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71章 技术壁垒,国外的封锁!(第2页)

“耶拿精密光学公司?”高远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我查过,这是一家老牌的德国光学企业,技术底蕴很深厚,尤其在显微成像和特种光学玻璃领域。但他们的经营策略太保守,市场被蔡司和莱卡挤压得很惨,目前正处于亏损状态,正在全球寻求战略投资者。”

“没错。”秦奋点了点头,“我们去‘偷’AsmL的核心部件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荷兰。但没人知道,我们真正的猎物,其实一直都在德国。”

他转过身,看着满脸困惑的专家们,终于扔出了自己的底牌。

“这家耶拿公司,本身并不具备制造完整光刻机物镜的能力。但是,他们拥有三样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秦奋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他们有欧洲最顶级的超精密光学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虽然不是为光刻机物镜专门定制的,但只要稍加改造,就能为我们所用。这些设备,同样在禁运清单上,我们用钱买不到,但通过‘投资’,却可以合法地使用,甚至转移。”

“第二,他们拥有全套的特种光学玻璃熔炼技术和氟化钙晶体生长工艺。这是制造镜片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材料技术。掌握了它,我们就掌握了‘眼睛’的‘视网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秦奋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他看向高远,一字一顿地说道:“他们有一个人。”

“一个人?”

“对,一个人。一个叫顾秉文的华人光学博士。”

秦奋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这个名字。

“顾秉文,四十二岁。毕业于国内最好的金陵大学光学工程系,二十五岁公派留学德国,在斯图加特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他曾经是德国蔡司半导体光学部门最天才的华人工程师之一,主导过好几个关键的光学校正算法项目。但是,因为他的华人身份,在蔡司内部遭遇了无法逾越的‘玻璃天花板’,永远无法进入最核心的决策层。”

“五年前,他心灰意冷,带着他的核心团队,跳槽到了这家濒临破产的耶拿精密光学公司,想要证明自己。可惜,时运不济,一直没能成功。”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这才明白,原来从“普罗米修斯”计划启动的那一刻起,秦奋就不止一条在暗中布局!

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偷天换日”的惊险行动所吸引时,他真正的杀招,却早已悄无声息地对准了德国!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这是商业、法律、人性、乃至地缘政治交织在一起的、一盘恢弘至极的棋局!

他们以为自己在第一层,拼尽全力想去解决一个技术难题。

而秦奋,早已站在了第五层,用资本和阳谋,去撬动整个产业的根基!

“秦董……您的意思是……”高远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他已经预感到了秦奋的计划有多么疯狂。

“我的意思很简单,”秦奋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高远,我给你五亿美元的初始资金,成立一家注册在瑞士的投资公司,就叫‘阿里阿德涅资本’。你的任务,不是去收购耶拿公司,那会引起德国政府的警惕。我要你以‘战略财务投资’的名义,去成为他们最大的债权人,成为他们的‘救世主’!”

“林薇,”他又看向那位气场强大的女法务官,“我要你准备一份天衣无缝的合作协议。里面要包括:技术授权、人员交流、以及最重要的——在中国成立一个‘中德联合光学技术研发中心’!把耶拿公司最核心的技术和人才,以最合法、最无可挑剔的方式,给我‘请’到浦东来!”

“至于那个顾秉文博士……”秦奋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欣赏,“这种真正的技术宗师,光靠钱是请不动的。杨明,给我订最快一班去法兰克福的机票。”

“我要亲自去见他,跟他聊聊我们共同的梦想。”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所有专家,包括魏东亭在内,都用一种近乎仰望神明的目光看着秦奋。

一个看似坚不可摧、令人绝望的科技壁垒,一个由整个西方工业世界构建的封锁,就在秦奋的谈笑之间,被他用一种超乎想象的、更高维度的降维打击,找到了那个最致命的突破口!

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无解的局。

只是因为,他们的层次,还看不到解局的钥匙。

“是!保证完成任务!”

高远和林薇齐声应道,眼中燃烧起熊熊的火焰。这不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场足以载入共和国工业史册的伟大远征!

整个“普罗米修斯”计划的齿轮,在这一刻,再次以一种惊心动魄的方式,开始了高速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