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江湖共此生
江南的春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
乌镇的河水绿得发蓝,岸边的梅树抽出新枝,竹影在水面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银。
我和梅雪在临河的地方买下间小院,院里的老梅树是前朝的品种,枝干盘曲,开花时能香透半条街。
苏慕晴说要给树做个竹制的护架,免得被春雨压折了枝,她说这话时,手里正拿着给机关鸢上油的毛刷,刷毛上还沾着木槿花的粉。
小院的窗棂是我亲手做的,刻着“止戈”二字,笔画间留了空隙,正好能让月光漏进来,照在梅雪绣的帕子上。
帕子上绣着两只白鹭,翅膀的纹路与寒影剑鞘的“止戈”纹一模一样,是她照着去年惊起的那群白鹭绣的。
此刻她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支竹笔,在宣纸上画机关图——那是给苏慕晴新做的救火机关画的改良方案,图边还画了个小小的酒葫芦,像极了陈叔天天抱着的那个。
“冷轩,你看这里。”梅雪招手让我过去,她的指尖点在图上的齿轮处,“把这里改成墨竹轴,遇热会自动伸缩,比铁轴更安全。”
她左眼角的红痣在阳光下泛着浅红,心口的梅花印记已经淡得几乎看不见,只有在情绪激动时才会显出点颜色——就像此刻,提起苏慕晴的新千机阁,她的眼里闪着光。
苏慕晴的新千机阁建在乌镇东头,离我们的小院不过半里路。
阁楼是竹木结构的,没有了往日的机关陷阱,取而代之的是挂满屋檐的机关鸢,鸢翅膀上的木槿花与墨竹纹交织,那是苏慕晴设计的新徽章,叫“护生纹”。
她常说,千机阁的机关不该用来伤人,要用来护着百姓过日子,就像当年我爹用剑鞘护着天机石,我娘用发簪护着念想。
静玄师太每月都会来千机阁小住,她总说阁里的竹香能安神。
她手里的半块梅形玉佩被摩挲得发亮,那是梅雪娘的遗物,如今挂在她的念珠上,与紫檀木的珠子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师太说这玉佩与她的禅杖有缘,禅杖头的莲花纹与玉佩的梅纹能产生共鸣,她敲着木鱼念经时,玉佩会微微发烫——就像此刻,她坐在竹椅上,看着苏慕晴调试救火机关,玉佩的红光映在她的僧袍上,暖融融的。
陈叔和竹青在阁后开辟了片梅竹园,说是要酿梅子酒,其实多半时间是在园子里下棋。
陈叔的棋艺差得离谱,却偏要赌酒,输了就抢竹青的竹笛吹不成调的曲子,笛声总能惊起园里的麻雀,竹青就笑着用竹棍赶雀,竹棍上的湘妃竹纹路在阳光下像流动的血,那是当年他救陈叔时被机关虫咬伤留下的印记,如今却成了两人打趣的由头。
“臭小子,梅丫头!”陈叔的嗓门隔着半条街都能听见,他举着酒葫芦站在园门口,葫芦嘴上还挂着片梅瓣,“快来尝新酿的梅子酒!竹老头说加了墨竹汁,喝了不打头!”
竹青在一旁整理棋盘,棋盘是用千机城的废铁板做的,上面还留着“止戈”纹的刻痕。
“别听他的,”竹青朝我们眨眨眼,手里的竹制棋子敲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他偷偷加了桂花,说是给梅丫头酿的,结果手抖加多了,现在满坛子都是甜腻味。”
梅雪笑得眼角的红痣都亮了,她拉着我往园子里走,发间的竹梅发簪轻轻晃动,簪头的血玉与我腰间的寒影剑鞘产生共鸣,发出几乎听不见的轻响。
这发簪是她找人重接的,接口处包了层薄银,刻着两只交缠的藤蔓,像极了我们无名指上的戒指——那是用当年的断簪熔了重铸的,我的刻着“止”,她的刻着“戈”,合在一起时,内侧的纹路能拼成朵完整的梅花。
路过乌镇码头时,看见苏慕晴正蹲在地上,给渔夫的渔网装机关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