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跨国迷局:匠心传承的危局与新生(第2页)
转机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阿米娜的哥哥在整理警局档案时,发现一份尘封的文件——二十年前,“艺界集团”就曾用同样手段打压过日本的漆器匠人。更惊人的是,文件里夹着张泛黄的合影,星耀集团的现任ceo赫然在列。“他们是一伙的!”阿米娜把照片拍在桌上,铜铃铛撞出清脆的响声,“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垄断文化产业!”
沈野带着兄弟们展开“猎鼠行动”。他们蹲守在可疑人员的住所外,蚊虫叮得满身包也不动分毫;混进网吧当网管,悄悄拷贝关键数据。终于在一个雨夜,他们堵住了鬼鬼祟祟的内鬼——公司市场部的副经理。那人怀里抱着u盘,里面存着“青焰”所有技术参数,还有和“艺界集团”的往来邮件。
法庭辩论那天,纽约的街道飘着细雨。“艺界集团”的律师西装笔挺,在大屏幕上展示所谓的“侵权证据”,台下的记者们疯狂拍照。但当陈默放出二十年前的文件、内鬼的认罪视频,以及星耀集团暗中操控舆论的转账记录时,整个法庭陷入死寂。更绝的是,林叙现场演示“青焰”的数字孪生技术,老匠人仅凭肉眼判断窑温的画面,与机器精准的数据形成震撼对比。
“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冰冷的代码!”陈默举起父亲的刻刀,刀刃映着头顶的灯光,“是这双手,是千百年的传承,是刻在血脉里的温度!”法庭后排突然响起掌声,阿米娜带着非洲的孩子们站起来,他们穿着传统服饰,手里举着“青焰”的陶笛,悠扬的乐声回荡在大厅。
判决结果出来那天,时代广场的大屏幕换上了新画面——世界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对着镜头微笑,他们身后是“青焰”搭建的数字展厅。陈默和小雯相拥而泣,手机同时响起,是女儿发来的视频。镜头里,孩子背着崭新的书包,书包上挂着她亲手捏的陶泥挂件:“爸爸妈妈,我学会缝书包了!王奶奶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当守艺的人。”
老街的陶艺教室重新热闹起来。王秀兰戴着老花镜,手把手教孩子们揉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转盘上。沈野的摩托车队载着新一批陶泥驶过街道,车斗里的陶坯还沾着非洲的红土。传承的路上,危机从未真正远离,但只要心怀热爱,再深的迷局,也终会迎来破晓的曙光。就像这窑里的陶,历经风雨与质疑,终将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