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乃孟 作品

第64章 摇摇欲坠

“先生所言,我等记下。”各人都卜完了卦,乐山回到了正题上问道,“不过在下还有一事不明,适才朝廷那个布告,我等都没有看懂,郎君见了之后却为什么说叛亡必矣呢?”

算命先生抬眼看了看二人,微微一笑,把摊子上的铜钱往手里一收,缓缓说道:

“我朝之所以盛世太平,原因有三!”算命先生举起三个手指娓娓道来。

“首为一统,次为人口,三就是这钱。”算命郎君把手里的铜钱掂了掂。

“大唐一统天下,幅员辽阔,贸易通商就顺畅无碍。升平日久,人口增加,物资需求就变得旺盛。钱货流通,经济就得以繁荣。贞观之初,太宗皇帝就曾禁止民间铸鼎,以增加铜钱的铸造和供应。”

“先生的意思是,如今玄宗借寿诞铸鼎是要减少铜钱的流通?”

“姑娘冰雪聪明,真是一点就通。”

“那我就不懂了,为何流通的钱少了,就会引起祸患呢?”

算命先生重新把三枚铜钱放在桌上,问韦雪道:“姑娘原本有三钱,我若问你讨要,你可愿给我其一?”

韦雪还没来得及回答,算命先生已经收起了其中的两枚铜钱,继续问韦雪道:“如果姑娘只有一钱,我若再问你讨要,你又可愿意把这唯一的一钱给我呢?”

乐山似懂非懂,韦雪却恍然大悟。

“贸易不同于农耕,需要钱货作为媒介,才能方便买卖。”算命先生欣赏地看着韦雪说道。

“铜钱供应量大,贸易也就更加方便和繁荣。况且随着贸易的扩大,从事此类生产的人越来越多,钱不够的时候,大家就要借。”

“难怪有那么多的钱庄。”

“钱只有多,才有人愿意借给你、利息才低。因为富人的钱也需要生钱,只有把钱借出去收息才能保证他的钱不会越来越不值钱。富人争相放钱,利息自然就低,老百姓和商人从事生产和贸易的负担就轻。”

“可是钱越来越多,东西岂不是越来越贵?”韦雪脑筋转的很快,此话一出,乐山也频频点头,自己在江宁县当不良人那几年,就总是听到老百姓抱怨物价飞涨。

“姑娘此言差矣,近年来物价腾涌,多因人口激增,可耕之地不足造成,并非单纯因为钱多。”算命先生摇摇头继续说道,“觉得钱不值钱便减少供给,无异于刻舟求剑。”

“既然钱不值钱,那让百姓以货币缴纳税赋难道不是好事嘛?”

“以实物缴纳税赋,对于生产者是一种保障,若都以货币缴纳,如果生产者的货物不能都卖出去,对于生产者是好事嘛?货物卖不出去,百姓就会减少生产,民生凋敝不说,物价真的能够止沸嘛?”

“貌似有理。”韦雪点了点,若有所思。

“如今朝廷要将收回的铜钱为天子铸鼎,名义上是为皇帝制鼎祝寿,实则将大大减少铜钱流通的数量。铜钱的供应减少,必然影响贸易的往来,一份利变成三分利,谁还愿意借钱?大家手里都没钱,谁还愿意花钱。既不愿意借钱,也不愿意花钱,物价虽然止沸,但民生自此憔悴矣。”

“民生虽凋敝,但朝廷的租赋可一分都不会少,无异于重敛与民,非理扰乱,人心离怨,叛亡必矣。”

算命先生说的头头是道,乐山几人听的云里雾里。

“大唐能够实现这百年的平和,威镇四夷,全盖国力强盛,其实内用外患早已千疮百孔,一旦经济崩垮,不正是给了贼人可趁之机。”

一番话下来,说得乐山等人如醍醐灌顶,纷纷点头嗟叹:“先生所言,字字金玉,可是朝廷难道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嘛?”

“朝廷,不过是一个各方势力栾弈的庙堂,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平衡各方力量的代表罢了。”算命先生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奸佞当道,却再无姚宋,皇帝沉迷女色、疏于朝政多年,盛极必衰,也是劫数。”

“先生真乃高人也,还未敢请问尊姓大名。”

“在下李泌。”

“以李先生的胸韬,何去不报效朝廷,以免生灵涂炭,也可建一番功业。”

乐山在和算命先生攀谈,韦雪却觉得李泌这个名字为何如此耳熟,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在何处听过。

“在下一介山人而已,自蕲春来,途经此地,往终南山去,卜个卦、算个命,养活自己勉强可以,哪里有什么韬略。到是少侠,我看你仪表堂堂、目光有神,正是英雄之相。如有国难,理当有用武之地。”

“你是李长源?”韦雪听到蕲春二字,突然反应了过来。

“这位姑娘果然不凡,竟然知道在下的名字。”

“你是东宫的待诏翰林,有神童之称。因为写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重臣,被贬往蕲春。”原来贾至对于这位李泌的才华推崇备至,曾不止一次在韦雪面前提起。

“我已离开朝堂,如今只是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罢了。”

“久闻先生有治国之才,如果社稷真如先生所说将乱,先生必有经世济民的那一天,也是天下百姓的福祉。”

“有所为有所不为,都有可能是造福百姓的事情。”李泌看了乐山一眼话中带着玄机。

“多谢先生指点。”乐山恭恭敬敬的奉上卦资。

李泌也不客气,接过钱说道,“几位,我夜观天象,彗出柳度,各位好自珍重。”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李泌一边吟诵着,一边收了摊,乐山几人也转身离开,心中意犹未尽的想着刚才的卦辞。

“刚刚那人是谁?”回客栈的路上,乐山忍不住问韦雪。

“李泌,李长源,本朝出名的神童。”韦雪边走边说道,“据说深得玄宗皇帝的喜欢,张说和张九龄宰相都对他推崇备至。”

“看他年纪也不算大,最多长我十岁,竟有如此才能?”

“前几年玄宗召他入朝讲授《老子》。因其讲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成为太子李亨最信赖的谋士。”

“那怎会流落在此?”

“也正是因为他入了东宫,当今天子一直对东宫参政颇有忌惮,太子得到如此人才的协助,皇帝便又开始担心了。”

“太子既然是皇帝选的,又是皇帝的儿子,天下迟早是他的,皇帝又在担心什么呢?”

“说实话,这我也不太明白,当人做到了皇帝那个位子,亲情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吧。”韦雪摇了摇头,想起阿爷一直利用自己和阿姊,不禁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只知道,前太子李瑛就是因为阴结党羽而被杀,还连累了其他两位皇子。现在的太子李亨也差点因为结谋而被废,还被迫与太子妃合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