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达权通变(第2页)
韦见素心中一惊,不知道高力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赶紧让两个儿子上前参拜。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后堪当大任!”高力士接受了韦倜和韦谔的叩拜,并且询问二人现在担任的官职。
韦见素心里七上八下,高力士盯着自己的两个儿子问这问那,却不切入主题,到底是福是祸,让人忐忑不安。
“韦大人,你看看,我们都老了,我真是羡慕你啊,儿子们都是栋梁之材,不像我那没出息的养子,前些日子逛妓坊被人打脱了下巴。”
这一下韦见素更加不知道怎么接话了,他知道高力士有两个养子,却不是真的子嗣,现在又说羡慕自己,不明白他是什么意图,怎么接话都有可能得罪对方。
“都是皇上的奴才,唯有尽心尽力为圣人分忧!”想了半天,韦见素只能挤出这么一句。
“你这么说就对了。”高力士突然收敛了他的笑容,面色一沉,让所有人心提到了嗓子眼。
“大将军还请明示,下官必感恩戴德!”韦见素闻言立刻起身施礼,高力士话中有话,让人不寒而栗。
“让孩子们先下去吧。”高力士终于要言归正传,韦倜和韦谔心领神会,立刻告退。
“韦大人,对西南的战事如何看啊?”等待韦倜和韦谔离开会客厅,高力士才慢悠悠的说道。
大唐与南诏的战事缘于三年前,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谋,虔陀矫诈,待之不以礼。云南王阁罗凤与其妻子谒见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征求,阁罗凤多不应,虔陀遣人骂辱之,仍密奏其罪。阁罗凤忿怨,因发兵反攻,围虔陀,杀之。
天宝十年,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出戎、巂州,往击南诏,阁逻凤遣使谢罪请和,请还其所虏掠,表示愿意归附于唐朝,若不允许则“归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所有也”。鲜于仲通不许,进军至西洱河,兵临南诏首都大和城,被南诏击败,唐兵死六万人。南诏方面亦损失惨重,云南自曲、靖二州以下东爨居地被唐兵破坏。天宝十一年,吐蕃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南诏不再臣服与大唐,而是倒向吐蕃,成为大唐在西南的大患。
作为兵部尚书,韦见素对于南诏的战事自然了熟与胸,但是高力士突然有此一问,韦见素不明白他的真实意图,不敢贸然回答。
“圣人对于南诏叛唐甚是忧心啊,作为兵部尚书,韦大人难辞其咎啊。”见韦见素不接茬,高力士悠悠的说道。
韦见素诚惶诚恐,冷汗瞬间从鬓角流下。虽说这南诏之难事发有因,但这南诏乃剑南节度使所辖,自己虽然是兵部尚书,也无权干涉。但高力士这句话说的太有分量,硬要往自己头上扣罪名,兵部尚书也是难辞其咎。
“朝廷已增兵十万,李宓以侍御史、剑南道留后领带兵,誓破南诏,以绝后患。”
“韦大人还想瞒圣人到什么时候?”高力士一声冷笑,韦见素立刻吓得跪地讨饶。
“微臣不敢!”
“云南数丧师,李宓已经兵败身死,欺君之罪韦大人可担当得起?”
“是杨大人,他......”韦见素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却不敢把话说下去。杨国忠遮掩败绩,伪造捷报上书朝廷,身为兵部尚书的韦见素却不敢揭穿这一切。
“鲜于仲通已经回京,如今是杨国忠大人兼着这剑南节度使,杨大人政务繁忙,哪有空管南诏的事情?”高力士也没有揭破,而是话锋一转。
韦见素心中一惊,看来高力士对于杨国忠的部署和奏报都并不满意,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的意思,幸好自己没有直接回答,不由得冷汗流满了后背。
“圣人本意御驾亲征,不过贵妃娘娘担心圣人的龙体。”高力士卖了个关子继续说道,“何况一个小小的南诏,何须圣人亲往,韦大人有两个好儿子帮你分忧,圣人何尝没有?”
韦见素这一下明白了高力士的意思,他是希望太子能够代替皇帝御驾亲征。虽然李隆基对于立太子一事一直犹犹豫豫,还有过几次废立的宫闱斗争,但是高力士却是一直站在李亨一边。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李林甫等谋立武惠妃子寿王李瑁,高力士劝玄宗推长而立,遂立忠王李玙为太子,也就是现在的东宫李亨。
“圣人的意思是让太子领兵西征?”韦见素试探性的问了一句,这句话的意思不仅是试探太子西征是不是皇帝的意思,更是把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韦见素知道皇帝李隆基对于太子勾连权臣尤其是地方武装力量最为忌讳。前太子李瑛和两位皇子皆因此而死,现在的东宫李亨也是因为交结韦坚和皇甫惟明而险些被废。韦坚和皇甫惟明更是因此死的不明不白,自己可不想重蹈覆辙。
“韦大人。”高力士又露出了他让人难以琢磨的笑容,缓缓的说道,“咱家要是没记错,咱家比大人虚长三岁吧。”
“将军大人精神矍铄,可比老朽健硕的多!”
“咱家已经七十了,古话说的好,人生七十古来稀,咱家那儿子就算再不争气,也会比咱家活得久。”
韦见素哪里会不明白高力士的意思,皇帝李隆基比自己大两岁,比高力士小一岁。高力士表面上是说自己,实际上实在暗示皇帝李隆基年事已高,太子李亨总有登基的那一天。想当初李林甫就是因为一味与太子作对,绝了自己的后路,死后才被掘坟灭族。高力士是在告诉自己要为大唐的未来,和韦氏的后路做好铺垫。
“事关重大,是否先通报右相杨大人再行定夺?”韦见素还是不敢轻易与太子走的太近,他知道杨国忠与太子不睦,同时兼着剑南节度使,于是想把皮球踢给杨国忠。
“这大唐的江山,不姓韦、不姓高、也不姓杨,它只姓李!”高力士虽然说话的声音又尖又细,可是每一个字都是掷地有声,听的韦见素汗流浃背。
“多谢大将军的提点,下官明白了,明日朝议的时候必然上奏太子亲征南诏一事。”
“为圣人分忧,平定四方忧患,这是你兵部尚书的本分。替圣人解除了忧患,圣人自然也是高兴的。我一个内侍监,今日只是来看望世侄们罢了。”高力士收敛了微笑,放下手中的茶盅,起身便要告辞。
高力士一语双关,也许太子西征并不只是太子巩固势力的想法,也是皇帝的心思,只是需要有人替他提出来。
韦见素毕恭毕敬的把高力士送出了相府,后背的汗都已经结成了冰,也顾不得清洗,立刻回到书房撰写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