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禅师 作品

第164章 龙编定策入蜀汉(第2页)

"陛下,太医令求见。"内侍轻声禀报。

老太医捧着一个小木匣进来:"此乃'救急丹'样品,按戏大人方子所制。只是..."他犹豫道,"交州薏仁库存不足,恐难供应大军所需。"

蒋毅沉思片刻:速往镇南郡(林邑故地)调取薏仁。"

太医退下后,蒋毅走到窗前。龙编城的夜空繁星点点,与蜀地的阴雨形成鲜明对比。他想起年少时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时不解其意,如今方才明白,这或许就是大夏能在这乱世中立足的根本。

"报——!"急促的脚步声打破沉思,"八百里加急!魏国钟会率军五万,已出子午谷!"

蒋毅瞳孔一缩。司马昭果然出手了,而且比预计的还要快。他快步走向地图,手指在子午谷位置重重一点:"传令赵云,分兵三千给魏延守剑阁,主力即刻南下截击钟会!"

---

#### **【阴平道·高顺陷阵营】**

阴平小道,七百余里无人烟。

高顺站在悬崖边缘,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云雾缭绕,仿佛一张巨口随时准备吞噬闯入者。他的陷阵营已经行军三日,士兵们背负着五日干粮和两双草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将军,前方断崖,无路可走。"斥候气喘吁吁地回报。

高顺沉默片刻,解下腰间绳索:"当年邓艾裹毡而下,今日我们亦当如此。"

士兵们面面相觑,但无人退缩。他们用绳索系住身体,一个接一个滑下悬崖。崖壁湿滑,不时有碎石滚落,砸在谷底发出沉闷的回响。一名士兵失手坠落,惨叫声在峡谷中回荡,最终归于寂静。

高顺咬牙,继续前行。

第四日,粮尽。

士兵们开始啃食树皮,有人甚至偷偷割下皮带煮食。高顺发现后,没有责罚,只是默默将自己的干粮分给最虚弱的人。

"将军,您不吃?"副将低声问。

"我不饿。"高顺淡淡道,目光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蜀地群山,"再撑一日,就能到阴平桥头。"

当夜,暴雨倾盆。士兵们挤在岩缝中避雨,高顺独自站在雨中,任凭冰冷的雨水冲刷铠甲。他知道,若不能及时赶到,姜维的剑阁守军将彻底崩溃,蜀地百万饥民将再无生机。

"将军!前方发现魏军斥候!"

高顺猛然抬头,眼中杀意骤现:"全军备战,一个不留!"

---

#### **【米仓道·赵云轻骑】**

白发苍苍的赵云横枪立马,八千轻骑在他身后肃然列阵。米仓道的山风呼啸,吹动他银白色的须发,却吹不散眼中的战意。

"报!钟会前锋距此不足十里!"

赵云缓缓抬起银枪,枪尖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列阵,迎敌。"

魏军如潮水般涌来,黑压压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死亡的光芒。钟会坐镇中军,远远望见赵云的白马银枪,冷笑道:"老匹夫尚能战否?"

赵云不答,只是轻轻一夹马腹。

白马如电,银枪如龙!

"杀——!"

八千轻骑紧随其后,马蹄声震得山谷颤抖。赵云一马当先,枪锋所过之处,魏军如麦浪般倒下。一名魏将挺矛来刺,赵云侧身避过,反手一枪刺穿其咽喉,鲜血喷溅在银甲上,宛如雪地红梅。

钟会脸色骤变:"拦住他!"

但无人能拦。

赵云冲破三道防线,直逼钟会帅旗。魏军大乱,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最终,钟会不得不下令退兵三十里,米仓道一战,赵云阵斩魏将三员,魏军死伤数千。

当夜,老将军独自坐在篝火旁,擦拭着染血的银枪。赵云对副将说到:"明日分兵三千给魏延守剑阁,其余人随我继续截击钟会。"

"将军,您已三日未眠......"

赵云望向剑阁方向,那里有无数饥饿的百姓正等待救援:"无妨,当年长坂坡七进七出,今日为救苍生,何惜此头?"

战报传回时,蒋毅正在批阅各州农事奏章。

"赵将军阵斩魏将三员,钟会退兵三十里!高顺将军已突破阴平道,正在驰援剑阁!"

蒋毅放下朱笔,望向西北方向。那里有无数饥饿的百姓正等待救援,有忠诚的将士在浴血奋战,也有野心家在虎视眈眈。但此刻,他心中无比清明——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拯救苍生的使命。

"传旨嘉奖赵云所部。"他顿了顿,"再传一道密令给庞统:蜀地官员,凡有贪墨赈灾粮者,立斩不赦!"

窗外,龙编城迎来了又一个炎热的午后。而在千里之外的蜀地,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大戏正徐徐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