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42章 远风上海分部成立!(第2页)

“从今天起,这里不再是‘远风上海总部筹备处’。”

“我宣布,远风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话音落下,他与王奎山、高远、方宏浚、林薇、张巧玲一同上前,握住红布的一角。

“三、二、一!”

红布被猛地揭开!

一行鎏金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远风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没有剪彩,没有香槟,甚至没有热烈的掌声。但当这块牌匾出现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庄严与豪迈!

这不仅仅是一块牌子,这是一个宣言,是一面战旗!

它宣告着,来自凤栖的草根企业,正式在这片中国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拥有了自己真正的据点!

林薇站在人群后方,看着那块牌匾,看着秦奋沉稳的侧脸,看着周围那些年轻人眼中燃烧的火焰,她那颗被华尔街冰冷的商业规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心,竟也感到了一丝久违的灼热。

她忽然明白了秦奋那句“欢迎回家”的深意。

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司,这是一个承载着一代人梦想与抱负的共同体。

……

下午两点,法务会议准时召开。

会议室里只有三个人:秦奋,高远,林薇。

林薇已经换上了一身更加凌厉的黑色西装,她将厚厚一叠文件推到会议桌中央,开门见山:“董事长,高总监,我用三个小时看完了所有文件。现在,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高总监设计的离岸公司架构,在逻辑上是通的,也符合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有两个巨大的法律陷阱。”

高远身体微微前倾,神情专注。

“第一,关联交易问题。香港的spv公司,与我们在特拉华注册的子公司,以及最终国内的项目公司之间,会产生大量的资金和资产转移。如果我们不能设计出一套完全公允、透明、且经得起第三方审计的定价和交易流程,未来一旦我们寻求上市,这将会成为美国证监会(seC)攻击我们的最强火力点,甚至可能导致上市失败。”

“第二,控制权稀释风险。CssC份额与集团原始股挂钩的激励方案非常高明,但魔鬼在细节里。如何界定‘核心员工’?挂钩的转换比例如何动态调整?在未来多轮融资中,如何确保创始团队的股权不被过度稀释,最终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这需要我们设计一套‘AB股’或者‘同股不同权’的超级投票权结构。而这种结构,在九十年代初,无论是香港还是美国,审批都极其严格。”

林薇的语速极快,逻辑链条清晰无比,一个个专业名词如同出膛的子弹,精准地射向高远构建的金融大厦。

高远额头微微冒汗,但他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林薇指出的问题,正是他感到棘手却还没来得及深入思考的地方。对方只用了三个小时,就洞悉了全部核心!

“林律师,你的解决方案是?”高远虚心求教。

“我的解决方案,是一份长达三百页的《集团全球法律架构白皮书》和一份超过五百页的《风险隔离与合规操作手册》。”林薇平静地说道,“这需要我们三人,以及一个至少由十名顶尖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组成的团队,工作至少两个月。”

她看着秦奋,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董事长,我们有这个时间,以及更重要的,有这个预算吗?组建这样一个团队的费用,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既是提问,也是一种试探。试探眼前这位年轻老板的决心与魄力。

秦奋看着林薇,脸上依旧带着那份从容的微笑。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林律师,我问你,一座摩天大楼,最贵的是什么?”

林薇一愣,下意识回答:“土地?或者,是建筑材料?”

“不。”秦奋摇了摇头,“是地基。地基越深,越坚固,上面的建筑才能盖得越高,站得越稳。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为远风集团这座未来的商业摩天大楼,打下全世界最深、最坚固的法律与金融地基。”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看着林薇:“至于时间和预算,我只给你一句话——”

“不设上限!”

“我给你充分的授权,去全世界招募最顶尖的专家,使用最顶级的资源。我要的,是一个百年之后,依旧坚不可摧的完美架构!一个能让远风这艘巨轮,在未来任何金融风暴和法律诉讼中,都能安然无恙的‘诺亚方舟’!”

不设上限!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林薇和高远的心中同时炸响!

他们见惯了华尔街那些精于算计、将成本控制到极致的Ceo。何曾想过,会有一个中国的企业家,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就拥有如此宏大的格局和不计成本的决心!

为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决定了企业生死存亡的“地基”,投入不设上限的资源!

这一刻,林薇那双锐利的眼眸中,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她猛地站起身,对着秦奋,郑重地点了点头。

“董事长,我明白了。”

“从今天起,我就是您这艘‘诺亚方舟’的首席法务官。我将用我的全部专业,为您和远风,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