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光复长安
香积寺的山门已经破碎,佛主的塑像同样倒在血泊中,眼中红色的泪,不知道是士兵们的鲜血,还是佛真的哭了。
叛军退回长安城,坚壁清野。唐军一时无法破城,只得在城外安营扎寨,伺机而动。整个长安城外尸横淤塞,血流成河,哀鸿遍野。长安城内亦是草木皆兵,烽烟四起,沸反盈天。
当天夜里,乐山和韦雪也来到了长安城东通化门外。两军的战场在城西,这城东并未战事,但此时本应宵禁关闭的城门却大开着,叛军拥门而出,落荒而逃。
二人见状,以为唐军已经进城,便飞身而入,查看究竟。这长安城内已经乱作一团,叛军士兵四散逃窜,沿途烧杀抢掠,百姓关门闭户,避之不及。乐山抓住了一个军士逼问之下,才知道长安并未光复,只是叛军白天吃了败仗,是守、是战、还是逃,将领们莫衷一是,这才搞得各自为营、支离破碎、望风而逃。
“小叫花子,你有何打算?”韦雪已经看出乐山不会束手旁观。
“我想去杀了那守城的叛军首领,群龙无首,唐军攻城也会来的容易一些,以免更多的生灵涂炭。”
韦雪点了点头,二人抓个叛军问清田乾真等人龟缩在伪京兆府,便向宣阳坊而来。
“雪儿,你拿着青城剑,以防万一。”乐山把青城宝剑递给了韦雪,换回普通的青峰剑,说道,“就当我陪你的玄霜灵华。”
韦雪明白乐山的心意,双手接过青城宝剑,却不知为何觉得异常的沉重。
宣阳坊位于长安城东,平康坊以南,东市的旁边。韦雪对长安轻车熟路,二人飞檐走壁,四更刚过,便来到了京兆尹的府邸的门前。
田乾真的伪京兆府曾是虢国夫人的宅第,此刻灯火通明,叛军将领田乾真、李归仁、张通儒等人正在商议对策。
“怎么办,是守还是逃?”西京留守张通儒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还守得住嘛?”京兆府尹田乾真气急败坏的说:“安大人呢?”
“安大人不知踪影,是不是已经逃了?”李归仁白天在阵前受了重挫,身上还带着伤。
“安守忠,你个畜生,怎可临阵脱逃!”田乾真闻听此言,气的浑身发抖。
“他是先帝的干儿子,我们能拿他如何?”李归仁也对安守忠的行径灰心丧气。
“我也是先帝的干儿子,我还没走呢!”田乾真不知道是气安守忠不忠,还是气他跑的比自己还快。
“长安恐是守不住了,不如退守陕郡,再谋。”张通儒觉得连安守忠都跑了,自己为何不跑,只是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李将军,你去统军,我们速离此地,再与陛下从长计议。”终于统一了弃城的意见,田乾真胸中一口恶气却还没有出:“传令下去,把长安给我烧个精光,给李亨留一把毒燎虐焰!”
乐山和韦雪刚刚跃入京兆府廨署,就听见了田乾真的厥口诅咒。二人怒从心起,直接杀了进来。
院内士兵虽多,却是普通士卒,并不会武功。二人武功高强,他们哪里是对手,被杀的措手不及。田乾真、李归仁、张通儒三人见势不妙,转身就逃。这田乾真逃的慢了些,被乐山一剑削掉了脑袋。
其余人见状,早就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整兵传令,纷纷苟且逃生。长安城这一下更乱了,叛军剩余的数万人疯了似的从东南两个方向涌出,一时间人喧马嘶、狼奔豕突。
五更已过,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喧嚣突然沉寂了下来。乐山和韦雪来到了城头之上,刚刚的仓皇兵马已经销声匿迹,只留下一城狼藉。整个长安安静下来,城中四处烽烟,但幸而没有变成大火。曾经盛极繁华的百年帝都如今凋敝疮痍,满目凄凉。陆陆续续的有百姓小心翼翼的从坊间里走出来,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浩劫之后,长安和他的百姓迎来了新的一天。
西三门,开远、金光、延平依然紧闭,唐军并不知道叛军已经倾巢而出。乐山和韦雪来到金光门上,砍倒番旗,令百姓们打开城门。唐军初以为诈,不敢冒进,立即禀报李俶、郭子仪和李泌。
李俶领众将出营查看,郭子仪派仆固怀恩带兵靠近城墙,士卒中竟有人参加过南阳之战,认出了乐山,大声呼喊着:“那是我大唐天将!天将下凡!”
很快唐兵都开始欢呼,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长安得复,天将下凡!长安得复,天将下凡!”
李俶这边也听见了呼声。李泌看了一眼史天赐,史天赐心领神会,策马来到金光门前,仰头一看,果然是乐山和韦雪。
“乐山,是你嘛?我是史天赐!”史天赐马踏回旋,在城下高呼。
“是我!叛军已撤,让大军进城吧。”
史天赐通报李俶和李泌,唐军这才浩浩荡荡的推进长安,失陷了一年零三个月的帝都终于光复了。
乐山与史天赐在城下紧紧拥抱,二人各自经历的战乱、离难,尤其是南八和颜季明的死,让内心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
“南八死了。”天赐以为乐山还不知道,眼含热泪的说。
“我知道了。”乐山的眼睛红了,“他一定死得其所。”
良久二人才分开,天赐向韦雪打了招呼,韦雪莞尔一笑,询问肃宗、韦见素、雪奴现在何方。
“圣人和韦大人尚在凤翔,已派快马去去送捷报,不日便会班师回銮。雪奴毕竟是个小姑娘,跟随我征战多有不便,我把她和凤翔的官署女眷安置在一起了,应该也会随圣人一道回京。”
“安仁执派了他手下『拱卫司』的高手意图行刺,圣人这一路恐不安全。”乐山把他们从张琴那得来的讯息赶紧告诉了史天赐。
“我已得到了消息,不过现在『君子卫』的人所剩无几,现在圣人身边的防卫由左监门卫大将军鱼朝恩统辖。”史天赐闻听,道:“我们还是先向李泌大人禀报此事,让大人定夺。”
史天赐带着二人来见李泌,将事情的原委告之。李泌决定亲自回凤翔回禀肃宗,乐山和韦雪不放心,也愿跟随。四人四骑,日夜兼程,在途中,李泌与乐山有这样一番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