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灵光一闪!电扇换地皮?
夜色如墨,将整个凤栖市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远风集团董事长办公室内,秦奋放下电话,唇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王奎山的声音依旧在耳边回响,那份报告在浦东内部引发的“风暴”,以及黄启元最终的力排众议,一切都如他所预料。
棋盘已经摆开,上海的棋子,落在了最关键的位置上。但这盘棋的真正开端,却远比陆家明和浦东那些干部们想象的,要更早一些,也更具戏剧性。
秦奋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半个多月前,那个同样气氛凝重的集团高层例会上。
……
半个月前,远风集团总部,一号会议室。
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满了远风集团的核心高管。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杯热气腾chiffres,但会议室内的气氛却有些沉闷。
投影幕布上,一根刺眼的红色柱状图,标注着“夏季末电风扇渠道库存量”,如同一座陡峭的山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根据我们最新的统计,截止到上周末,全国各大区仓库、以及一级经销商手中积压的主要是fs-3和fs-4两个型号的电风扇,总计超过了四十八万台。”
负责销售的刘栓柱,这位昔日跟在秦奋身后憨厚朴实的青年,如今已是执掌数亿销售额、西装革履的销售总监。他面色严肃地汇报着,声音里透着一丝焦虑:“这批货如果不能在下一个销售旺季来临前有效处理,光是仓储、资金占用的成本,一个月就高达上百万元。更重要的是,它会严重影响我们明年新产品的上市和铺货节奏。”
他的话音落下,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问题的棘手。远风电扇太成功了,以至于产能扩张的速度超出了市场的柔性消化能力。前两年那种生产多少就能卖掉多少的黄金时期,正在悄然过去。市场,正在从增量市场,慢慢转向存量竞争。
“降价清仓吧!”生产制造中心总监孙国华瓮声瓮气地开口,他是个暴脾气,“留着这些东西过年不成?降个百分之二十,我就不信卖不掉!回笼资金要紧!”
“不行!”质量管理部总监张巧玲立刻反驳,她已经从一个青涩的技术员,成长为气质干练、目光锐利的知性高管,“远风的品牌价值是我们好不容易才砸出来的。fs-3和fs-4在市场上还是主流型号,我们自己带头降价,就会彻底打乱全国的价格体系。经销商的利润没了,他们明年还会跟我们玩命吗?消费者会觉得远风的产品不保值,以后谁还敢买我们的高价新品?”
“那你说怎么办?就这么看着?”孙国华瞪眼。
“可以考虑打包出口。”张巧玲有条不紊地说道,“我已经联系了几个东南亚和非洲的贸易商,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但价格压得很低,而且回款周期长,存在一定风险。”
“出口是条路,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刘栓柱摇了摇头,“而且数量有限,四十八万台,他们根本吃不下。”
一时间,会议室里议论纷纷。有人提议搞“买一赠一”的活动,有人建议作为福利发给大客户的员工,但这些方案都只能解决一小部分,无法从根本上撼动那座库存“大山”。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集到了会议桌的主位——那个从始至终都沉默不语,只是静静翻阅着一份报纸的年轻人身上。
秦奋仿佛没有听到众人的争论。他的手指,正轻轻地划过报纸的头版标题——《浦东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报纸上,详细描述了浦东开发如火如荼的景象,也隐晦地提到了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巨大挑战,字里行间,透露出两个核心难题:缺钱、动迁难。
成片的低矮棚户,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对岸璀璨的外滩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要将这片土地变成现代化的新城,第一步就是动迁。动迁需要巨额的现金补偿,而初建的浦东管委会,最缺的就是现金。
一个缺钱,一个缺地。
一个手握巨量实物商品,急于寻找出路。
一个手握广袤未来土地,却苦于启动资金不足。
库存电扇……动迁补偿……土地……
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词,在秦奋的脑海中,如同三颗被高速抛出的钢珠,以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轨迹,骤然碰撞在了一起!
“嗡——”
一道电光石火般的灵感,猛地劈开了他脑中的混沌!
秦奋的双眼瞬间亮起,那光芒,让整个会议室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瞬。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焦虑、或困惑的脸庞。
“我有一个想法,”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或许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库存问题,还能为我们远风的未来十年,打下一个最坚实的桥头堡。”
所有人都停下了议论,看向他。
秦奋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全国地图前,没有指向任何一个销售大区,而是用手指,重重地点在了地图上一个耀眼的位置——上海,浦东。
“我们不降价,不促销,也不搞什么买一送一。”
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说出的话却让所有人瞬间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们用这价值一个亿的电风扇,去跟sh市政府换一块浦东的建设用地!”
“什么?!”
会议室里,雅雀无声了足足三秒,随即像被引爆的炸药桶,瞬间哗然!
“董事长,这……这不是开玩笑吧?”刘栓柱结结巴巴地问,他完全跟不上秦奋的思路。
副总裁王奎山更是被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他扶了扶眼镜,满脸的不可思议:“奋……秦董,拿咱们的工业产品,去换国家的土地?这……这闻所未闻啊!这不符合政策吧?简直是……是胡闹!”
技术研发中心总监李大柱也皱起了眉头:“土地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怎么可能像菜市场买菜一样,用东西去换?这不可能批的。”
面对众人山呼海啸般的质疑和震惊,秦奋却只是淡淡一笑。他没有急于辩解,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大家觉得,浦东管委会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
“是钱!是动迁安置的钱!”秦奋自问自答,声音斩钉截铁,“他们要开发,就要让老百姓搬家。搬家就要给补偿,要么给钱,要么给房子。可他们现在财政紧张,现金流是他们的命根子,不可能大规模地用于动迁补偿。房子呢?新房子还没影子,远水不解近渴。所以,动迁工作阻力重重,老百姓不满意,工作就推不动!”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提出,可以用家电产品来充抵一部分动迁补偿款,你们觉得,对那些动迁户来说,有没有吸引力?”
这个问题,让会议室里的骚动瞬间平息了大半。
所有人都是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太清楚一台名牌电风扇、一台新式电饭煲在普通家庭中的分量了。那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是身份和脸面的象征!相比于那些可能要等很久才能兑现的期票,这些搬进新家就能用上的家电,吸引力不言而喻。
“对于动迁户来说,”秦奋继续说道,“他们拿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台远风电扇,在商店里明码标价一百多块,这就是它的价值。老百姓心里有杆秤。”