说明了法雨禅师的先见之明。如今长安光复,一定要让肃宗再建法门寺,不仅为了重新供养佛祖舍利,也为了昭彰法雨禅师他们舍身护佛的精神。乐山将原委告诉了李泌和天赐,众人皆唏嘘不已,李泌答应乐山一定禀奏肃宗,重修法门圣境。

三日之后,来到凤翔,肃宗的鸾驾正准备班师。李泌面见肃宗,除了禀报『拱卫司』意图行刺一事之外,更是来向圣人进献稳固皇位之策。

“朕已上表太上皇,请从成都返京。太上皇返京之时,就是我从回东宫、尽臣子之职之日。长源觉得如何?”

“陛下如此上表,诚心可鉴天地,但是太上皇必不肯回京。”

“为何?”

“陛下平定天下、收复长安,太上皇却坐享其成,让陛下退位,这不是让天下耻笑?”李泌字字珠玑,“太上皇若不回长安,则陛下名不正言不顺,亦会为天下诟病。”

“那当如何?”听完李泌一番话,肃宗也明白自己心急不当了。

“陛下再修一表,就言帝都光复,宗庙重修。皇上思念太上皇,请太上皇返京,让皇上能尽其孝心,奉养亲恩。”

“就依长源所言,我速速命人再拟奏表。没有长源,寡人真是寸步难行啊。”

“陛下,臣还有一事。”

“长源请讲。”

“永王李璘擅自东巡一事……”

“李璘谋逆,长源是想为其平反嘛?”肃宗有些不悦。

“永王已死,对陛下已没有威胁。但陛下不要忘记永王的四道节度使是太上皇封的,陛下定他谋逆,岂不是给太上皇难堪?回京之后,你们父子嫌隙要如何相处?”

“长源所言甚是,我这就昭告天下,赦了李璘的罪,再册封他的后人,以解太上皇的心结。”

“吾皇英明,还有一件事,这在南诏救过陛下的李乐山随臣一道来了凤翔。洛阳城里的安禄山也是为他所杀,不知道陛下要不要召见他。”

“寡人也听说了,此人神勇,军中似有不少他的耳食流言。长源觉得此人可用嘛?”

“此人侠肝义胆,却是江湖做派,臣恐他不是入幕之宾。”

“那就不必见了,等消灭了安贼的『拱卫司』,多给些赏赐打发了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