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燕子 作品

第287章 一个月后

一个月后,冬日的阳光带着几分慵懒,斜斜地洒在村口那片刚翻过的土地上,泛出细碎的金光。

孙涛骑着一辆半旧的永久牌自行车,车链偶尔发出“咔啦”的轻响,他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刚在村口问了大爷才找到这里。

绕过一片树苗成排的池塘,一栋崭新的红砖瓦房猝不及防撞入眼帘,仿佛凝固了这荒寂山谷里全部的光——它矗立在几间低矮的土坯房旁,红砖墙砌得笔直水滑,上下楼一排大玻璃窗在朝阳的天光下灼灼生辉,远远就看见江奔宇正站在新盖的房子前打量着什么。

孙涛连忙捏了捏刹车,车子“吱呀”一声停在院门口,他跳下来撑好车,顾不上擦去淌进眼里的热汗,目光被那座两层庞然的建筑牢牢攫住了,口中喃喃自语叉着腰喘了好一会儿,才扬声喊道:“宇哥,没想到你真在这蛤蟆湾啊!要不是一路问碰到的路人,我到前面那个村子都找不着地方!宇哥?乖乖!原来路人说的你建两层新房这事真啊?”

房檐投下阴凉的角落,江奔宇正蹲在那里按着房屋图纸查看现场实际情况,闻声抬头。他的神情在见到孙涛时由专注转为意外,最后笑道:“今天吹的什么风,把你吹到我这一亩三分地上来了?”

孙涛几乎没听见他的调侃,眼神还死死胶着在那气派的砖墙上,言语脱口而出:“宇哥……别说是把你那站里买断工龄、最后落袋的那些钱,都砸进这栋房子上了吧?”

江奔宇毫不在意地笑了,声音里有一种尘埃落定般的坦然:“掏得干干净净,一分没剩下。连龙哥那边也是。”

“为什么啊?”孙涛的声音绷紧了,他的不解如村口那条浑浊的河道,表面漂浮着生活碎屑,底下深流暗涌着无数不可言说的情绪。“凭你的脑筋手段,在哪个衙门厂子不能混得风生水起?”

阳光斜穿过新屋檐下整齐的梁柁影子,在两人沉默的空隙间寂静流淌。江奔宇目光悠远了一瞬,仿佛望见了院墙之外的烟尘大路,脑海里出现一个需要庇护的身影。随后,那深邃的眼眸重新对上孙涛探究的目光:

“真想知道根底?”江奔宇笑容加深了,是风雷沉淀入泥土后的安宁弧度。

孙涛用力地点头,连汗水滑进脖领都浑然未觉。

“因为你嫂子——有身孕了。我也不懂,前段时间吃啥吐啥,还动不动说头晕,谁知道去到卫生院一查发现有了。”简简单单描述,在他唇齿间碰出金玉之声。笑意缓缓弥散开来,覆盖住他眼角的细纹:“所以我得陪着她。”

这并非轻飘飘的辞行理由,里面每一粒浮尘都沉淀着某种割舍。孙涛怔了片刻,目光反复在江奔宇笃定的脸上盘旋搜索,试图穿透那份坚如磐石的平静:“宇哥,这话我最多只信一半——放弃外面那些风浪,心甘情愿扎在这泥巴地里?没有人能真正推开那扇门后的热闹!你是什么人,我心里清楚得很!”

孙涛对江奔宇暗中做得那些生意,一概不知,所以江奔宇也不愠不怒,手轻轻拂过红砖冰冷而粗砺的纹路。这砖墙仿佛是他替还未见天日的婴孩垒砌的堡垒,坚固沉默。“这话,凤儿也问过我。”风卷过檐下,吹动他新添了风霜痕迹的鬓角,“你是喜欢这乡村的日头泥土,还是想念城里烟囱下的人声?”

“嫂子……她选了什么?”孙涛声音里的急迫,像是紧紧抓住救命稻草的溺水者,他试图在答案里寻觅自己内心喧嚣的同类回响。

“她呀——”江奔宇的声音陡然柔软松弛下来,像檐下刚刚融化的第一滴春水,“我们俩,其实都觉得这乡下日子有根,风吹着自在。”他略一停顿,眼神投向二楼紧闭的窗扉,那里藏着一个新世界的心跳:“可孩子快来了,她攥着我的手说,她选外边——为了这小东西将来站在十字路口,能多点挑拣的余地,能迈得开腿往更远的亮堂处走!”

“那眼下,现在……”孙涛的声音不由自主地压低了,透着一股小心翼翼。

“眼下?”江奔宇笑了,那笑容里有一种豁出去之后的无比开阔。他指腹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砖缝,像在抚摸未来的年轮。“我跟她定了,等娃娃落地,扎下根,长到能摇摇晃晃喊声爹娘的时候……我们就把脚挪出去。再回来——”他眼角的皱纹在笑意里舒展又聚拢,仿佛看见了风雪铺满的远方路,“估摸着,得白头年老喽!”

孙涛猛地倒抽一口凉气,嘴巴微张着,脸上交织着不可置信和某种尖锐的刺痛:“宇哥,就为这个……你要在这四面土墙村里守到什么时候?”

“不知道!随缘吧!你还没到那个阶段,不能理解家的含义。现在也好呀,趁有空就多看看书,时机到了再说。”那声音落下,似尘埃落定的印。

话音尚未消散殆尽,一个人影便匆匆过来。

“老大!你怎么来了?来了也不打个招呼?”覃龙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眼风先被那巍峨新屋吸去了一瞬,然后才落到两人身上,“屋子……老大您瞧着还成吗?有哪里不合意,我让他们们再拾掇拾掇?”他身材精悍黝黑,粗糙的手指关节鼓起硕大的老茧。

江奔宇用力拍了拍新砌的砖墙,声音饱满坚实:“按着图样,能盖成这样已经是让你们手上的老茧开出的花了!这段日子,辛苦你和那帮人了!”他这所有的安置费,仿佛只有变成这一砖一瓦、一方安身天地,才算在乱流中寻到了压舱石。

“您这话说到哪去了!”覃龙黝黑的脸上泛起羞赧的笑意,“老大您定的日子在眼前?”他转头望了一眼孙涛,“我的定了下来,还有虎子哥那边也定了,就等着暖洋洋的好日子一到就搬进去。”

江奔宇抬起头,早上斜照的阳光晒在红砖上反着暖光。他沉吟片刻,一字字清晰道:“今天腊月初二,年……就要到了。我就不挑了,就定在年三十那天,搬这新家!百无禁忌!先搬进来再慢慢收拾,这几天让他们按照我那草图画的的收拾,至于外面的的院墙,就无所谓了,迟点腾出手再造也行。”那声音仿佛掷进空谷,传出沉沉的、不再回头的回声。

“知道了,老大!这事虎子,一直在现场跟进!保证按老大画的图纸建造。”覃龙说道。

“宇哥,那新家入伙的酒席,办不办……”孙涛话未说完。

“不搞那些!”江奔宇断然截住,他的目光似乎透过院墙看向远方风烟,神情冷冽下来。“不是兜里掏不出那点钱,听说别的别地方都开始允许个人摆摊经营了,只要不是倒买倒卖,人家也懒得理你。外头风刚有点松劲儿,咱们这里,”他顿了一下,“倒更严更紧了。”

孙涛紧绷的脸似乎松动些许:“再严,也难不住您宇哥啊!镇上那群戴红箍的哪能想到,那些花花绿绿的拼色新潮衬衫,原来不过是瑕疵布料的拼贴!”他的声音压低,带着江湖的鬼祟劲头。

“是啊!”覃龙眼睛放出光来,忍不住加入低语,“老大这手玩得绝!去县里制衣厂正经手续收碎布头,账目漂漂亮亮——可实际上呢?”他喉头滚动一下,压不住那份得意,“咱手里攥着整匹整匹上不得台面的瑕疵布,咔嚓裁开,七拼八凑,摇身一变成了挎包、成了围裙……针线活底下,躲得妥妥帖帖,任凭他革委会里那些张牙舞爪的爪牙想挑事,抓什么抓?抓的不过是收碎布头的条子!”在这疯狂禁锢一切的年代,连一点瑕疵布头都如同违禁品,而他们凭着江奔宇的心思手腕,竟在这层层铁壁之中,凿开了一道可以呼吸的缝隙。

“够了!”江奔宇猛地打断,眉峰聚拢成一个严厉的结,像劈入浮浪的水中岩,镇住了刚刚升起的聒噪和得意。“自己的事儿,藏着几分光亮,自己心里明白就好!”他抬脚走向那扇尚未贴春联的新门。

门轴轻响,阴影深处飘出若有似无的草药微香,像一缕温柔的羁绊。江奔宇抬头仰望屋宇,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横陈其上闪着幽冷金属光泽的工字钢梁,覆盖二楼楼板的铁皮泛着青灰色泽,最明亮处仍是那些大而崭新的玻璃窗。他指尖拂过冰凉的钢铁,那沉甸甸的触感浸透骨髓:“龙哥,这些钢啊铁啊,还有这些玻璃……老实讲,你到底怎么变出来的?”

覃龙跟进来,仰望着那根根巨梁,像是在回望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老大,”他声音放得很低,浸透着敬畏和不易察觉的后怕,“这不是我的功劳——是鬼子六,六子搭的线。”他的目光掠过粗糙冰冷的梁面:“废铁从废船厂上买来,玻璃也是在船厂捡拾……有些东西,路子邪,是鬼子六那帮子弟兄,硬是从那些船厂的烂船的筋骨里买出来的宝贝。”

光线穿过窗格在工字钢上投下深深浅浅的影子,也勾勒出覃龙那混合着泥水、铁锈和敬畏的轮廓。他手指指向高处那些明光烁亮的玻璃:“有些捞起来的船窗,小气,不够敞亮。按老大您那蓝图的气派法儿,小的怎么够?没法子,请的老木匠。”他眼底忽而泛起一丝光亮,仿佛重现当初的巧思,“请了老木匠,先按尺寸造个大大的窗框,再小心翼翼把统一大小的玻璃——对着一块块嵌进去,拼齐,再用硬木条细细卡死钉牢。这般费心费时,才敢说有老大图纸里那‘落地光明’的模样!您瞧这窗,”他用手比划着,“推开便是天地,阳光透亮,风穿堂来去!”

覃龙的语调由低抑转向一种几乎带点神采的激昂,那些废铁经过他的手、老工匠的手,终于变成了横梁、楼板,变成了接纳未来的光亮窗棂。可江奔宇没让他沉溺于这场壮举太久:

“龙哥,够了,少说两句!”他的目光越过两人,投向门外土路的尽头:“今天可是咱们蒙镇的大集日子,错过时辰,散场了哭都没地方哭!”

脚步声杂沓起来,三个人鱼贯而出。江奔宇从站里借来的那辆沾满泥土的拖拉机就歪斜在墙角突突地喘着粗气,车厢里堆叠着色彩扎眼的布匹,正是“碎布头”名义下诞生的拼色挎包与背心。空气里弥漫着棉纱尘土混杂的气息。

在引擎突然喷出的黑烟里,三人一个接一个跃入装得半满的车厢里。江奔宇的脚最终落在软硬交叠的布匹上,他身子随车轮震动微微摇晃。一片阳光斜射下来,正落在他脚边一块布满不规则晕染痕迹的蓝靛色碎布上。阳光抚过那奇特的瑕疵纹路,像是抚过命运的斑痕,映照出几分异样的璀璨。江奔宇的视线落在上面,片刻失神。

远处,蒙镇古老的市集轮廓在晴冷冬季的空气里隐约显现,人声像遥远的潮汐。车轮碾过冻硬的土坷垃,颠簸着驶过河坝那道隆起的土脊线。就在这一刻,一大片厚云忽然被风吹薄,金灿灿的光瀑刹那间浇透了原野、土路,还有车上堆积如山的布匹。那些红蓝交杂、纹理粗犷的“次品”被晒得滚烫又明亮。江奔宇半眯起眼,手指却无意识地碰触到了布料的纹理深处。

而此刻它们已被双手和巧思点化为布料的纹路、窗棂的光明,乃至砖墙上每一道沉默而沉重的垒痕,无声托举着一个靠山谷而筑的乡村角落上,那短暂而安稳的屋宇。

拖拉机驶下缓坡,车轮带起的灰尘颗粒在炫目的光柱里翻腾飞舞,如同无数卑微又倔强的金色星辰升起、沉降。道路另一端,砖瓦窑粗壮烟囱里喷出的青黑色烟气正笔直上升,渐渐融入早冬那清冽无垠的天幕。1976年最后的寒气封冻着地面,阳光艰难却执拗地,一寸寸试图融开这坚硬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