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乃孟 作品

第89章 山崩地裂(第2页)

“大家都没事就好。”乐山的心也砰砰的跳的好快,面对武林高手或者千军万马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紧张。幸好这个时候天赐和灵儿也走了过来,大家笑中带泪,劫后余生,没有什么比自己关心的人都在更加重要。也没有什么比经历这样的劫难更能人让人明白自己在意的是什么,更能把人的心紧紧的拴在一起。

南诏城受灾的情况不算非常严重,整理了几天之后,受灾的民众纷纷得到了临时的安置。乐山等人也来到皇宫与凤迦异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王子还是决定要去做唐军的人质嘛?”

“我已经禀明父王,父王也同意我们带领三千兵马随唐军一起回返长安。”

“这次地震,唐军伤亡不少,加上安禄山起兵之事,李亨应该已经无暇顾及南诏。”史天赐有些不理解凤迦异的决定,“王子为何还要只身犯险呢?”

“吴司马提出让我代替父王,已经是在李亨面前为我们尽力而为,我不能让吴大人为难。况且这也是我们和大唐修好的机会,否则以后一旦平定了安禄山,大唐再来秋后算账,遭殃的还是南诏的军民。”

“我正好也想要回长安,不如随王子一道,和唐军一起回返长安,大家还能有个照应。”听乐山他们说了安禄山起兵之事,可能已经攻占洛阳,直逼潼关之后,韦雪更加归心似箭。

“我也同意大家一起走,这次我们也算救了李亨的性命,我想他应该不会太为难我们。战事已起,跟随大部队,也会安全一些。”乐山明白韦雪的心思,也明白凤迦异的想法,这是一举两得之计。

“不过走之前,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韦雪把手臂上的铁臂钏取了下来,托在手心里对乐山说。

“你打算把它?”

“这是柏洁夫人的遗物,它是属于大理的,我想把它还回去。”

“好,我陪你去。”

第二天一早,乐山和韦雪雇了一艘小渔船,行驶到洱海的中间。此时的洱海风平浪静,再也没有了前几日的波涛汹涌,韦雪望着远处的点苍山,想念着公主和阿龙,以及在大理经历的一切,默默的将铁臂钏丢向了大海的中央。

数日之后,一切整装待发,凤迦异告别父王,领着三千南诏兵马、部分黄金和粮草,还有金雕,与乐山等一行朝着大唐驻军的三尖山而来。行至唐军驻地,只见唐军兵马已有开拔的迹象,粮草辎重正在集结运输。众人先行求见吴绪芝和李贞元,很快在先锋营帐见到了披挂整齐的吴绪芝,一身戎装,意气风发。

“你们真的信守诺言回来了,看来我没有看错人。”

“君子一言,何况这是两国相交!”凤迦异深施一礼,道,“只是南诏也遭了难,现在能动用的兵马和辎重只有我带来的这一些,其余的日后必定补上。”

吴绪芝非常欣赏凤迦异的一诺千金,也不枉费自己在建宁王和太子面前极力斡旋。

“吴大人这是要何往?”乐山看着吴绪芝的打扮,忍不住问道。

“太子命我沿途召集抗敌的力量,李贞元李将军已经先行开拔,支援潼关去了。”

“太好了!”

“现在局势吃紧。”吴绪芝叹了一口气说道,“探子最新来报,安禄山的大军已经直逼潼关。高仙芝将军坚持固守潼关,却因玄宗皇帝听信谗言,同封常清将军一起被就地正法了!”

曾经驰骋边疆让人闻风丧胆的帝国双姝居然被皇帝斩首了,众人不禁唏嘘不已,同时又为战事的惨烈和朝廷的昏聩所震惊。

吴绪芝眼眶有些红,接着说道:“敌军主力来势凶猛,大唐目前的军力只有固守潼关,并无力反击。但皇帝此举无疑逼迫其余守将贸然出击,恐潼关也将不日失守。”

”潼关一旦失守,那长安岂不是岌岌可危?”众人之中,韦雪最清楚潼关的战略意义。

“所幸,各地还是有尽忠报国之士揭竿而起,反抗叛军。常山的颜杲卿,平原的颜真卿,真源的张巡纷纷起兵讨贼,为我们争取了时间。”

“常山颜杲卿,那不正是自己师弟颜季明的阿爷嘛?”乐山闻言,立刻询问吴绪芝道,“请问大人,常山的战况如何?”

“安禄山命史思明攻打常山郡。颜杲卿昼夜防守,拼死作战。但城内兵员短少,向友军求援未果,寡御敌物资全部用完。不敌众,城池陷落,颜杲卿及其部将被叛军俘获,已被送到洛阳。”

乐山闻听常山陷落,不由得愣在当场,自己还曾答应颜季明有朝一日,一起报效国家,如今师弟却危在旦夕,生死不知。

“此去,不知道还有没有见面的机会。太子殿下正在用人之际,国家也正在危亡之机,我希望几位能报效军前,建功立业,救百姓于水火。”吴绪芝不敢再耽搁,向众人一拱手,上马扬鞭而去。

吴绪芝已经派人向太子通报了情况,但是李亨还是对几个人真能回来感到意外。此时的李亨已经从大地震的恍惚中清醒过来,加之乐山等人对他有救命之恩,又履约而来,不由得刮目相看。不再追究剩余的黄金和辎重,而叫是凤迦异禀明南诏王,能够派人照顾在地震中受伤的近万大唐士兵即可。

凤迦异与其所带的三千兵马被安排在了前锋营,和李贞元同属建宁王李倓帐下。乐山和史天赐因为还带着女眷,被安置在了中军偏帐,韦雪和蒋灵儿与李亨的宫女侍从们住在一起。简短节说,不日大军即启程向北,一路向长安涉水拔山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