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竹园坝子与象鼻岭下
日头近午时,马帮踏上万安桥。这座元代的五孔石桥爬满薜荔,桥头土地庙的香灰积了半尺厚。背盐巴的哈尼汉子在桥墩歇脚,芭蕉叶裹着的冷饭团就野葱嚼得山响。桥下洗衣的彝女忽然嬉闹起来——原是者黑嫫解了银抹额掷向水面,九颗绿松石映得流水泛翠。
桥那头忽传来铜锣声。马帮小学徒阿鲁伸长脖子:"是糖王祭!"只见竹园坝子的晒糖场已腾起青烟,三十六架糖漏子悬在木架上,熬稠的糖浆正淅淅沥沥淋成琥珀帘。者黑嫫猛夹马腹,枣骝马嘶鸣着冲下桥坡,彝裙掠过的地方,野棉花炸开雪白的絮。
竹园坝子地势平坦,四周竹林环绕,竹林中传来阵阵鸟鸣,清幽宜人。坝子中央有一片开阔的草地,是马帮休憩的好地方。竹影婆娑处,马帮卸下漆皮货箱垒作矮桌。者黑嫫解了银链腰封铺在甘蔗叶上,权当餐布。三丈外便是南盘江支流,摆依族孩童正用竹篓截鱼,水花溅湿了王月生的苏绣云头履。
"少爷将就些。"者黑嫫抽出匕首钉住飘来的芭蕉叶,叶脉间缓缓渗出乳白汁液,"这叶子见血封喉,垫碗碟倒是趁手。"
待到不需打招呼,旁边就有人流水般地上来了本地特色的蔗乡三味,王月生才知道原来者黑嫫自从定下这段行程后,便已提前派人沿路安排了。
头道千层甘蔗熏麂子是黎族猎户现杀的麂子,抹上野蜂蜜,裹三十六层青甘蔗叶,埋进糖渣煨烤三时辰。者黑嫫割开焦叶时,琥珀色的油脂正滴在火炭上,"滋啦"腾起蓝烟。
王月生执象牙箸夹起一片,肉纹里嵌着蔗糖晶粒:"甜腥压了野膻,倒像..."话音未落,者黑嫫已徒手撕下腿肉,银牙咬开脆皮:"甜腥?野膻?你是不是想让我也一样咬开脆皮?"王月生立即闭口不言,把双腿下意识地夹紧。
第二道酸蚂蚁拌树花,在白族货郎追送来的牛角壶里,活酸蚂蚁混着树花(地衣)在石臼里舂捣。者黑嫫撒了把糊辣椒,舀起一勺抹在竹筒饭上:"这蚂蚁去年啃过我的账簿,今日且当报仇。"王月生蹙眉吞咽,酸辣直冲天灵盖,耳根却泛起与那夜帐中相同的潮红。
第三道是糖漏子蒸江鱼,三尺长的细鳞鱼卧在红糖浆里,鱼腹填满紫苏、刺芫荽。"鱼跃糖霜,财源广进。"她指尖蘸了糖浆,在他掌心画了道彝文符咒。
最后,晒糖场的佤族老妪捧来压轴茶点——琥珀髓。此物取三年陈糖霜,裹进蜂蛹、松子、鸡枞粉,以野蜂蜡塑成骷髅状。者黑嫫含住半颗,蜡封在唇温下化开,糖浆混着蜂蛹的爆浆直喂入王月生口中。江面忽有鹭鸶惊飞,搅碎了一池糖色倒影。
午餐后,王月生和者黑嫫带领着马帮和家丁学员们继续前行。竹园坝子的宁静与美好还在身后,但前方的路途却充满了未知与期待。马帮沿着古道缓缓行进,马蹄声和铃铛声在竹林间回荡,显得格外清脆。甸溪河水声潺潺,两岸稻田泛着金黄。坝中农人正收割甘蔗,空气中弥漫着蔗糖的甜香与稻谷的焦香。马队沿东沟古道缓缓前行。途经竹园巡检司旧址,石拱桥上挑夫络绎,驿站旁老妪叫卖“破酥包子”,蒸笼白汽与马帮扬起的尘土交织。现场休整的马帮的马夫们用竹筒灌满庵龙潭的泉水,笑谈昨夜宿醉的糗事。
进入磨盘山麓,林间古木蔽日,苔痕斑驳的石阶上马蹄打滑。者黑嫫点燃烟斗,唱起“赶马调”,歌声惊起一群白鹇。途经一处“救命房”遗址,残垣内尚有前人留下的半袋糙米,马夫经过时放入两把自带的荞麦。沿青苔斑驳的元朝驿道攀行,石缝间忽见半截残碑。者黑嫫以刀尖剔去藤蔓,露出"至元廿三年,征八百媳妇国"的阴文。王月生用象牙扇骨敲击着石碑道,"当年大军过处,倒是成就了后来的茶盐古道"。
这块碑记载的是元朝初年一次重要的边疆军事行动。至元廿三年,即公元1286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八百媳妇国指今泰国北部清迈、清莱一带的古国,泰语称“兰纳王国”(??????????????),因传说其王有八百位部落首领的妻子(“八百媳妇”)而得名,是泰傣族群建立的政权。
忽必烈继承蒙古帝国扩张传统,意图将东南亚纳入“宗藩体系”。1282年元军已征服缅甸蒲甘王朝,八百媳妇国成为下一个目标。控制八百媳妇国可打通云南至中南半岛的商路,获取象牙、宝石等资源,同时压制傣泰族群的联合抗元势力(如与麓川、车里等傣族政权的联动)。
1286年,忽必烈命云南行省右丞耶律忙古带率军南下,但遭遇热带丛林、瘴气导致军队减员;傣族土司据险游击,元军补给困难;部分部落受招抚,但核心区域未征服。元成宗时期再派刘深率军征讨,因横征暴敛引发云南民变(如宋隆济、蛇节起义),被迫撤军。
元朝始终未在八百媳妇国设正式行政机构,仅维持松散朝贡关系。征讨失败促使元朝调整策略,在西南推行土司制度,通过册封当地首领间接控制。但战争促进了云南与东南亚的商贸往来,马帮将普洱茶、盐铁输往清迈,换回象牙、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