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东升西降
唐军入城,又立刻将驻守其他几门和城中剩余的叛军俘获,第二天天一亮,常山的百姓惊讶的发现,自己又变成了大唐的子民。
李光弼看到被押送到面前的史思义,问道:“你认为自己还有活路嘛?”
见安思义不答,又说道:“你久经战阵,倒是说说看,我的军队能否敌得过史思明嘛?你且为我出谋划策,如可取,可绕你不死。”
安思义抓住了机会,指出唐军长途奔袭已经疲惫不堪了,如果和史思明的军队进行遭遇战的话,恐怕胜算不大。何况史思明的军队大部分是骑兵,利于野战,在大平原上决战肯定对唐军不利,如果第一仗收到挫折,必定影响士气,你不如巩固城防、以逸待劳等史思明的到来。
常山成功收复,乐山也顺利的解救出了颜季明的母亲和妻女,然而史思明的先锋部队第二天天还未亮就已经抵达常山城下,其亲率主力两万人也随即赶到。
李光弼听从史思义的建议,先是据城固守,坚壁挫锐,后又趁叛军立足未稳、稍有懈怠,便派遣五千步兵开东门出战。一番激战之下未能击退敌军,后又名五百弓弩手自城墙上引箭齐发,待叛军锐气受挫后撤时,命一千弓弩手出城追击,分成四队轮番发箭,终于将敌军杀退。
随后乘胜追击,率领五千步骑兵出城与叛军夹滹沱水相迎,他们在道南沿着滹沱河排成长枪方阵,并将弩手置于方阵前列两侧。
史思明再次整队,命令全军上马。他派遣一千名重甲骑兵向唐军方阵冲去。重甲骑兵的气势令人震撼,唐军长枪方阵也感受到了压力。
然而,在重甲骑兵进入一百步之后,长枪方阵左右两翼的弩手开始发射弩箭,无数箭矢飞向骑兵,将他们的冲锋节奏打断。
被击中的骑手纷纷翻落马下,马匹嘶鸣,冲击的速度被连续的弓箭射击所打断。那些未被击中的骑手看到前方密密麻麻的长矛,知道无法突入,于是他们夹紧马腹,向左右方向逃跑,形成了一个环形撤退。
史思明组织了两次重骑兵冲锋,但都无法突破,于是他下令停止冲击,全军就地休息,等待后方步兵的到来。敌军暂停攻击,李光弼松了一口气,他也命令全军就地休息,派出了游骑兵四处侦查。
就在此时李光弼闻报有叛军五千步兵自饶阳来,一昼夜行一百七十里,正在常山东南九门县南面的逢壁休息。李光弼当即派步骑各两千人人,偃旗息鼓,沿河潜行。至逢壁,叛军士兵正在吃饭,唐军乘机掩杀过去,斩杀殆尽。史思明闻讯失色,只好撤军退入九门。李光弼以少胜多,初战告捷,常山九县,有七县归附唐军,只有九门、藁城尚在叛军手中。
李光弼和史思明一据常山,一据九门,连续对峙了四十余天,史思明派人阻断李光弼粮道,军马只能吃草席续命。李光弼只得向郭子仪求援,郭子仪亲率大军抵达常山与李光弼回合,在常山附近聚集蕃、汉步骑兵十万余人,声势大振。
郭李二人在九门与史思明展开大战,大获全胜,史思明收拾残部退至赵郡,蔡希德逃回洛阳向安禄山求援。
常山之困得解,乐山心中惦记韦雪,便来向李光弼告辞。
来到郭子仪和李光弼驻扎的郡守府,二人正在商议军情,见到乐山前来,李光弼立刻向郭子仪引荐。
“郭大人,这就是我向你提起过的太子的救命恩人,也是这次助我兵不血刃,拿下常山郡城的英雄,李乐山!”
“乐山,这位便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郭大人。”李光弼颇为欣赏乐山的胆识和武功,自己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君实已经跟我提过数次,英雄不仅武艺超群,更是胸怀韬略,大唐正是用人之际,还望英雄能够多多相助。”郭子仪比李光弼看起来更加老谋沉稳,上来便是一番拉拢。
“多谢二位大人抬爱,我前来却是要向二位大人辞行。”
“何必如此着急,我们即将在嘉山一带与史思明决战,好男儿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李光弼劝阻乐山道,“郭大人最是举贤使能,我二人同在安思顺帐下为官之时,也曾交恶。郭大人放下私怨、不计前嫌,向圣人举荐我做河东节度副使,当此国难之时,我们当携手同心,共挽狂澜才对。”
“正是因为大厦将倾,我还有亲朋在长安,实在放心不下,还请大人赐我两匹快马,准我速速离去。”
“嘉山决战,我们必定会给叛军致命一击,到时只要平西郡王能够守住潼关,拖住进攻长安的叛军,假以时日,我军便可拿下范阳。到时候,平叛指日可待,何愁长安不保?”
“常山之战,在下已经见识了二位大人业盛勋贤,我一个江湖中人,战场上也没什么用,还是让我回江湖中去吧。”
“既然英雄心意已决,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英雄对常山军民有恩,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还请郭大人和李大人保护颜太守家眷万全!”
“颜大人忠烈感天、身殁名存,我们定当保护他的家人。”
乐山并无他求,转身离开,只留下郭李二人望着他的背影唏嘘不已。
放下乐山辞别郝廷玉,快马加鞭赶往长安不说,潼关守卫战的结果却和郭李二人的期待大相径庭,帝国的命运再次出现波折。
千里之外的潼关扼守着大唐统治中心的西大门,地形险要,关防坚固,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高仙芝和封常清被赐死之后,玄宗已经无将可用,不得已启用已经得了风疾在家养病得西平郡王哥舒翰镇守潼关。
哥舒翰多次请辞,却架不住“皇恩浩荡”,最后不得不接受了天下兵马副元帅的任命,领兵出征。
然后,玄宗皇帝对于哥舒翰的期待并不只是守住潼关,他交给哥舒翰更重要的任务是收复洛阳。凤迦异带着他的南诏兵马赶到潼关增援的时候,哥舒翰也刚刚收到皇帝的圣旨,要他引兵出关,剿平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