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自主研发,唯一的出路!
一场横跨欧亚大陆,旨在夺取“工业之眼”的秘密战争,正式打响!
秦奋的指令如同一道启动整个庞大战争机器的总开关。之前所有看似独立的部门、所有在全球范围内招募的顶尖人才,在这一刻,终于显露出了他们作为精密齿轮的真正价值。
远风集团,这头一直被外界看作是家电与新材料领域的“陆地巨兽”,第一次,悄无声息地向着天空与海洋,向着全球最尖端的领域,伸出了它深藏已久的、由资本与法律武装到牙齿的锋利触角。
远风上海总部,浦东那座正在拔地而起的未来地标建筑的临时指挥部内,气氛肃杀,如同战前指挥室。
资本运营部总监高远和首席法务官林薇在接到秦奋指令的半小时内,便各自召集了他们的核心“军团”。
高远的办公室里,几位从华尔街各大投行挖来的金融精英,人手一份关于“耶拿精密光学公司”的、厚达上百页的财务分析报告。报告是用英文撰写的,里面充满了复杂的财务模型和数据。
“先生们,”高远的手指在报告上的一行负债数据上轻轻敲击,声音冷静而果断,“我们的目标不是这家公司的股权,而是它的债权。尤其是这笔由德意志银行和巴伐利亚联合银行共同持有的,总额为八千万马克的长期发展贷款。”
“陈宏,李娜,你们两个小组立刻行动。我要你们在四十八小时内,通过我们在离岸群岛设立的空壳公司,开始在二级市场上悄无声息地吸纳这些不良债权。记住,我们的身份是‘秃鹫’,是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投机者,绝对不能暴露与远风集团的任何联系。”
“另外,启动‘阿里阿德涅资本’的注册程序,注册地瑞士楚格州,那里是全球对控股公司最友好的地方。五亿美元资金,将在七十二小时内分批次、通过至少二十个不同的账户注入。我要这笔钱的来源,干净得像阿尔卑斯山的雪。”
“是,高总监!”陈宏和李娜,这两位毕业于沃顿商学院的精英,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嗅到了金钱与战争的气息,这种在全球资本市场纵横捭阖、进行外科手术式精准打击的机会,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战场。
而在隔壁,林薇的法律团队,气氛同样紧张。
一整面墙的白板上,已经画满了复杂的股权结构图和法律关系图。精通德、美、中三国法律的精英律师们,正围绕着德国的《对外贸易法》、《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以及欧盟的相关规定,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林总,”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律师詹姆斯·怀特,用流利的中文说道,“德国政府对于‘战略性技术流失’的审查非常严格。直接的技术转让协议,几乎不可能通过联邦经济和出口管制局的审批。”
林薇,这位气场强大的首席法务官,指着白板上的一个节点,眼神锐利:“所以,我们不走‘技术转让’,我们走‘技术授权’与‘联合研发’。詹姆斯,你负责起草一份基于‘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周凯,你负责研究德国《劳动法》,重点是关于核心技术人员的竞业协议和知识产权归属问题。”
“方静,”她看向团队里另一位精干的女律师,“你的任务,是设计一套完美的vie架构(可变利益实体)。我们要让未来的‘中德联合光学技术研发中心’,在法律上是一家由德方控股的、纯粹的德国技术公司,但在财务和运营上,它的实际控制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我要这份协议,完美到任何德国审计师都挑不出毛病,但我们却拥有它百分之百的‘灵魂’。”
“明白!”三位顶级律师立刻分头行动。
他们知道,他们正在构建的,不是一份普通的商业合同,而是一座横跨东西方法律壁垒的、结构精巧绝伦的“特洛伊木马”。
这就是秦奋一手打造的远风集团“海陆空”三军。
以魏东亭、李大柱为首的硬件与实业团队是“陆军”,扎根于大地,负责攻城拔寨,将图纸化为现实。
以高远为首的资本运营团队是“空军”,速度快、打击范围广,负责定点清除障碍,实施超视距打击。
而以林薇为首的法律团队,则是那支无形的“海军”,负责制定规则,保护航道,确保整个舰队在全球的海洋上,能安全、合法地航行,所向披靡。
……
两天后,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
一架来自东方的波音747客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秦奋走下舷梯,呼吸着欧洲深秋微凉的空气。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杨明紧随其后,拎着两个看似普通,实则内部经过特殊加固的手提箱。
没有盛大的欢迎仪式,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一切都低调得如同一次普通的商务旅行。
坐上预定好的奔驰轿车,秦奋并没有前往繁华的金融区,而是直接说出了一个地名:“去耶拿。”
“秦董,”杨明一边确认着行程,一边低声汇报,“按照您的吩咐,关于顾秉文博士的全部资料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已经通过第三方渠道,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向他发出了一个非正式的会面邀请,地点就在耶拿大学旁边的一家咖啡馆。”
“很好。”秦奋点了点头,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顾秉文博士的资料。
那张黑白照片上,是一个戴着金边眼镜、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着一丝执拗与孤傲的中年知识分子。
这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一个为了技术理想可以放弃一切的人。
对付这样的人,用金钱去砸,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唯有懂得他内心深处的骄傲与遗憾,才能真正地敲开他的心门。
轿车在无限速的德国高速公路上飞驰。窗外,是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田园风光和高度工业化的城镇。但秦奋的内心,没有丝毫的波澜。
前世,作为共和国最顶级的总工程师,他曾无数次站在这里,与蔡司、西门子、博世这些德国工业巨头的领袖们,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他对这片土地的工业文化,甚至比许多德国人还要了解。
他知道德国人的骄傲,也深知他们的刻板与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