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64章 海外挖角,第一批海归!

一顿饭,宾主尽欢。

送走依旧处于亢奋状态的严兆峰教授和他的弟子陈嘉后,秦奋的座驾并没有返回远风微电子的办公室,而是直接朝着京城饭店驶去。

“普罗米修斯”计划的三大支柱已经全部就位,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硬件、软件、edA,三支大军的统帅已经有了,但麾下的精兵强将,尤其是最顶尖的那一批,大半都散落在海外。

那份沉甸甸的名单,就是远风集团发出的第一份“征召令”。

京城饭店豪华的商务套房内,资本运营部总监高远和首席法务官林薇早已在此等候。套房的墙壁上已经挂上了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用红色的图钉,标记出了十几个光芒璀璨的名字所在地:硅谷、波士顿、新泽西、慕尼黑……

“秦董,”高远指着地图,神情凝重,“名单上的十六个人,我们通过国际合作的猎头公司,已经在十二小时内完成了初步背景调查。无一例外,全都是各自领域内的顶尖大牛,大部分都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年富力强,且都在各自的公司或研究机构担任核心职位,年薪加股票分红,普遍在15万美元以上。要挖这些人,难度极大。”

15万美元!在九十年代初的国内,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林薇接着补充道,她的声音冷静而锐利:“难度不止于此。这些人大多在美国的半导体、计算机巨头公司工作,比如英特尔、iBm、贝尔实验室。他们的雇佣合同里,必然包含了极其严苛的竞业禁止协议和知识产权条款。我们的人一旦接触,对方公司的法务部很可能会立刻启动反制措施,甚至上升到商业间谍的指控。这不仅是人才争夺,更是一场法律硬仗。”

秦奋静静地听着,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他知道,高远和林薇提出的困难都是现实。想从西方科技巨头的嘴里抢食,无异于虎口拔牙。

“困难我都知道。”秦奋的目光扫过地图上那些闪光的名字,平静地说道,“但我们别无选择。这些人,是华夏在过去十几年里,流失到海外最宝贵的一批种子。现在,我们有了土地,有了阳光雨露,就必须把他们请回来,让他们在自己的祖国开花结果。”

他看向高远:“钱不是问题,我给‘创世’资金池的授权是不设上限。我要你组建一支最精锐的团队,我要看到一支穿梭于太平洋两岸,由最顶尖的猎头、心理学家、财务顾问和法律专家组成的‘海归特遣队’!”

“这支特遣队只有一个任务,”秦奋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把名单上的人,给我一个一个地请回来!我给你们的条件,也只有三条。”

“第一,薪资待遇。以他们目前的总收入为基准,现金部分直接翻三倍,上不封顶的期权池另算。告诉他们,他们不是来打工的,是来当合伙人的。”

“第二,后勤保障。远风集团负责解决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从全家移民手续、配偶工作安排,到子女就读京城最好的国际学校,再到协和医院的特需医疗,所有标准,都必须是最高规格。我们要让他们回来之后,生活品质比在国外只高不低。”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事业平台。”秦奋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如炬,“钱和待遇,只能动其心,但真正能让他们下定决心的,是事业,是梦想!是他们在美国永远也得不到的机会——亲手缔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级的技术体系!林薇,你和你的团队,要立刻拟定一份最高保密等级的《‘创世’计划愿景书》,用最严谨的法律语言,将edA研究院的自主权、资源调配权、以及未来的股权分配,清晰地固定下来。这份文件,将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高远和林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

秦奋的这三板斧,招招都砍在了这些海外精英最核心的诉求上。高薪厚禄动其心,万全保障安其家,宏伟蓝图定其志!这套组合拳打出去,恐怕没有人能不为所动。

“我明白了,秦董。”高远重重点头,“我立刻去办。我准备亲自带队,第一站,就去硅谷!”

“很好。”秦奋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个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红点上,“第一个目标,就从他开始吧。”

……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栋独栋别墅里。

吕志尧博士,这位在计算几何领域被誉为“十年一遇”的天才,正有些心烦意乱地在自家后院的草坪上修剪着枝叶。

他今年三十五岁,已经是全球最大的edA公司之一——Cadece公司高级研发部门的首席工程师,手下带着一个十几人的精英团队,负责下一代布局算法的预研,年薪加期权超过二十万美元,是无数人羡慕的硅谷精英、中产阶级的典范。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光鲜之下的苦闷。

他提出的一个革命性的、基于分形几何的全局布线算法,因为实现难度太高、风险太大,被部门主管连续三次驳回。他被要求在现有的成熟框架下,做一些缝缝补补的、能快速提升百分之一二性能的优化。

“志尧,我们是商业公司,不是大学实验室。我们需要的是能写在财报里的成果,不是你那些天马行空的论文。”主管的话语至今还回响在他耳边。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雄鹰,空有一身搏击长空的本领,却只能在方寸之间踱步。

就在这时,他的妻子莉莉拿着一封信走了出来:“志尧,收到一封从国内寄来的信,是你以前的导师严兆峰教授亲笔写的。”

“严老师?”吕志尧心中一动,连忙接过信。

信封是普通的牛皮纸信封,邮票也是最常见的那种,但信纸上那熟悉的、瘦金体一般的字迹,瞬间将他拉回了十年前在燕园求学的时光。

信的内容不长,前面是师生间的问候,但越往后看,吕志尧的瞳孔就收缩得越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