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81章 钱院士黯然退休

华夏电机集团那场近乎崩溃的会议,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余波迅速在京城的工业部委圈子里扩散开来。

人才成建制地流失,比市场份额的丢失更让人心惊。

这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对一个老牌国企根基的动摇。

消息以一种非正式但却极快的速度,传到了陈部长的耳朵里。

红星集团的成功上市和在“国之重器”竞标中的惊艳表现,早已是部委内部的热点。但华夏集团内部如此剧烈的震动,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尤其是方健那批最有潜力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集体出走,深深地刺痛了部委里一些真正关心华国工业未来的人。

几天后,一辆黑色的奥迪车低调地驶入了华夏电机集团的大院。

车门打开,走下来的是陈部长和他那位精干的秘书。

没有前呼后拥,没有提前通知,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微服私访”。

陈部长此行的目的很明确,他要找一个人谈谈。

钱院士。

……

华夏电机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

钱院士正一个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对着一堆图纸和文件发呆。自从竞标会惨败归来,他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精气神,头发白得更快了,腰板也不再像以前那般挺直。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马卫民陪着陈部长走了进来。

看到陈部长,钱院士浑身一震,连忙站起身来:“陈部长,您怎么来了……”

“坐吧,老钱。”陈部长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自己则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了他的对面,没有坐在象征着权力上级的主位上。

“我今天来,不是以部长的身份,就是作为一个和你共事了多年的老同事,过来看看你。”陈部长的语气很平和,像是在和老友叙旧。

马卫民识趣地给两人倒上水,然后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最终,还是陈部长先开了口:“老钱,还在为竞标会上的事耿耿于怀?”

钱院士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输了就是输了,技不如人,没什么好说的。红星那个永磁同步电机,确实……领先了我们一个时代。”他说出这句话时,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不甘,有挫败,但更多的是一种技术人员面对更高层次技术时,发自内心的无力感。

“你能这么想,很好。”陈部长点了点头,他知道,能让钱院士这样骄傲的人承认技不如人,是多么不容易。

“我今天来,主要不是为了谈技术。”陈部长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起来,“老钱,你听说了吗?你们集团的方健,带着十几个人,集体跳槽去了红星。”

钱院士的身体猛地一僵,他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震惊:“什么?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前几天。”陈部长平静地叙述着,“辞职信直接递到了你们的财报会议上。理由是,他们在华夏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

“胡闹!简直是胡闹!”钱院士激动地一拍桌子,“集团培养他们花了多少心血!他们怎么能……”

“能。”陈部长打断了他,语气依旧平静,但分量却极重,“为什么不能?我们培养人才,是为了让华国工业有未来,不是为了让他们给某一个企业养老送终。”

他看着钱院士,一字一句地问道:“老钱,你扪心自问,如果方健他们不走,留下来,他们的那些新技术方案,能在你们这里得到重视和支持吗?你们真的会放弃成熟但落后的老路,去走一条充满风险但代表着未来的新路吗?”

这一连串的提问,像一把把尖刀,直刺钱院士的内心。

钱院士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想起了方健那几次提交上来的、关于电机数字控制技术的研究报告,每一次都被他以“不成熟、脱离实际”为由驳回。他想起了自己对那个叫秦奋的年轻人的轻视和打压。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维护“稳定”和“权威”,可到头来,这份稳定和权威,却成了禁锢企业前进的枷锁。

陈部长看着他苍白的脸色,语气放缓了一些:“老钱啊,时代真的变了。过去,我们是追赶者,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稳定和可靠压倒一切,你这套思路没有错,还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