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远风芯片实验室,秘密筹建!(第2页)
信中,严老师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燃烧般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名为“创世”的计划,一个旨在建立“统一数据库架构”的edA平台。信里没有透露太多技术细节,但仅仅是“掀掉天花板”、“上帝视角”、“全局协同优化”这几个词,就让同为顶尖专家的吕志尧,瞬间明白了其背后那石破天惊的革命性!
“……志尧,我穷尽半生所学,皆为屠龙之技,本以为将抱憾终生。然今遇知己,得远风集团秦董倾力相助,方知天不负我。此番事业,非为一人一企之私利,实乃为国铸器,为我辈学人立命之战。我已年迈,此生或仅能为此大厦奠基。然未来之共和国科技殿堂,必有尔等栋梁之位。盼君归来,共襄盛举,不负此生所学!”
信的末尾,还附上了一个电话号码,署名是远风集团北美事务代表,陈方。
吕志尧拿着信,双手竟有些微微颤抖。
远风集团?那个做电风扇和电饭煲的?他们要做edA?还要做下一代的edA?
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但,这封信是自己最敬重的恩师亲笔所写,老师的品性他最清楚,绝不会无的放矢。尤其是信中那股压抑不住的激动和豪情,更是他从未见过的。
“是什么样的知己,什么样的计划,能让心灰意冷的严老师,重新燃起这样的火焰?”
吕志尧的心乱了。
第二天,一个名叫弗兰克·陈的中年华人,如约来到了他的办公室。陈方气质儒雅,谈吐不凡,并没有一上来就谈薪资,而是先和吕志尧聊起了严兆峰教授的近况,聊起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困境,聊起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科技报国”而不得的落寞。
一番话,句句都说到了吕志尧的心坎里。
直到氛围恰到好处,陈方才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轻轻地放在了桌上。
“吕博士,这是我们秦董为您和您的家人准备的一份保障计划,您可以先看看。但我想说的是,秦董让我转告您一句话:‘钱,远风有的是,但我们能给您最重要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一个能让您毫无顾忌、尽情挥洒才华的战场,以及一群与您一样怀揣着同样梦想的战友。’”
吕志尧打开文件,只看了一眼,就倒吸一口凉气。
聘书上,职位的名称是“远风edA研究院-计算几何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年薪——八十万美元!另附远风集团百分之零点零五的原始期权!
八十万美元!是他现在年薪的四倍!更不用说那看起来不起眼,但未来价值可能超乎想象的原始期权!
而后面的附件里,关于妻子莉莉的工作安排(可入职远风集团北美办事处或国内总部,职位任选),关于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顶级私立教育基金,关于全家每年两次往返中美的头等舱机票,关于京城二环内一套不低于三百平米的四合院的永久使用权……
每一条,都精准地击碎了他所有可能存在的后顾之忧。
这已经不是一份聘书了,这是一份将他未来三十年人生都规划得妥妥当当的“人生解决方案”!
“这……”吕志尧彻底失语了。
陈方微微一笑,又拿出了第二份文件,以及一支笔。
“吕博士,如果您对我们的诚意没有疑问,并且对‘创世’计划本身感兴趣,那么请您签署这份保密协议。之后,您可以一览‘创世’计划的概要,那才是我们真正想给您看的东西。”
吕志尧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他看了一眼那份价值连城的聘书,又想起了恩师信中那滚烫的字句。他内心的天平,在剧烈地摇摆。
最终,他对科学的极致渴望,压倒了一切。
他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构想,能让远风集团下如此血本!
他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陈方随即递过来一个密码公文箱,当着他的面拨开密码,从里面取出一份封面印着“创世v1.0-visio”字样的文件。
当吕志尧翻开第一页,看到那张由秦奋亲手绘制的,“统一数据库架构”的顶层设计图时,他的呼吸,瞬间停止了!
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他眼中只剩下那张图。图中每一个模块的划分,每一条数据流的设计,都充满了颠覆性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巧思。那是一种贯通了前后端,将逻辑与物理完美统一的,无与伦比的架构之美!
他贪婪地看着,一行一行地读着
“原来如此……原来可以这样……这才是……这才是edA的未来!”
看完最后一行字,吕志尧猛地合上文件,抬起头,双眼通红,布满了血丝,眼神中却爆发出一种骇人的光芒。
他看着陈方,一字一顿地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见到秦董?”
……
一周后,一则消息在硅谷华人工程师的圈子里,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般炸开。
Cadece公司计算几何算法的领军人物吕志尧博士,毅然拒绝了公司副总裁职位的挽留和价值百万美元的股票激励,递交了辞呈!
和他一同递交辞呈的,还有iBm华生研究中心并行计算专家吴嘉明博士,贝尔实验室数据库架构师孙宇……
他们共同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华夏,京城,远风集团!
一个月后,京城首都国际机场。
当一架波音747客机平稳降落,吕志呀、吴嘉明、孙宇等七位在海外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带着他们的家人,走出旅客通道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出口处,秦奋、魏东亭、楚云飞、严兆峰……“普罗米修斯”计划所有核心的巨头,竟然全部亲自到场迎接!
在他们身后,是一条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只写着一句话,却足以让每一个归来的游子热泪盈眶——
“欢迎回家,为国铸剑的英雄们!”
这一天,被后来的远风集团内部史册,郑重地记为“‘普罗米修斯’计划海归元年”的开端。
星星之火,已跨越重洋,汇聚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